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不是混出来的

 新用户1827SHTG 2021-06-16

有一位年轻朋友一天突然没来由地对我说:“我看其实每个人都在混,只是有人混得好,有人混得不好而已。”一时间有很多的话涌在我胸口,但说不出来。我知道,现在的青年最爱听的是:嗨,凑合;嗨,瞎混呗。听到这样的话,他们的心里就会坦然,就能消除因虚度年华而带来的不安。所以,我也只能不置可否地朝他笑笑。


近日在电视上看到韩国总统金大中为儿子的经济丑闻而向国民道歉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我曾经读过金大中的夫人李姬镐写的一本书:《黎明前的祈祷》。这是一本李姬镐写给身陷囹圄的丈夫金大中的书信集。当时金大中被判处极刑,但在书信里我们几乎看不到恐惧、慌乱、凄婉与哀伤,我们看到的是韩国妇女特有的坚忍和美丽、博大而坚不可摧的爱。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满足于蜉蝣般短暂的人生,人可能会选择安逸的生活方式,可是我们选择永生之路,就一定要经历苦痛。


虽然无神论者并不相信所谓的“永生之路”,但我们能“满足于蜉蝣般短暂的人生”吗?显然不能。吃吃喝喝、只满足身体感官的需要,忙忙碌碌、只蝇营狗苟于个人的私利,这样的人生只能算是“蜉蝣般短暂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混”——无论你表面有多少风光,也只是混得好和混得不好的区别。而能担当起“人”这个光荣称号的,他们除了养活自己,还有更高的理想。爱因斯坦说他每天都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样的人,即使一辈子穷困潦倒,他们也不是在“混”,而是在做人。
    

遗憾的是,即使是有这么好的母教的金大中的儿子,也没有“选择永生之路”,而是选择了“安逸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蜉蝣般短暂的人生”。我知道李姬镐一定比谁都难过。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2年7月19日《检察日报》急话闲说专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