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国勇丨我已不知道我是谁

 读在现场 2021-06-16

三月的春风吹来时,高原地区积雪融化的雪水灌进幼发拉底河,咆哮着奔腾而下,两岸的橄榄枝刚刚抽绿,一些花草儿也悄悄地破土萌芽,人们偷偷地享受风和日丽、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来临。

巴格达作家协会的旗帜在春风中抖擞,引导着汽车沿着幼发拉底河畔宽广的高速公路前行。阿里·哈扎里先生告诉我们说,在战火与硝烟弥漫的巴格达,只有“作家协会”等这些具有民间性质的团体才会受到冲突双方的关照。

“因为我们是中立的!”阿里·哈扎里先生说,“我们用人性的目光来看待这场战争。”

如阿里·哈扎里先生所说,我们没有任何的政治观点,用人性的目光来观察这个被炮火摧残的世界,冲突双方没有人会对我们感兴趣的。所以,车行近百公里,尽管隐隐约约的枪炮声不时地传来,我们还是安然无恙地来到了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巴比伦(Babylon)

古巴比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左右,是与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在这里,最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应该是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了,在世界文明史上,“空中花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讨米梯斯公主的欢心,下令建造了这所美丽阶梯型花园,并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整个御花园像是悬挂在空中,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空中花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如今的“空中花园”风光不再,即使是历经沧桑留存下来的“空中花园”的残垣断壁,也被2003年开始的那场战争摧残得满目疮痍,到处可见累累的弹痕,以及战火焚烧的痕迹。

站在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道因历经战火摧毁而残破不堪的墙边,阿里·哈扎里指着上面的一首诗向我们介绍了一段悲凉的故事:

战前,一位巴比伦文化的研究者倾尽了毕生的心血,研究、论证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存在,以及其文化的深远内涵。通过这位学者的努力,当时的伊拉克政府准备投资进行巴比伦“空中花园”的重建工作。每一个客人的到来,学者都会向客人们讲解有关巴比伦王国的故事,这些让学者为之骄傲的历史文化,曾经倾倒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无不为古巴比伦文化叹为观止。

可是,2003年的那场战火把这一切都摧毁了,来自西方的文明和幼发拉底河的阿拉伯文明发生了强烈的碰撞,西方的文明用枪炮打开了伊拉克的大门,也摧毁了“空中花园”残存的文明。

学者悲愤之余,饱蘸着痛苦的泪水写下了这首诗:

多谢命运对我的宠爱和诅咒

我已不知道我是谁

我不知道我是天使还是魔鬼

是强大还是弱小

是英雄还是无赖

如果你以人类的名义把我毁灭

我只会无奈地叩谢命运对我的眷顾

听着阿里·哈扎里悲怆而凄凉的朗读声,我心中想了很多。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国运的昌盛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老的巴比伦文明造就了世界第七大奇迹“空中花园”,而2003年的这场战争毫不留情再次摧毁了这座废墟。文明失落,给人的更多了困惑、无奈与疑问。文明的碰撞,永远是弱肉强食,如今的马比伦上空,除了盘旋在头上的隆隆战机,还有掠过天空“嗖嗖”作响的子弹声,苦难的伊拉克人民,只有默默地承担命运的“眷顾”,再也没有其他的良法。

炮声隆隆连三月,不知何处是故乡。“我已不知道我是谁”,亡国奴的身份让人们失去了传承文化的权利,也失去了往日的记忆。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