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颓废

 新用户1827SHTG 2021-06-16

很多人为“颓废”说过好话。川端康成说:“颓废似乎是通向神的相反方向,其实是捷径。”这样高深的话是我所无法理解的。在一些新潮学者看来,“颓废”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但李欧梵先生说,在晚明文人李渔的小说里就已经出现了“颓废”,当然,最典型的应该还属《红楼梦》。如果这样推究起来,我认为也许商纣王就已经懂得颓废,并且实践颓废了。
    

不管学者如何争论,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看似高深的“颓废”一词可以用一句俗话来概括:吃饱了撑的。在刀耕火种的初民社会,谁都不会想到颓废(那个时候恐怕连这个词都没发明)。在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绝大多数的人民都为寻一口饱饭而劳碌终生。贤哲所构想的“大同世界”其实也就是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社会。只有那些有特殊条件的人才有可能吃饱穿暖之后去颓废。比如商纣王,大家都在饿肚子,惟独他大吃大喝,这还不算,吃饱喝足后还要颓废——搞搞性派对,玩玩杀人秀。一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社会是容忍不了这样颓废的人的,于是人民发出了这样的怒吼:纣王啊,我们和你一起死算了!
    

转眼间,现在已是21世纪,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吃饱了撑的”的人也越来越多——只要不是连摁核按钮的人都吸毒了,这社会还是可以照常运转。现在颓废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文的,和武的。像拳王泰森就是武的颓废。钱多得花不完,身上的力气没地方发泄,就动不动和人打架,或者一天和24个女人发生性关系,这样的瞎胡闹就是颓废。很多体育明星都是这种武的颓废,如乔丹,如克鲁伊维特。看着他们那副好身板,我们似乎都挺容易理解他们的——他们如果不自我糟践,其他搞体育的人就没饭吃了。这种武的颓废看起来挺可怕的,但解决起来似乎还比较容易——如果有人劝他们读点书就可以让他们回头。我国历史上周处、吕蒙等武人都是读了书后就脱胎换骨。意大利足球明星巴乔据说喜读《道德经》,这样的人自然不会颓废。
    

可怕的是文的颓废。武人颓废一阵子如果身体受不了自然会罢休,而文人身子骨本来就弱,如果颓废了就只有死路一条。武人心眼少,满足也容易;文人心眼多,脾气倔,要让他们心满意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陈寅恪说他自己“非得安眠饱食,不能作文,非是既富且乐,不能做诗”,而他一辈子都“从无既富且乐之日”,“故总做不好诗”。但是说归说,陈寅恪先生一生并没有颓废。对于真正做学问的人来说,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根本没功夫颓废。倒是那些做假学问的人很容易陷入颓废。如今资讯如此泛滥,机器如此发达,个人显得无比渺小,你辛辛苦苦做了一点学问,上 Internet 一查,发现别人早就说过类似的话了,顿然信心全失!于是他们就动起了歪脑筋,干脆抄袭别人的成果欺世盗名。一旦东窗事发,他们就破罐破摔,走入颓废。
    

当然还有很多有真学问的人也曾经颓废沉沦。他们空有满腹经纶,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极度痛苦之中,只好选择颓废。对于他们,我有两句话可以相赠。一是海德格尔说的:“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只是泰然任之地进行等待而已。”二是出自《老残游记》:“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2年2月8日《检察日报》急话闲说专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