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我与德令哈之缘

 冬歌文苑 2021-06-16

我与德令哈之

我与德令哈之缘,得从去年说起,一年中,我因公三下德令哈。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是青海省海西州的城市,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曾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也是袁隆平海水稻试验田所在的柴达木盆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名作《姐姐,今晚我在德令哈》,所抒情的地方,即在此。

从西宁坐火车前往德令哈,沿途的风景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四个小时的车程,沿途没有多少村落,也没有什么农田,但是蓝天白云下的那种恬静与美好,会让人宁静志远。

德令哈风能资源特别丰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50-100瓦/平方米。全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5000小时,出现频率50-70%,并且德令哈市是青海省规划风电厂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德令哈境内有一大片湖面,水清得像一面镜子,与蓝蓝的天空遥相呼应,像彼此分离,又像永世相依,这便是巴音河、白水河、巴勒更河和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和尕海湖。

我是个话多、爱聊天的人。在德令哈,坐出租车跟司机聊天,他们会给你讲很多有关德令哈的风土人情。这座城不大,却很安静,人很少,车很少,道路很干净。我的朋友贾是一名美术老师,是个大大咧咧、善良的姑娘,她是在大学期间支教德令哈,毕业后竟然来到了这座城,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座城市。我曾无数次动过在这儿安家的念头,不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德令哈,是来了就不想走了的地方。

巴音河,是一条贯穿德令哈的河流,它和省会西宁的湟水河一样,美丽、安静。坐在巴音河畔,吹着微微的河风,看着来往的人群,在轻轨的两条线上跳来跳去,望着远处两条逐渐并合的轨道。我想,这如同两个人一样,原本两条平行线,最后交汇在一起。如此,巴音河便有了一丝浪漫的味道。夜晚的巴音河,路灯照着我年轻的心多了几分安稳,谁知道多少次都是巴音河安慰了我的孤独,害怕,伤心难过,她听了我这个话痨多少倾诉。然而她总是温柔的回应,用她的能量让我安静,让我独自享受,她陪着我我便觉得没有那么孤独。

巴音河在我心里早已经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细腻温暖值得倾诉和包容我脾气的知己。这次去巴音河见到了一个开心充满爱的我,因为我有几个好朋友相伴,我们和巴音河一起拍了照,我想她也很开心吧。我跟贾说虽然在这里你们都很忙,只有晚上能陪伴我,但是每次在一起都非常开心,这座城给我的温暖是别的地方都无法给予的,董的侃侃而谈,刘的正义关心,老贾的敢爱敢恨,小贾的温润如玉,小李的善良助人,对了还有小宋的看重友情和风风火火的酒吧老板娘,我觉得都是让我和这座城还有我的好朋友巴音河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的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朋友们的热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德令哈的宁静、美好与感动。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王里,男,回族,哲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5月17日,青海西宁人,西宁市文联委员,西宁市工商联委员,城东区政协委员,城东区工商联执委,青海萱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曾获市、区先进和多项奖项。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