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辉:消失的村庄,永远的乡情

 新用户7391BFGL 2021-06-16

消失的村庄,永远的乡情

安徽淮南  邹辉

  生活中有许多始料不及的窘事,也有不少机缘巧合的趣事。

  这几天小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恰巧施工的师傅们是故乡老家潘家洼的乡民。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年过九旬的老父亲,更是动情地问长问短,唠叨个不停。可是当听说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老家的耕地房屋被征用,所有的乡民搬迁分流,从此在地图坐标上再也看不到潘家洼这个熟悉的名字的时候,老父亲的眼眶里充满了不尽地感伤。生于此长于此的故乡消失了,永远永远的乡情,则留在了老父亲的念叨的记忆里,刻在了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后辈人的心里·····

  潘家洼位于舜耕山金家岭南面,我们家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个不大的、几乎邹姓的村庄里。那时候,我们家在村庄里是比较穷的。爷爷过世后,奶奶忍痛丢下年幼弱小的老父亲到山北田家庵帮大户人家洗衣做饭做家务。靠每日挣点微薄的收入来养活在家帮别人家放牛的父亲。时间一长思念奶奶的的老父亲,便也离开故乡到田家庵街上的一家私人烟厂当了童工。可以说,那时候的老家是他们既伤感又思念的故乡啊。解放后,老父亲成为国家干部,我们也都分别进了学堂。大约在我12岁左右的时候,老父亲带着我们兄妹3人和在粮食局工作的堂哥一起来到了老家。原先老家的名字只能填在表里、挂在嘴上,念念不忘在心里的潘家洼,终于迎来了我们的第一次回归故里。“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老家的叔叔婶子们,堂兄弟姊妹们见我们的到来是相当地热情,叙不尽的老家话,拉不完的故乡情。傍晚分手返回城里之际更是难舍难分之际,握在一起的双手是紧紧地拉着不愿分开,牵挂的眼神,即使人已经走远,仍然是那样专注地望着消失在远方的背影。

  第一次回老家后,感觉是那样地美好,老家的乡情乡音是那样地亲切,总想找个机会重温那幸福的时刻。然而,由于这原因那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成行。直到我的奶奶逝世那天,送奶奶灵柩还乡,才再次踏上老家的山路。记得那天来送奶奶安葬的亲戚乡民很多,翠绿的松柏丛中,离家几十年的奶奶魂归故里,让老人家安详地躺在老家的土地上,了却她老人家多年来思乡之情。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老家人淳朴的情怀。告别时,老家的哥哥弟弟们一再告诉我们常回老家看看,千万记住莫忘这养育我们祖辈的村庄,莫忘魂牵梦绕的乡情乡音。遗憾的是,直至我从岗位上退下来的这些年,始终没能完成这个夙愿。尽管我时常在文章里或多或少地写了不少关于思乡的文字,但那都是零敲碎打支离破碎记忆罢了。没有想到是,现如今居然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了老家的乡民,即便是高兴之余得知老家不复存在的境况,但毕竟还是让我们又一次听到了老家的乡音啊。

  很早听过陈琳的《故乡情》这首怀念故乡的老歌,“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以往的欢笑依然在梦中。”应该说这是老父亲久久藏在心里的心声,也是我们的思乡情怀。村庄可以消失,但乡情永在·····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邹辉: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百余万字发表于全国、省、市各类报刊。出版个人文集《杂拌集》。作品荣获2011年首届,2013年第二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入选《散文里的中国》,《淮南情怀》下卷,2014年《中国最美散文100篇》。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