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哆啦A梦·伴我同行2》:当抽象画写实

 氧气是个地铁 2021-06-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哆啦A梦》这个系列的质量还是有保障的,因为他有漫威一样庞大的宇宙,但又不需要培养太多角色来丰富剧情,更不需要有演员合同到期的顾虑,理论上能写到人类灭绝。“哆啦A梦”的魅力和对应想象力的普遍性,使得既能满足普通观点,也能符合原著党的需要。“哆啦A梦”最核心的资本还是故事,这就非常考究编剧功力了,当然他们也非常理想地完成任务。
《哆啦A梦·伴我同行2》同理。他的叙事显然跟其他剧场版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没有过分强调最核心的资本即故事,而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推广这个IP。因此有些群体就感觉被冒犯,甚至不惜大费周章起哄“违反原著精神”这样嚣张的谬论。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依旧在可控范围内,没有修改大雄、哆啦A梦、静香、胖虎和小夫等任何一个角色的性格传统。甚至反而是一种成熟。因为这是“当抽象画写实”,绑定人类大主题通常升华一部作品,所有名著至少有类似的共同点。《哆啦A梦·伴我同行2》的内容就是亲情、爱情和友情,只是开发程度没那么轰动,所以谈不上杰作。当然,“哆啦A梦”服务的对象本身就在于娱乐而非启蒙,所以这部电影的升华仅限到位。
《哆啦A梦·伴我同行2》重视情感因此弱化故事,于是观看过程中有了新的体验。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活跃脑洞和视觉冲击力,这大概也是反对者拒绝承认这部电影表达到位的理由之一,同时多出来的新认知是代入感。电影对情感的拿捏非常到位,不知道他们定位的年龄阶段是什么态度,反正在我这个年纪都能有共鸣。
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哆啦A梦”。我最早被吸引还是来自想象力,那种宏观的叙事方式带来强烈的精神刺激,确实是一种享受。特别是长篇,更专注于利用大背景定位几位主角的性格,让“哆啦A梦”有区别于短篇。短篇更像是纯粹的想象力轰炸,也可以视为道具科普。这是“哆啦A梦”的基础,也是大雄这些角色第一层性格。如果仅限短篇,静香是很难爱上大雄的。剧场版就是在完善大雄性格中最体现他人格魅力的那一部分。
《哆啦A梦·伴我同行2》也不例外,虽然没有涉及宇宙或者打反派这样的格局,但通过现实中对应任何个体的情感,依旧能展现出大雄的优点。大雄看起来废,可他在大叙事危机中却有着非常光辉的人性。这部电影没有强调大雄的坚强,只是重感情这方面刻画到位。
由于大雄这样两极化的优缺点,现实中很难对应人物存在,所以“哆啦A梦”才是童话。有人会质疑静香为什么嫁给大雄,就是无限扩大他的弱点,凡事都要找帮手,太容易放弃,这是很多普通人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包括那些不理解大雄的人。普通人只有大雄的弱点,却没有他超级英雄一般的优点,这就是认知差异。
另一方面,“大雄”这个形象的设计也是一种“阴谋”。他在征服圈层,或者世界,甚至宇宙和历史的时候,我们都会肃然起敬,对于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哆啦A梦”没有太多复杂的关系,结局肯定完美,所以旁观者心满意足。以上仅限剧场版,在短篇中,我们对“大雄”又产生一种微妙的优越感,有种智商和能力碾压的精神胜利。我们的梦想,还有哆啦A梦和静香,他们距离生活就更遥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