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海归女硕士,在北京郊区密云金叵罗村,用 50 亩地建起了一个名叫 “飞鸟与鸣虫””的小农场。告别城市996,在这里感受最质朴的乡村生活。 给农场取名“飞鸟与鸣虫”,她们是希望孩子们的童年不止拥有Ipad 和商城里塑料的游乐场,还应该有虫鸣鸟叫、泥土的香气做伴。 01 飞鸟与鸣虫农场 选址的3要素 飞鸟与鸣虫是一座以食农教育为核心的体验式农场,它由四个海归女硕士与北京金叵罗村农民合作社携手创立。 而农场的选址,也经历很长时间的考察探底,3个重要的原因,使她们留在了这里。 (一)成熟的乡村旅游基础 北京金叵罗村,2018年就已经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到2020年再次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此时已经有大批的乡村旅游创业者入驻村里,比如老友季、北井等带动村庄发展的精品民宿项目。 (二)农民合作社已经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金叵罗村的农民合作社重点运营农旅融合项目,93%村民入社,拥有流转土地1800亩,流转农宅10个。这样的村组织有利于项目开发的方方面面的协调,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她们,是最好的帮手。 (三)良好的生态农业条件 金叵罗村共有土地4000亩,其中樱桃园600 亩,谷子地800亩,有机菜地200亩,花海100亩、平原造林1000亩。丰富的土地生产自然资源,有利于农场的规划发展。 02 寻找农场共建人 2018年底,农场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这一年我辞去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成为一个农妇》开始招募农场共建人,吸引了2000余人报名。最终共有20位成为农场共建人,包括公益机构领袖、创投、艺术、餐饮、金融界的前辈等。 这些共建人亲自参与了农场的建设,将资源和国际化的视角带入金叵罗村。农场上90%的作物种植、采收,设施设计、修建、完善都由来到农场的大小客人完成。客人和志愿者,是农场的建设者也是享受者。 03 打造体验式的食农教育课程 农场的体验式的食农教育,分成几种类型: (一)周末亲子活动采取会员制,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家庭。 跟随四时变化,每月有1-2种主题活动,分为:农田里的自然科学、从土地到餐桌的食 农教育、田野中的自然戏剧课和全家共享的传统节庆四大类,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二)暑假及其他长假,针对较大儿童少年,组织有农场特色的深度研学活动。与国际学校及幼儿园深度合作,提供课程内容,作为学校的户外教室。 (三)订制独一无二的成人团建,活动成果均在农场上长期保留和使用。比如:开展设计建设香草螺旋花园、为小羊修建羊圈、田野读书会等课程活动。 农场还有一特色,就是天然酵母窑烤面包。 农场麦田边上有一座罗马式柴烧面包窑,是台湾建窑大师抹香鲸在全球的第27号作品, 北京的唯一。 面包窑使用农场上的果木废枝为燃料,不产生烟雾,草木灰回归土地。飞鸟与鸣虫农场面包采取网上预订制,远销全国各地。 飞鸟与鸣虫农场,还以短视频、社交媒体为窗口,协助本村农民合作社发展有机农产品会员。跟随四季物产,将本地农产品加工为网红手作美食。 04 打造农场的独特性 为乡村平台赋能 农场在营销上,多以视频和文字记录四姐妹的农场创业故事与乡村生活,打造中国新一代农妇的全新写照,形成垂直有效的私域流量、粉丝经济。 在打造农场的独特性的打造上,提出生态环保教育与艺术下乡的理念,打造水循环生态露营花园和乡村美育馆。 (一)水循环生态露营花园 利用农场闲置空地和废弃水泥池,改造出集体验、教育、生态功能于一身的水循环露营 花园。 充分发挥临近密云水库的优势,为多种动植物提供自然生境,实现雨水收集、营地用水全部回收、过滤、再利用,人畜粪便就地发酵堆肥还田的生态教育功能。 (二)北京首个乡村美育馆 打造北京首个乡村美育馆,以美育馆为原点,举办大地艺术展、艺术沙龙、论坛、吸引更多艺术家驻村创作,以乡村滋养艺术,以艺术点亮乡村。 村子为农场提供了发展条件,农场则为村子的发展赋能,这样的良性促进,会使金叵罗村的业态越来越丰富,最终大家收益,共享流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