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读片12期:肾嗜酸性细胞腺瘤

 忘仔忘仔 2021-06-15

  医影出品:【手把手教你会读片】

医影新开学习栏目【手把手教你会读片】。本栏目将精选一批典型且有价值的影像学病例,不仅仅用最精简的文字分析及总结,还增加手把手读片环节,用有箭头标注的相关影像图片及符合诊断的要点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对此类疾病加深印象,甚至达到过目不忘;再次能够正确诊断。首期病例全部来源台湾放射住院医师晋升读片库。

概述

肾嗜酸性细胞腺瘤 是Jafle1932年提出的, 最先被用于发生在唾液 腺的良性肿瘤。肾嗜酸性细胞腺瘤最早由Zipple描述, 直到1976年Klein 等报道13例后, 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得到公认。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约占肾脏肿瘤的3%~7%, 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 男较女多见。

病理改变

肾嗜酸细胞腺瘤起源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肾嗜酸细胞瘤大体标本呈棕红色、棕黄色或褐色,质地均匀,无出血坏死;肿瘤大多局限于肾脏实质,很少侵犯肾包膜和血管。肿瘤境界清楚,包膜通常完整,文献报道33%—80%的肿瘤中心可见纤维瘢痕。 

影像特点

肾嗜酸细胞腺瘤CT影像特点:

①多数位于肾皮质, 边界清晰, 部分病例有假包膜。

②平扫多呈等或低密度, 增强后呈中等强化, 多数强化不均, 排泄期强化减弱。也有学者报道肿瘤在实质期的强化程度低于皮质期。

③ 中心瘢痕: 位于肿瘤内的“ 星芒” 状瘢痕被认为是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较特征性表现, 可以是中心性,也可以是偏心性。

④瘢痕内钙化:呈细粒状、丝状高密度,这可能与病灶生长缓慢、中心长期缺血、营养不良性钙盐沉着有关。

典型病例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 1~3  57岁,男性。体检发现左肾巨大团块灶。平扫:略高密度团块,中央可见星状瘢痕,并见瘢痕内斑点状钙化影;增强:皮质期实质部分强化明显、略低于肾皮质,实质期瘢痕范围缩小。病理证实:肾嗜酸性细胞瘤,可见灰白色纤维瘢痕,可见细粒状钙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4~7:45岁,女性,体检发现左肾巨大团块灶。平扫:略高密度团块,中心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瘢痕,并见瘢痕内细粒状钙化;增强:皮质期实质部强化明显、略低于肾皮质。实质期低密度瘢痕范围缩小、边缘渐进性强化;MPR可见团块与肾实质间有低密度假包膜影。病理证实:肾嗜酸性细胞瘤,可见灰白色纤维瘢痕,并间杂沙粒样钙化。

手把手读片环节

以下临床病史及影像图像符合本病特点:

1、临床病史:女性,31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

2、CT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CT影像学表现:皮质期见一明显强化结节影、略低于肾皮质,边界清晰,中央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瘢痕,实质期病灶强化减低,低密度瘢痕强化;动脉期MPR“ 星芒” 状瘢痕显示清晰。

肾嗜酸细胞瘤大体标本及病理:呈棕红色,质地均匀,无出血坏死;局限于肾脏实质,无侵犯肾包膜和血管。肿瘤境界清楚,中心可见白色纤维瘢痕。光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形态一致, 呈圆形或卵圆形, 胞浆红染,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强嗜酸性颗粒。

鉴别诊断:

肾嗜酸性细胞腺瘤需与肾癌(尤其是嫌色细胞癌)等鉴别。

肾癌:生长迅速、血供丰富,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肿瘤<3cm时常膨胀性生长,周围可见包膜;病灶内出血、坏死较少,钙化常见;长大时出血坏死明显。生长方式为浸润性,边界不清,常侵犯,导致病灶供血不足、坏死发生率更高,且嗜酸性细胞腺瘤内钙化一般都位于星芒状瘢痕内,有一定鉴别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若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CT平扫示病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出现星芒状瘢痕、瘢痕内钙化,增强后可见低密度假包膜,周围组织无明显受侵者,结合临床症状无或轻,可提示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经细针穿刺活检可确诊。

引文: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第23卷第6期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年8月第31卷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