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沙遗址有个青铜小立人,他双手环握的形状,是否说明其手握空拳

 历史解密坊 2021-06-16

在金沙遗址中,考古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特殊的青铜小立人,他双手的姿势十分奇怪,似乎是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但考古专家却认为,青铜小立人的手中应该没有任何东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揭秘的钥匙究竟在哪里: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1929年,其地处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畔南岸,分布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是3000-5000年前的人类文明遗址。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是古蜀人,他们在四川地区创造了独特的生存方式,既存在图腾崇拜习俗又重视祭祀活动,其青铜器、玉器的加工工艺更是达到古代巅峰水平。

金沙遗址位于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附近,与三星堆遗址出土地点较近,其存在年代约为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约为3200-2600年前。有趣的是,在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无论是青铜器、玉器还是陶器或骨器,其风格都与三星堆遗址有关,甚至二者之间存在承接关系。由此考古专家们也确定结论,认为古蜀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但因为某种突然的灾变,导致古蜀人被迫搬迁远离自己的家园,最后在金沙附近定居,重新开创新的文明。

金沙遗址内文物储藏量巨大,其内重要遗迹包括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等,其出土的文物包括金器、铜器、玉器、象牙器、漆器、石器等共5000余件。据考古专家称,金沙遗址的发现,对于蜀文化的起源、发展、衰亡存在重要研究意义,同时也证明了成都平原其长江上游文明的起源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在金沙遗址中,考古专家找到了一件特殊的文物,它就是一件全身布满绿锈的小铜人,专家们根据形态亲切的为其取名为“青铜小立人”,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形成明显的对应。

“青铜小立人”外貌相当有趣,该文物通高19.6厘米,人物高度为14.6厘米,插件高4.99厘米,其体态十分矮小,面部眼睛部分占比较大,呈圆睁态,嘴部如同梭形,呈微微张开状。在“青铜小立人”的脑后,分明还拖着三股一体的长辫子,头部戴有圆涡形冠,服饰为单层中长服,腰间系带且斜插一物,手腕间戴有腕饰,脚下还有一特殊插件。

在考古专家对青铜小立人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青铜小立人虽然小,但其样貌与姿态都与青铜大立人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一点,便是二者的手势差异。青铜大立人双手呈上下分布,形成了斜对称状态,两只手都握为空拳,明显是握有某种器物的姿态。但青铜小立人则不然,其双手虽然也呈上下斜对称分布,但拳头的空心程度远不及青铜大立人。专家们由此判断,青铜小立人也许与青铜大立人不同,相比之下,他很可能不是握着一件东西,而是握着两件东西,即双手各握一件。

该结论一经提出,便有专家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青铜小立人作为青铜大立人的“缩小版”,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相通之处,但绝不仅仅限于手上。作为同族人创造的不同文明,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内出现的图腾,都存在相似部分,由此也说明从三星堆文明演变到金沙文明时,古蜀人的信仰并没有改变,因此,青铜大立人与青铜小立人手中所持之物应该完全相同,不可能存在不同。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极端的情况,即二者都没有握住任何东西,所谓的“持握之物”,可能只是后人强加在其上的虚无之物。对此,考古专家表示,青铜小立人虽呈握拳状却没有握住东西,可能反映出了古蜀人的思想本质,即“此时无握胜有握”,看似没有握住任何东西,其实早已经将万物握于掌心。

神秘的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都是古蜀人的智慧的杰作,但因其没有发明文字,因此考古破译工作十分困难。但我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在考古专家们的努力下,所有的谜团终将会被揭开。 

参考资料:《三星堆之谜》 四川出版社出版 刘明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