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视,那些算卦的半仙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如飞轮一样掐算,几轮掐算以后,就会铁口直断一些事情。当时看着神奇无比,超级想学。也许这就是我喜欢易学的原动力。当然,现在这种原动力早已经变了,不过,人们想学某项技术,谁不是从好奇开始的呢?后来慢慢接触易学,当时网络还没普及,查找资料不方便,就四处打听这种方法是什么,被一些敝帚自珍的职业命理师着实折腾了好几次,才知道这其实是推算命理的一种基础方法,叫做“五虎遁”和“五鼠遁”。名字听起来相当高大上,但人家就是不教我。待省吃俭用把省下的几个月零用钱交给人家以后,才告诉我如何推算。古时候命理师行走江湖,没有手机,不能打开APP就给人算命,只能靠日积月累,总结出一条快捷方便的规律,用来推算年月日时。五虎遁就是在手上通过年份快速推算月柱的方法,五鼠遁就是在手上通过月份快速推算时辰的方法,而日柱推算比较复杂一些,除了盲人的口诀之外,其他命理师大多都选择直接翻万年历。其实不用在手上推算也可以,比如用笔慢慢写,但没有手上推算快,而且手上推算,看起来仙风道骨,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能镇住人。要知道,出来行走江湖,姿势很重要。在手上推算的话,前提是要记住十二地支在手上的位置。当年我记的时候是直接写在手上了,没事就看,就数着玩。学易不能用苦大仇深的心态,用当年在学校学习的方法去学,那样会越学越死板。学易的心态一定要轻松,学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去比对,这样就越学越开心。所以易学是靠“玩”出来的。记熟了手掌上的地支位置以后,就可以参照口诀来推算。首先我们知道按照现在通行的干支历,每年的第一个就是寅月。当然,秦朝时亥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子月为第一个月,商代以丑月为第一个月,夏代是以寅月为第一个月。夏代到底是不是从寅月开始的,也有人考证说不是的。不过这个规定是从西汉开始的,中间也几经修改,到宋代以后定型,一直通行到现在。我们目前都是按照寅月为一年第一个月来计算的。寅月的地支固定以后,如果年份是甲年,则寅月的天干就是丙,组合起来就是丙寅月。比如甲子年的正月就是丙寅月。己为天干的年份,正月的干支也是丙寅,1985乙丑年,正月的天干是什么呢?“乙庚之岁戊为头”,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月。2020庚子年,正月的天干是什么呢?庚子年正月的天干也是戊寅月。丙年和辛年的正月天干是庚,也就是说正月是庚寅; 丁年和壬年的正月天干是壬,也就是说正月是壬寅; 戊年和癸年的正月天干是甲,也就是说正月是甲寅; 这个口诀背熟,就可以在知道出生年的情况下直接排出月柱来。我在记忆的时候发现,五虎遁中每个正月月干与天干五合是相生的关系。比如:“甲己之岁丙做首”,甲己合化土,而丙火生土; “乙庚之岁戊为头”,乙庚合化金,而戊土生金; “丙辛还需逢庚上”,丙辛合化水,而庚金生水; “丁壬之位任水流”,丁壬合化木,而壬水生木; “戊癸之年甲上求”,戊癸合化火,而甲木生火; 这是从日柱的天干来推算某一天的时辰,都是从子时起。比如:在甲日中,每一天的子时的天干都是甲,凑成甲X,然后顺数,乙x时,丙x时……。在己卯日中,每一天的子时的天干也都是甲,凑成甲X,然后顺数乙x时,丙x时……等等。甲己合化土,甲木克土; 乙庚合化金,丙火克金; 丙辛合化水,戊土克水; 丁壬合化木,庚金克木; 戊癸合化火,壬水克火。 用这个思路,只需要记忆天干五合,然后逢起日干的时候用生,日上起时干的时候用克就可以了。那么聪明的读者已经发现了,为什么年上起月叫做五虎遁呢?因为正月是寅月,寅在生肖中是虎,一共五句口诀,出现了五个寅月,就是五虎了。日上起时,因为都是从子时开始,子在生肖中是鼠,一共五句口诀,出现了五个子时,就是五鼠了。 下面就是推算日干支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多书里面都不写,因为书都是让明眼人看的,职业命理师手上都有一本万年历,日柱一查便知。但盲人怎么办呢?古代盲人为了糊口,多做命理职业,他们无法快速得出年月日时的干支,只能靠口诀加心算。我刚学易学的年代,风气比较保守,只有邵伟华老师一枝独秀,其他的命理师大多都不会主动将一些口诀秘法公之于世。到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分享精神的普及,以及段建业老师主动把盲派的一些秘法公布出来,慢慢的,神秘的盲人推算四柱口诀才为人熟知,这套口诀叫做“流星赶月诀”。刚公布出来的时候,需要花大价钱购买,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这套口诀在网上随处可以搜到。说到这里,我也对读到此文章的广大易友一点建议:网络的普及使分享、开源的精神慢慢深入人心,以后所谓的“秘法”、“珍藏口诀”之类,慢慢都会被披露出来。故而敝帚自珍,靠一套口诀打遍天下的方法会慢慢行不通,对易学知识乃至所有知识的运用都会改变思路。 重点从同一系统知识的搜集变为对不同系统和层面知识的运用。灵活使用知识的能力会变得比背诵记忆知识更为重要。换句话说,越开放越宽容的大脑,将来向上发展的天花板越高,越保守越狭隘的大脑,稍微一发展,就会碰到天花板,导致发展受挫。 南怀瑾先生说过,21世纪很多古老的学科都会揭开迷信的面纱。嫦娥航天器的登月,火星的开发,对易学,对宗教的理论体系,甚至理论根基都有非常强大的冲击。这时候再抱残守缺,大搞封建迷信,神神鬼鬼那一套只会慢慢沦为笑柄,慢慢的举步维艰。 在新的环境下,如何让老学科焕发出新光彩,如何拨开封建迷信的迷雾,还中国古代科学一个真正的面目,让大众重新认识,重新接受,就像马丁·路德之于天主教,寇谦之之于天师道,王阳明之于传统儒学的改造一样,不至于埋没祖宗的智慧,是我们这些易学爱好者应该抓紧去做的事情。 当然,这些只是我一家之言,不值一晒,有心者听听,无心者可当过耳之风。这里简单说一下流星赶月诀,这套口诀包括了年上推月,月上推日,日上推时,以及推算节气的方法,现在大家都有APP可以用,就算没有,万年历也随处可以买到,直接查询就可以了。这套口诀可以作为兴趣爱好研究一下,如果要背下来也可以,因为我发现背下来以后确实可以节省不少查书的工作,也顺便可以开发一下大脑的记忆力,比如记数字的话非常快。但如果背不下来就算了,不强求,并不影响八字和六爻的推算。我这里说一下推算日干支的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干支时运用。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关于《农历大小月卦口诀》这是另外一套口诀,网上很多,搜一下就有,这里不再赘述。“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大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小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之日再后退一天。如本月是大月,初一干支为己卯,下月的初一干支就是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后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然后对照着万年历在核对一下即可。还有一个公历推算干支口诀,网上也有,这里不再说了。我认为农历推算口诀应该是流传下来的,公历推算口诀应该是民国之后慢慢总结出来的。我真心佩服这些能够总结出口诀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高人!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及鸣翠柳者不回复。E-mail:youwushuzhai@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