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土识小|“美楣里”小议

 沪学 2021-06-15

海伦西路拓宽后改建的五栋小楼成为“美楣里”

海伦西路拓宽前的百善坊五栋小楼

海伦西路拓宽前从横浜桥远望五栋小楼

前不久,与四川北路相交的海伦西路,原本是沪上的一条老马路,最窄的地方只有五、六米,不仅常常成为一个堵点,而且其中的邢家桥北路到四川北路段是单向通行,虹口区市政拓宽海伦西路工程原本是一件造福民生的大好事,可以让这一交通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海伦西路靠近四川北路横浜桥的区域,原本是规划作为“精武绿地”的,这个设想很好,能够在四川北路海伦西路靠近原福德里的沿俞泾浦地带,建造“精武绿地”,也算是为上海人民留下一座精武文化空间和人文地标,那该是令上海人自豪的一个盛举。可是,修建过程是瞬息万变的,说是建设方要将这里“派用场”,至于派什么“用场”,自然不是升斗小民能够过问的,

“精武绿地”的规划没有了,那紧挨着四川北路的五栋小楼也拆除了,建成了新的一个街坊——美楣里。那一次,我经过那里,一看门楣上“美楣里”的砖刻大字,我就有点疑惑不解了。查了一下资料,紧靠四川北路的海伦西路两侧,一边是建于1932年的“永乐坊”,清水红砖外观的新式里弄;另一边则是建于1925年以“百善坊”命名的清水灰砖外观的石库门弄堂,“百善坊”的名字挺好,很有传统文化的韵味,也符合老上海的文化记忆。至于过去这里确有“美楣里”的称呼,我怀疑那是日军占领时期所起的名字。可是主事者却将重建的房屋里巷,在命名时舍弃“百善坊”而采用“美楣里”,不知出于什么考量?

为什么我怀疑那是日本人占领时期所起的名字呢?据慰安妇问题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苏智良教授的研究,其中虹口区的美楣里整条弄堂都是慰安所。苏教授及其团队几经调查研究和走访尚存世的老人,还原历史真相,当年日军慰安所“总部设在四川北路横浜桥堍”(《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5年5月版),拆去原来的五栋楼,翻建成新的里巷,命名为“美楣里”,如果是让后人记住这段屈辱历史,用意也许并不坏,然而,任何词汇都不能脱离情景与社会文化的语境,这个街巷原先有“百善坊”的名称,既然老建筑已经成为灰土,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里巷,再叫“美楣里”,从语境意义上说,已经不合适了。记住“美楣里”的屈辱,可以在“百善坊”边上竖起一个牌子,加以说明,以警钟长鸣。

不妨就对“美眉”一词做点考释。“美楣”绝非“美丽的门楣”的意思,中国古代的“美眉”指的是美丽的男子,例如古籍中记载西游记中的玄奘为“美眉之子”,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巾帼不让须眉”,其中的“须眉”就是男子。唐宋之后,也有人称“美眉”的内涵逐渐扩大了,更多的人将美眉喻为女子,如宋代许奜(音fei)认为昭君出塞而平息边尘之功,不下百万雄师,赋诗云:“汉家美眉息边尘,不下貔貅百万人。”(参见汪荣祖著《诗情史意》)现代的“美眉”,主要就是代指美女,抑或就是指“妹妹”,它源于影视作品中的港台腔发音,网络上表达的意思是常写作M M,用这个充满阴柔之气的“美楣里”来作为原“百善坊”的命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女,也会联想其他,倒是不一定会想到日军当年的罪恶,我看并不合适。

我们常说要护、传承和利用好城市文化资源,可以使上海人的子孙后代铭记历史。更何况当年祸害中国人,在虹口大量建立“慰安所”的日本鬼子,如今不仅叫嚷着将核污水向大海倾倒,而且为满足阻遏中国崛起复兴的一己之私,甘愿仰人鼻息,充当美国的战略附庸,不惜背信弃义,破坏中日关系;不惜引狼入室,出卖本地区整体利益。日本人的做法令人不耻,不得人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城市的“软实力”,一体两翼,软实力不抓好,“硬实力”再光鲜,也是徒有其表。21世纪将是城市文化发挥影响的时代,城市文化作为一个城市普遍和公认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意识、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等,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2021年615日于沪上“凝风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