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长卿:即使尝遍世间疾苦,也要拼命给世人留下温柔

 独孤岛书屋 2021-06-1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译文:临近日暮时,山会变得更加苍翠而遥远;天气变得寒冷时,茅草屋会显得更加贫寒矮小。柴门外忽传来的犬吠声划破了静寂的长夜,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敲我的门。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说是夜归,其实是被风雪而阻前来投宿的远方来客。一个归字,显得主人的大度,也能温暖客人的心。是啊,虽然你我不曾相识,但你冒着风雪诚心前来投宿,我待你如家人一般,这是多么温暖多么和谐的一幕。

诗中所写的虽然是风雪山村投宿图,远来是客,主人大方地开门接纳了风雪受阻的诗人,可以想象,他还会给诗人端来一杯茶,一个火炉,暖暖身子,以略尽地主之谊。在人生路上,在遇到风雨而处于困顿无奈之时也不少见。困顿时假若有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能拉你一把,还帮你掸去身上的灰尘,替你解围,如雪中送炭一般,你必然将备受温暖,并且不消说,定会感念终身。所以刘长卿的风雪夜归人一句,也成了倍加暖人心的句子,千百年来,温暖着无数人。

能写出如此暖心佳句,是因为诗人刘长卿有感而发。在那一天,他遇到了风雪。在人生路上,他也多有困顿。刘长卿年轻时在嵩山刻苦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好不容易登进士第,但还未正式揭榜前安史之乱却不期而至。战争无情地打碎了他的美梦;突遭变故的他,如在六月遇风雪一般,茫然不知所措。想必那时的他,也如风雪夜归人一般,亟需要找个茅草屋来避风取暖。

但他并未等到这样的好心人。不仅没有等到,反而等来了他人更加残忍的打击。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刘长卿因为性格刚强,在担任鄂岳转运留后时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贪赃,因此贬为睦州司马。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大约三年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黯然离开了随州。离开随州后,诗人更加失意落魄,常常漂泊流寓江州一带,晚岁更是屈身入淮南节度使,当了一个小小的幕僚,此后落寞的孤守残灯,便了此残生。

从一州之长到小小的幕府,刘长卿之所以愿意屈就,大概是因为实在困顿无以度日吧。彼时他心里的苦,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终其一生,诗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失意的,他正如那个遭遇风雪之人一样,一生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但命运的残酷之处在于,它对才华横溢之人,往往最缺乏的便是同情心。或许是因为要使其闪烁当空,照耀万世,温暖后人,所以诗人自己便只好尝尽世间人情冷暖。

尝遍世间所有疾苦,还要拼命给世人留下温柔,这便是诗人的意义,这便是诗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