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陵的米价

 新用户1827SHTG 2021-06-16

大约将近20年以前,有一阵子我突然迷上看“禅宗公案”。但看着看着就烦了,参学僧老是问“祖师西来意”,禅师又总是说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或是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就像现在的“行为艺术”),真让人不烦也难!正想丢下不看的时候,一则关于青原行思禅师的“公案”深得我心——一天,一位参学僧问青原行思禅师什么是佛法大要?禅师即答:“庐陵的米多少价钱?”


是啊,老问佛法大要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先把米价搞搞清楚再说!圣经也有一句话,说是你必须先在人间寻得衣食,天国才有你的位置。当然更为我们所熟知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当我看完这则“公案”,也算是“开悟”了,赶快扔下这种“闲书”(也正应了纪德的教导“这本书你读完了就扔掉吧,然后离去——但愿它使你产生离去的欲望”),干“正事儿”去了。


混了这么多年,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吃穿不愁了!几天前,几位同事在局域网上讨论巴以关系,我看了很高兴。是啊,我们这些已在人间寻得衣食的人,本来就应该去关心那些似乎和我们关系不大的人和事。再说,其实世上并没有与我们完全不相干的事。古罗马的贤哲不是说过“我是人,人类的一切都与我血肉相关”吗?可惜的是,参加讨论巴以关系的同事只有两三位,并且只“交锋”一回合就结束了。这也反映了部分现实:我们成为精通“米价”的商人之后,再也不关心“祖师西来意”了。


我接触过一些早熟的青年。他们刚刚20岁出头,就大谈涮羊肉为什么要搭配吃粉丝(因为羊肉性温,粉丝性寒,两者可以中和)。或是把婚姻要讲门当户对,当官要找靠山等等,搞得“门儿清”。我很为他们悲哀。年轻人怎么可以不谈谈理想,谈谈文学,谈谈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呢?到底是什么毒害了他们的心灵?

我更是接触过很多早衰的男人和女人。他们衣食无忧,儿女可喜,剩下的事情就是看看大小报刊的“健康版”,面团团地活到八十九十。已在人间获得衣食的你们,真的不想在“天国”找一个位置?


我真想向有关部门建议,给庐陵(即江西省吉安市)的大米定一个固定的价格,50年不变,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夸夸其谈”“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4年6月3日《检察日报》声若蚊蝇专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