分享

​郓城(丐帮)发展史

 杏坛归客 2021-06-15

郓城丐帮

清代,郓城县一部分无业农民,为求生存,自发组织乞丐帮,经常活动于城乡集、会上,以向人讨钱为业。他们生活虽然贫苦,但不搞不义之财,也不允许污辱他们的人格和侵犯人身安全,否则,他们就联合起来进行顽强的斗争。乞丐帮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图片

戴花帽的 因戴着花帽讨钱而得名。花帽是用红、绿色草帽辫做的,形似礼帽,系有红、绿色的缨缨,缀有铃铛,走起路来发响。戴花帽的,又称为'花子头'。'花子头'在乞丐中地位最高,他们没上市讨钱以前,其他乞丐都不能上市。讨钱时,手摇铃销,摇头晃脑地说唱着。看到什么唱什么,如看到卖木制品的,便唱;'走向前,打一躬,谢谢鲁班的大师兄。鲁班上山带来几件宝,带来了斧,带来了锛,带来了大锯拉树身……。'对方若说'没有(钱)',便随即又唱∶'掌柜的,你在行(hang),有钱要放明面上。你发财,我沾光;你吃稠的我喝汤。'若执意不给,就进行讽刺挖苦,扰乱买卖。

图片

劙(li)头的 一般活动在集市上。讨钱时,手拿着明亮锋利的镰头刀子,对着自已的头顶,摆开要劙头的架势,向做买卖者讨钱,并喊着;'给不给钱?不给,就开头了!'若不给钱,就真用刀子把头皮划破,将鲜血溅到商品上或买卖人身上。

图片

叫街的 在集市上讨钱时,赤臂露胸(三九严冬亦然),以厌人的腔调喊着,'老奶奶,老爷爷,给点钱花吧!'有时也在乡村挨户讨饭,高声喊着,'家有剩饭,路有饿呼,大爷、大娘,给点剩汤剩饭吧!'等。

图片

乞丐不向冒黑烟的 (卖饭的)讨钱,因这些人是依靠生意养家糊口,本小利薄,都是以赶集(赶会)营生的同命人。当乞丐生活上过不去时,要由这些人来周济他们。

图片

乞丐组织的发展,-一般是本人自愿,再由本组织人员介绍,经领头的同意即可加入。领头的由乞丐推选。头头戴花帽,手拿巴棍。巴棍是历届头领的遗传物,棍上有很多狗咬的痕迹,新头领上任的仪式就是拜巴棍,(巴棍是用枣木或槐木做的要饭棍)。清末至新中国建立,全县有五六个乞丐组织,每个组织约二三十人不等。各组织之间保持着联系,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他们就相互照应。

图片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丐帮成员都做了生产、生活安置,乞丐组织绝迹。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