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充满创意火花及天猫618顶级霸屏营销广告大片别具匠心

 用道经验 2021-06-15

天猫打破618传统营销套路,发布TVC《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蜜雪冰城在「土味」道路上不回头,推出洗脑主题曲;高考到来之际,知乎携手李雪琴解答考生疑惑,说出未来答案;又是一年毕业季,德邦以「毕业寄」为青春打call,撩拨少年心;百事把自己「藏」进快餐包装,每一刻都不缺席;英国眼镜品牌 Specsavers 带你围观社死现场,搞笑又辛酸……为了让各位有更多的机率浏览到这些好作品,我門将在此回顾本周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

——国内案例——

天猫发布618大片

脑洞大开


今年618前夕,天猫发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TVC,打破传统大促营销模式,以极具差异化的传播思路,让消费者不仅亲身参与其中,还感受到了来自品牌独有的温度和别具匠心的风格。


全片以蒙太奇手法配合时间线交错,把古时候传说中的人和现实中讲故事的人巧妙融合在一起,双线合一,行云流水。主创团队将大众熟知的经典故事,用颇为怪诞和令人出其不意的故事走向,拍出了十足的创意感。片尾通过新产品、新科技、新体验的展示,让全片核心立意呼之欲出——勇于尝新,生活中总有新惊喜。构思之巧妙,让观众不会产生“跳戏”的感觉,同时也很自然的,在轻松一笑中接收到品牌想要传递的情感内核。

 
蜜雪冰城洗脑神曲
坚持「土味」


近日,奶茶界的拼多多「蜜雪冰城」上线了一支十分洗脑的品牌主题曲。这首歌改编自美国的一首民谣《哦,苏珊娜》,旋律上口,歌词简单。MV以蜜雪冰城主体视觉形象「雪王」为主角,画风像极了少儿动画。

品牌在B站上传主题曲MV之后,吸引了众多粉丝观看评论,至今已经成为蜜雪冰城官方在B站点击量最高的视频。还有不少up主制作推出了其他版本的主题曲,又为蜜雪冰城带来了一波流量。


一直以来,蜜雪冰城因价格便宜备受消费者喜欢,目前开店逾万家,成为下沉市场中最令人瞩目的茶饮品牌之一。但其形象风格也屡被质疑“又土又low”,以至于“我不嫌你穷 你别嫌我土”几乎已经成为蜜雪冰城与粉丝们的黑话。


知乎×李雪琴
为高考学子加油



6月7、8两日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万千学子奔赴考场,也奔赴他们各自的梦想。值此之际,知乎携手李雪琴发布短片《所有雪琴的答案》,通过娓娓的讲述,鼓励每一个考生勇敢面对未来。

片中,李雪琴分享了自己26年的人生经历。清华or北大的选择、退学的坎坷、重新出发的信心……这些都是李雪琴曾经遇到过的辉煌或失败。面对高考学子们的疑惑:高考真的能决定未来吗?作为「过来人」的李雪琴想这样解答: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站点,没有什么决定可以决定一生。知乎通过这则短片,传达了一种“高考并不能决定命运”的轻松、乐观的态度,为所有考生加油打气。


德邦「毕业寄」
撩拨少年心

 

日前,德邦快递发起毕业季校园托运,为毕业生打包有关青春的一切,奔赴绚烂盛夏,并凭借一支TVC,在众多品牌扎堆营销的毕业季中强势出圈。

以“德邦毕业寄,为青春打Call”为主题,这支TVC除了将镜头精准聚焦于毕业生宿舍,更投向了他们毕业后的新生活。前半段节奏舒缓,演绎了毕业生离别的不舍和对彼此的祝福;后半段则运用了紧凑欢乐的快剪镜头,凸显他们进入社会后意气风发,满怀希望和热忱。

整支视频通过内容上的前后呼应、情感上的张弛有度,传递了毕业不等于感伤离别的态度,因为热忱、勇敢、向阳而生正是目前这群Z世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这不仅贴合了德邦快递今年的毕业寄主题,更展现出德邦快递从校园到社会,陪伴毕业生人生转场的品牌温度。


——国外案例——


「暗中观察」的百事可乐
近日,百事可乐发布了一组创意平面广告,将经典的红蓝白logo“藏”进各大快餐品牌的包装纸袋里:


不由得细思极恐,原来百事可乐就在身边,一直暗搓搓地“观察”着我们?

事实上,这正是百事可乐此次创意的核心:即使我们不在菜单上,我们也始终在画面中——不论你吃什么汉堡,都要记得配上我们的百事可乐(Better With Pepsi)。广告通过巧妙的手法和生动的画面,在消费者心里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Specsavers 带你围观社死现场

很多品牌因广告自成一派而被观众记住,这家英国眼镜公司—— Specsavers 就是如此。接连几年,围绕「没配好近视眼镜的话,你就杯具了」,Specsavers 推出了一系列线上线下广告。

这些短片尽管篇幅不长,却巧妙地刻画了多个“令人想要挖个洞钻进去”的大型社死现场:错把厨房当桑拿室的客人、帽子和猫咪傻傻分不清楚的医生、走错教室的教练......

凭借着这些脑洞大开的广告,Specsavers 眼镜公司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目前在英国及欧洲已经拥有大约900家门店,成为英国最常见的眼镜店连锁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