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弓,前推泰山,发如虎尾

 有物书斋 2021-06-15
这是与笔友讨论阅读《道德经》心得时所回复笔友的一封信。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通行本第77章

以下是笔友的感悟


这一次再来读,感受大有不同,尤其是“人之道”“天之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在《山海经》中,把地球看做人,认为地球也有“五脏”。
“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地球是个生命体,包括人类在内陆球上的一切都是地球生命体的一部分,这便是“盖亚假说”。

“盖亚假说”中的地球是一个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如果身体出现了有害因素,她就会主动对这些破坏稳定的行为做出反击,“净化”那些对自己有害的生物。
《参同契》里有揭示,不是的,而是人本来就是颠倒生出来的,所以顺则成人,逆则成仙。此逆不是逆天,而是你逆人,逆人性操作,反人性操作,就是顺应天道。
我观察了很多人,企业家、股神、成功的帝王将相,首富,发现他们大多时候都是逆人性操作事情的。其实就是“与自己作斗争”,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如果地球是有生命的,那么植物也是生命的,那么人也是有生命的,反过来推演也是可以的,人,植物,高山,地球都是生命体,就像阿凡达那样,那么这样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突破了常规的思维方式,鬼神,秘法,之类的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的眼球看不到,就像WIFI我们看不到,但真实存在。

这样的话,心里岂敢不存在敬畏之心呀。顺道而为,有求必应。尽力而为,超支透支的,必然会“物壮则老”,也就不柔性了嘛。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下是我的感悟


Hung兄说的非常好,我也说一下我的感悟。

人生就像一把弓。
弓,常用的时候是弓弦朝上,弓梢朝下放置着的,就像一个咧开笑的嘴。
因为古代中国弓都是复合弓,挂在墙上弓体容易变形,再用的时候准头和力量都会有问题。

如果不常用,就把弓弦取下来,擦上油放到布套里,这时候弓体会收缩成一个反向圆弧形,就像一个兑卦,把弓体也抹上油,放在阴凉通风的屋子里保养。

使用的时候,如果是军用弓,比较硬,就扎上马步,先把一个弓梢上套上弓弦,然后把套上弓弦的弓梢置于左后肩部,另一只手从背后把另一个弓梢掰到右下腰后,把弓弦的另一头挂到弓梢上,弓自然就背到背上了,也可以用了。
如果是普通弓,用一只大腿压着弓体,慢慢把弓体反向掰过来,套上弓弦就行了。

如果弓平时一直绷着不休息,行不行?因为弓弦是用蚕丝和动物的筋制作的,会根据天气变化有松有紧,就像我们煮猪脚,猪脚里的筋一煮就膨胀开了,如果把这筋挑出来放到太阳下晒,就会缩成一团。

弓和弓弦也是这样,《周礼》记载制作一把弓需要三年,因为弓弦的松紧度和弓体的松紧度要调配到恰到好处,才可以做成一把好弓。

如果弓弦一直绷着,弓弦根据天气热胀冷缩以后,弓弦和弓体的松紧度就不一样了,弓的准确度和力量就会打折扣。这个松紧度,现在弓道叫做拉力磅数。

我们现代比赛用的都是碳纤维弓,弓弦用的是钢丝,拉力磅数变化不大。

如果经常用就要放到专门的弓架上,这时候不用摘弓弦,因为弓架起到固定弓体的作用,保证弓体不会因天气而变形。但也隔三差五要上油保养,否则弓弦也会或松或紧,平时则用一块布盖着,减少因天气产生的热胀冷缩。

所以要想弓射的远,射的准,必须要懂得保养,懂得不用的时候把弓弦取下来,用的时候再挂上。这样弓的寿命才会长,准确率才会高,力量大,而且对于使用人来说,也是用的最顺手的。

保养就相当于人生的休息期,虽说休息但是并没有什么也不做,而是待机而动,保持良好的状态,君子终日乾乾,一旦动起来就如狮子搏兔,使命完成以后,就再度摘弦休息。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准备三年,发力三个月。这就是从弓道的得来的感悟。

这是人们领略“弓与人生”中很容易忽略的部分。大多数人只关注拉弓射箭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上去感悟人生,而忽略了前提是要有一把随时可以用得起来的好弓,才能准确得完成拉弓射箭的动作。

再好的弓箭手,也不可能保持15分钟拉满弓不射箭的状态,而大多数臂力很好的弓箭手,射出20支箭以后,胳膊也会酸麻。

宋代是非常重视弓箭手的朝代,选侍卫亲军的标准就是480斤的拉力也就是四石弓,可以射八箭就算是优秀,超过十二箭那就是天赋异禀了。

现在奥运会男子射箭是用40-50磅弓约合40斤的拉力,还采用了各种省力的机械滑轮加装到弓上,才能保持长时间瞄准。

以我射箭的经历来看,超过80斤拉力的弓,目前大部分人就拉不动了,120斤拉力的弓,也就是古代的一石弓,现代人拉能开的更少。

所以,拉弓无法常满,必须要歇息,否则15分钟后就双臂发抖拉不开弓了。

人生也是这样,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要想随时都能拉得开弓,射得了箭,平时一定要做足准备,就像弓一样,给自己的人生做好保养。

好弓还配好箭,才能达到准确,有力的目的。
比如风大的时候要配重箭,想射的远要配轻箭。
射虎、战场上破甲,都需要配重箭,射虎箭头是带放血槽的,破甲的箭头是做成三棱破甲锥的。如果要射断树枝用月牙箭头,射断绳子要用铲头箭头。

在宋代的兵书《武经总要》里,箭头大约有十二种到十八种之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箭头。

总之就是一个指导思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如果得到最大的胜利需要换箭头的话,那就换箭头。

这对我们做事的启发就是,人不能抱着一个固定的信条去做事情,世间事千变万化,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

但有一个本质的东西不变,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坚持正义”,在这个前提下,战术、技术、待人接物的方法、个人的说话做事技巧、谋生手段等等都只是箭头,都可以改变。

你是用心中的一把杀人剑去面对千千万万的剑,从而毁掉自己的人生;
还是丢掉这一把杀人剑换取你可以选择千千万万救人的慈悲剑?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剑,让自己和别人都得到利益;
这是两种人生。
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二十年后可见分晓。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除了少数的一些诸如名家、纯法家之外,视野都非常大,往往讨论的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人生百年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读起来觉得大而无当,好像对自己做事起不到什么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

但诸子百家的思想就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可是你天天都在用,你买东西的时候不知不觉做出的选择,你在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自我隔离和偷奸耍滑到处传播病毒的时做出的选择,都受无形的思想所影响。

因其无形,所以无处不在,因其无用,方可有大用,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矣。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