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感悟丨安徽省芜湖市延安小学:自主写作,从生活出发

 自主发展 2021-06-16

直播课程学习感悟

     在参加了保冬妮老师“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写作小妙招”的在线讲座后,安徽省芜湖市延安小学的家长和老师们纷纷发来学习感悟,分享讲座后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韩明老师:

4月17日晚,我有幸学习了儿童作家保冬妮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今年谷雨节气即将到来时,聆听保老师讲述花信风里蕴藏的节气写作小秘密,又应景又有趣。
保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温婉亲切的话语,教孩子们从节气中发现写作素材,在春天的节气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学习古人构思的小技巧。她举了很多生动的实例,告诉同学们写作文第一需要观察、第二需要多元兴趣、第三需要多元知识。她着重选取春天的节气,从小寒谈到谷雨,这段时间盛开的花卉,展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同时配发了很多优秀的古诗,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文字表现花朵的美丽,悄悄地告诉我们写文章谋篇布局,构思精巧的秘密,可以先模仿诗人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写景后抒情,或对比衬托,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优秀的古诗词作品里,的确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值得我们今后去细细鉴赏,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灵活运用在写作教学中。


爱上阅读 学会写作--观后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有幸观看了保冬妮老师关于阅读与写作的视频讲座,受益良多。
      作为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准备好的书带孩子一起阅读,更要创造机会带孩子多出去走一走从五感(看听闻尝触)去感受大自然的花,草,虫,鸟……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清晨午时傍晚夜幕下同一片景的不同。可以拍照录像来记录景色的美,引起孩子观察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为孩子写作埋下很好的素材。
       写作不是拿笔就写,而是先锻炼口头讲述。例如,接送孩子的路上,问问孩子班级所发生的事,能否有条理的讲清楚,再问问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父母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再例如,出去游玩看见好的景色。父母可以先示范的描述,或者念一念对应此景的古诗。接着让孩子来说一说。前些日子我跟女儿在江边散步,看着沿江的柳,孩子自己就会很有兴致的去念一念《咏柳》。
      历代大诗人有许多写景写物的诗,这里就体现了古诗阅读的重要性。不仅要会背,还要理解。孩子有了很好的文字底蕴后,可以借鉴古诗的写作体式。先写景,通过五感描述,然后升华再写内心感受。
     写作是一件慢慢用生活去积累的过程,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庆幸自己还可以抓住机会多配合孩子,引领她多阅读,多出去走走看看说说。
     感谢保老师的倾情解读,明确地指点了家长如何正确有趣帮助孩子学习写作。谢谢!


刘莉老师:

块屏,打破时空;一张网,资源共享;一堂课,让心温暖。坐在春的眉眼间,推开季节的窗,看阳光一点点地将温暖蔓延,温润着心底最深处的那片柔软。
4月17日听了保冬妮老师《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的线上讲座,受益匪浅。生活、体验和思考是写作的三大源泉。将生活做前奏,以体验为抓手,用思考来延伸。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学会积累素材,在真切的体验中用心去观察世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纯真。
“花信风”给我留下的印象分外深刻。它是应花期而来的风,中国节令用语。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在缤纷的花信中,跟着保老师徜徉于春花诗词秀,惬意悠哉。不由得脑海中也不断复现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朵朵金花娇艳艳,层层碧叶嫩柔柔。”“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是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汲取诗词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技法。


王柳树生老师:

保冬妮老师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身临其境,游荡在诗的画卷当中。也教会了一些非常巧妙的诗歌创作的方法。具体来说,这节课对我的感触很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深入浅出创作。一般来说,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是有很多难处的。古诗的创作要求厚积薄发,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而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保冬妮老师的这一节课就是用简单的浅显的语言教给学生古诗的画面美,和最简单基本的创作方法。
2.意象非常清晰。保证你老师交给同学们,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意象,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丰富的古典美。让春天的素材信手拈来。非常实用。
3.古诗的创作要有童真。古诗是真善美的,而真就是要求以儿童的眼光,去探索春天的美。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是彩色的。把眼前最真实的春天表达出来,最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最美的古诗。



501朱喻瑾家长:

   4月17日晚,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通过“自主教育”网络平台给在疫情中居家学习的广大师生和家长们带来了有关写作学习的讲座《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在今晚的讲座中作家保冬妮教我们从节气中发现写作素材,用植物和动物做素材,告诉大家中国传统24番花信风的秘密,让我们在春天关注花讯,和同学们讲春天节气里的花,讲与花相关的古诗词,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写作的小妙招。
讲座一开始,作家保冬妮从学生写作文难引入,告诉大家写作难是难在自己没有生活,没有生活体验自然就写不出内容。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历与感受是写作的源泉,缺乏丰富的经历自然无从下笔。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再多,没有通过“行路”的体验,都难以理解别人文章的美好与真谛。保冬妮以王安石的诗《梅花》为例,分析了诗句中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再到描写看不到的,不是什么,还有什么?例如去公园看到丁香花,观察、体验后,有了真实体会完成可以仿写。
总之,人是感情动物,一切的诗情画意都首先来自于人的真情实感,优秀的作品不过是人的真情实感的表达。从体验到感受再到真情流露,结合欣赏美文带来的写作灵感,这才是写作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我们学习先人的优秀作品,除了欣赏他们的作品,更要同时了解他们当时的创作过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只有遵从完整的写作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有血有肉的优秀作品,从而摆脱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简单模仿。



201周千瑜家长: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古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璀璨的明珠。它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蕴,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为人们展示了美好纯朴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大多来源于生活,饱读诗书,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关于二十四节气和花草的。通过不断地积累沉淀,把古诗词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自然而然能写出优美的作品。



应昊天家长:

孩子初学写作,可能会认为写作高深莫测,是个玄而又玄的东西,十分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会对写作文产生排斥感,从心里生发出一种厌烦和畏惧感。这要求我们先要培养孩子们对于写作的乐趣,让他们知道写作是自己心灵的表达,是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的方式,是用文字和人沟通交流,就像平时聊天一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要把写作和他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写他最感兴趣的动物、植物,甚至是他最爱玩的游戏。还可以让孩子抓住他人生中某些第一次的独特体验,第一次去游乐园、第一次旅行、第一次学骑车,等等。这也要求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多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好和生活,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写作实践。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才可能让孩子乐于接受你讲授的内容,否则,再丰富的内容,不能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你的一切努力可能都会徒劳无功。


303蒋乐萱家长:

4月17日晚间保冬妮老师为广大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阅读写作课。听完之后,获益良多,作为家长,主要感想有三:
一.对春花古诗“刮目相看”。

以往碰到古诗学习的时候,大多是教会孩子识记生字+背诵注释+解读诗意,更深一层便是了解作者彼时彼刻的情怀,甚少去思考古诗对于现代文写作会有什么帮助。听了保老师的讲课,领悟到一首写景状物的诗词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它便已然是一副很好的状物框架,只要孩子能够在框架内把握好字词句的运用,就可以拓展成一篇很好的作文。以后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写作练习,告诉孩子如何写所见所闻,如何融入所思所想,只要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等融合在一起,按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写作可以很简单。
二.保老师在课中一再强调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好的观察环境,比如多去室外走走,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身边的人物等。

这一点我作为家长还是完成的比较好的;保老师另外还说到家长要起到引导和激发的作用,在陪伴孩子观察的时候,可以先做先说,先给孩子一个示范模样,让孩子从模仿起步,一点一滴的建立创造思维。这一点让我感悟颇多。平时的陪伴中,总是要求孩子看到一个新鲜事物时先说出点什么来,然后在她说的基础上我来加以修正。看到孩子无从应对无话可说的时候便产生了焦躁的心理;孩子有时候要求我先说的时候,我总觉得她在偷懒,想要抄袭我的写作思路。现在想想,我这种只看重结果,忽略过程培养的方法是要不得的。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她养成的良好的自主思考的习惯,比一时的写作成果要珍贵得多。
三.保老师在回答家长提问的时候,针对孩子浪费时间,做事拖拉的现象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一点我非常赞赏保老师的观点。家长首先自己要耐下性子,给孩子一个时间感空间感的建立过程。让她们一点一点了知道时间段的概念。通过实践了解她们自身的能力,比如“半个小时能吃一顿饭”“20分钟能完成一页练习”等等。有了基础概念的依托,才能进而谈论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的事情。否则家长一味的要求快快快,孩子也不知道大人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往哪里去改。家长的歇斯底里和生气怒吼都是情绪的宣泄和无效的教育。
       这次的课上完之后,我反省了自己很久。作为家长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感谢保老师的精彩讲解,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向专家们学习。


404张丰蕊家长:


404胡艺宸家长:


潘红老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说明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文体、课余活动等;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但小学生“无意留意”占主导地位,所以老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把内心的情感通过语言的描述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比如平时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观察任务,学生观察后写下感受,我再批改评阅,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在班级里交流分享。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深入思考、积极积累的习惯,还能增加他们写作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明善恶、辨是非、知美丑,提高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懂得生活、热爱生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


陈君君老师:
今年由于疫情,我们长期在家,接触的世界范围很小,能学习的途径也不多。感谢学校精心为我们老师准备了一场场网上培训讲座,让我们不出门也能在家里学到很多的技能,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月十七日晚,我有幸聆听了保冬妮老师“阅读中的小妙招,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的主题讲座,保老师用动听的语言,教会我们,可以以《二十四节气歌》为出发点,归纳出每个节气花的品种,再找出与每种花有关的诗歌,紧接着以诗文为例,逐句讲解,教会学生怎样以一首诗为蓝本,去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路清晰,方法独到,又与学生息息相关,便于学生爱上写作。
我现在教的是小学,如何让小学生学会从古诗文中汲取精华,让他们爱上写作,就成了重中之重。我认为能否体会古诗文的意思和情感,是衡量小学生是否真正读懂古诗文的重要标准,也是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古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而且由于时代的变迁,诗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思维方式、表达情感的方法等和今人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比起来有相当大的不同,有些方面甚至是大相径庭。所以小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觉到比较困难,甚至产生歪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加之小学生年纪尚小,就很难体味到诗人的真情挚感。如此不难看出,想要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引导。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是向孩子介绍古诗的时代背景,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二是可以根据古诗的题材,如;亲情,友情等。请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从而让孩子和诗人产生共鸣。三是用浅显易懂的白话,讲一讲古诗的大意,让孩子知道这首诗在写什么。四是可以给每句诗配上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察能力。最后可以让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最好能达到熟能成诵。
有人曾经说过“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但即使学习是非常艰难和令人讨厌的事情,古诗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教师更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建立学生喜爱的课堂,引导学生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504张承艺
指导教师:唐晓焕

今天晚上,我看了著名儿童文学家保冬妮老师的讲座——阅读春花古诗,教你如何提升写作小妙招。

在这场讲座中,二十四节气是重要的一部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慢芒下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顺口溜。我还了解了许多花,如“岁寒三友”之一梅花、迎接春天的迎春花、大有用处的油菜花等。妙笔生花,这个词说的一点也没错。自古以来,许多诗人的笔下都生了许许多多的“花”——有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有苏轼的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的兰花,有乾隆的'’黄蕚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的油菜花,还有陆游的“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的山茶花……

 大自然是我们写作文的好帮手。写作文,要在生活中观察,生活中处处是题材。我们不要天天待在家里做书呆子,要多去大自然中走走,去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多对比、多感受、多写写、多总结。

写篇作文并不难,生活处处是题材。不要做个书呆子,多去观察大自然!


602苏语萱家长:

      看了保冬妮老师的讲座收益良多,学习到很多小妙招。原来写作技巧我们也可以借鉴中国的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我们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孩子多看多说多思考,为写作积累素材,这样孩子在写作方面一定可以轻松驾驭。


唐骏老师:

疫情期间,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参加了“自主发展教育联盟课”的学习。在4月17日晚,有幸聆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资编审编保冬妮老师的网络讲座,保老师从孩子向往、喜爱的大自然着手,让孩子观察动植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积累素材,达到得心应手地写作。她提出写作文第一需要观察,第二需要多元兴趣,第三需要多元知识。
此次学习保老师以花为主题,讲述花的特性,四季有花,四季有话可写。保老师以“二十四节气”为基准,提出相应的节气对应的花朵,如“小寒”有梅花、山茶、水仙等,一一例举花名,有些花名还是我没有听过的,可想而知,保老师的多元兴趣,多元知识的广泛和储存。我赞叹于保老师的良苦用心,也惭愧于自己知识的匮乏,以此文章,感谢保老师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由花引到诗,保老师针对不同的花,展示出一首又一首古诗。保老师深厚的古文底蕴,深深地触及到我,由物既想到古诗,朗朗上口,不绝于耳。古诗中对花的特性综合阐述,在孩子写作时可利用古诗内容展开,把诗句或诗句中的字词,用现代文的形式详细描述。这种方法,给了孩子们一个点,以点发散,不仅能准确了解花的外形,还能综合分析花的花语,也就是各种花的特性,花朵精神层面的特征,如梅花在寒冬中傲霜,如同人的精神,在困难中,不能退缩,用勇往无前。保老师不亏为大师,用简易的方式让孩子真正做到写作要求的观察、思考、总结。
浅薄想法,个人觉得这古诗似乎就是思维导图、就是提纲,古人总结物的特性,孩子们通过此诗、此图、此纲,就能紧紧围绕物的外形特征、精神或情感等,不会偏题,在带入孩子们生活中的实际观察,更加透彻地了解到此物该如何通过文字来描述。
保老师,感谢你,作为师,我惊叹于您的引导方式;作为母,我会学习您的方式,把此方法带入生活中辅导自家孩子写作。当然,也会在教学中慢慢渗透您的方式,再次感谢!                         


304康思湉爸爸:                  

      在此次疫情期间,有幸观看了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关于《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的专题讲座,让同为语言工作者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如何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自主写作能力。

首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这段话告诉了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富含启迪的哲理。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一双观察入微的眼睛,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以及风土人情等,这些都将纳入我们生活的观察范围。观察首先要做到“身入”事物,然后“心入”事物。换言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其伟大与不平凡。久而久之,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随之提升。

        其次,激发孩子的多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如果孩子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她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善于激发孩子对不同事物的兴趣,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促使孩子的知识、技能与探索能力的协调发展。

      最后,拓展孩子的多元知识。写作是多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若无丰厚知识的积累,要想写出内容丰富和新颖别致的作文纯属无稽之谈,因此孩子需要加大课外书籍的阅读量,尤其是经典名著。此外,自然科学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孩子通过广泛的阅读,从古今中外名著与诗文中汲取了多元化知识,进而孩子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烦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它高度概括了每个人获得真知的途径,强调了读书学习和亲身实践的关系,二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自主写作能力提升的途径亦未尝不是了?



 鲍秋花老师:

        今天我聆听了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的小妙招》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是我从中学会了很多,感想颇深。

        首先我觉得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影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从一首首古诗词当中,孩子们学会了怎样描写春光的明媚、花卉的美丽。

        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老师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写作文,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个特别爱玩的小朋友。其实爱玩的小朋友呢有一个好处,就是他经历了很多很多,你可以把经历过的新鲜事儿,分享给大家。”所以说如果你会写作的话。那一定要会讲述,因为我手写我心,你怎样才能讲述呢?是因为你心里有故事,是你眼睛里看到过很多很多的画面。现在孩子们生活条件好,家长都会利用假期带孩子们旅行。那么在旅行时,我们家长就要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去观察。保冬妮老师说,写作文,第一需要观察,第二需要多元兴趣,第三需要多元知识。那么我们做老师的也要教会孩子们如何观察,培养他们的多元兴趣,有了多元兴趣,才能获得多元知识,这样写作就不是难事了。


查红莲老师: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导致娱乐、交通、教育、旅游等一切活动停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保冬妮老师的《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讲座,讲座干货满满,对于我这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此次讲座真是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如何教导学生习作,让学生喜欢习作的难题。三年级正是刚刚接触习作的阶段,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习作上的挫败感导致很多学生慢慢不喜欢写作文,畏惧写作文,不得不写的时候,那真是不知道牺牲多少脑细胞,才像挤牙膏一样凑齐一篇符合字数的作文。从这次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原来习作也可以如此简单。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一些新鲜事物。看到花园中一树盛开的丁香花,保冬妮老师会用手机记录下此刻的美丽与芬芳;去杜甫草堂的游览,会拍下春游的孩子们满身的欢乐与热闹。所以,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这样才不愁没东西可写。有东西可写,但怎样写好,这也是一个让学生伤脑筋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好的作文肯定是由华丽的词藻堆砌的,丰富的形容词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这又是一个认知误区,保冬妮老师告诉我们,好的作文是“我手写我嘴,我手写我心”,写真话,写心里想说的话,流露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除此之外,要想写好作文,大量的阅读也是完美的助攻。讲座伊始,保冬妮老师由二十四番花信风引起听众兴趣,再由二十四节气引出每个节气盛开的鲜花进入主题,后面每个节气盛开的鲜花以及与之相搭配的古诗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我想没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没有广阔的文史涉猎,这样干货满满的讲座是不会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所以,去浩如烟海的名著中畅游吧!
  疫情防御正趋稳中向好态势发展,民生活动正逐步恢复,大好春光正等着我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连令人谈虎色变的疫情都被我们打败了,更何况是这简单的作文呢?
   


高娟老师:     

在疫情期间有幸聆听保老师的写作小妙招,获益良多。我曾经也非常苦恼该如何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爱写作,善于写作。我们接触过不少古诗词,古诗中有春花秋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有的还寄托了无限的文人情思。保老师正是通过这一首首古诗让我们学习写作。
首先,学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例如,保老师通过分享丁香花的图片,巧妙借用王安石的诗句变出“楼后一支丁香树。”这样的句子,模仿古诗的方式来进行写作。通过苏轼的《兰》让我们感受到花者之间的不同,学习古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对声音、味道的独特感受来提升对写作主体的好奇。
其次,学会模仿。保老师通过元稹的《樱桃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想象画面来进行写作,降低写作的难度。特别是在这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她借用菜花的花语来让我们层层递进进行写作,而不仅仅只是满足对表面的描写。
最后,将感受注入到自己的写作中,通过古诗去了解诗人的感受,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写出自己的感受。将古诗里的美丽画卷搬到习作本上。我们可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熊晴晴老师:

“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保老师的设计构思新颖、心思细腻、语言活泼,一个小时的讲授让我们意犹未尽。
一、 视角独特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美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处处都可以找到,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等,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存在。花儿是美的,诗是美的,选取节气这个契入点,将春花古诗一一展现铺陈在我们的眼前,擦亮我们的双眼,这份美,美的灵动而厚重。
二、大繁至简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从古至今,美好的情感都是想通的。从古诗精炼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美,去探寻诗人的所见所想,在美的意境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写作难不难?——一点儿都不难。
三、饮水思源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生活是我们的老师,实践和思考是我们的思想的源泉,让我们在教学中,领着孩子去关注我们的生活:花草树木、飞禽鸟鸣,也各有各的姿态。


赵霜霜老师:

听完保冬妮老师的直播课《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受益匪浅。保老师以二十四节气为媒介,用植物和动物做素材,教给学生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秘密,讲春天节气里的花和与花有关的古诗词,并且通过分析有关春花的古诗词来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这些引起了我的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保冬妮老师在讲课中列举了从小寒到谷雨期间的好几种花,有:梅花、山茶花、兰花、樱桃花、玉兰花、菜花、桃花、海棠花、木兰花、梧桐花、麦花、牡丹等等,并且每一种花都相对应找到了描写这种花的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分析讲解,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让学生仿照古诗写作。例如:讲到描写梅花。保老师找到对应的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老师分析到作者写梅花,首先写到自己看到梅花在什么地方,其次写到看到的梅花怎样,再写到这个梅花不是雪,最后交代原因,因为梅花有香味。按照这样的思路,学生可以写身边看到的景物,家长也可以将平时看到的美景拍摄下来给学生看的同时练说。另外讲到兰花,分析了苏轼写的《兰》:本是王者香,托跟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他的写作思路也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先写兰花的香气,再写兰花的样子。还讲到牡丹,保老师分析刘禹锡的诗《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为由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中作者将芍药、荷花与牡丹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牡丹的美。这种对比手法,学生也可以运用到平时写人的文章中。以上这几个例子,让我感受非常深刻。平时在古诗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古诗的作者、诗意、创作背景等基本内容,让学生会读、会背古诗外,还应该有新的教法:通过古诗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仿写。古诗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其中除了蕴含着的文化精神还有文化方法。反思自己平时的古诗教学,只是将古诗介绍给了学生,而没有在将古诗介绍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吸收消化之余生成自己的东西,而仿写古诗是个值得运用的好方法。
保老师谈到写作非常重要的三点是:需要观察、需要多元兴趣和多元知识,这三者存在循序推进的关系。由于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个事物会对这个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不断探索,获得该事物的更多知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写作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验身边的事物。由此我想到在每次课文的结束,应该多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比如学了《找春天》后,让学生去找找自己身边的春天是什么样,说一说;或者在学完《中国美食》之后,让学生观察家乡的美食;也可以在学习古诗《咏柳》之后,让学生学着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去写自己看到的景物。
听完讲课,还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写作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它应该是非常接地气的,就像是人,它不是阁楼中疏离高贵的小姐而是市井中平易近人的卖花姑娘。它是融入生活,随着生活而出现的。就像讲课之初,保老师说的那样,如果你是个会玩的人,那写作就不是什么难的事。我想,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应该思考出更多让学生容易与“写作”亲近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望写作而却步。


朱云老师:

有幸聆听了自主教育联盟组织的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老师讲授的《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感受颇深。保冬妮老师以“春花古诗”为切入点,教给孩子许多提升写作的小妙招,这些小妙招对于我们语文老师的写作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一、走近大自然,积累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大自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保冬妮老师建议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用眼去看,用鼻去闻,用心去感受,用口去说,先说再写,从一句两句开始,慢慢积累。
孩子畏于写作,最主要的是不知写什么。保老师说生活中什么都可以写,去写花、写草、写鸟、写虫……比如,油菜花大家都很熟悉,清代乾隆曾作诗《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我们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的美,说说“榨新油”的用途,孩子看得多,说得多,自然可以“下笔如有神”了。
二、品读古诗词,学习写作方法
经典古诗词琅琅上口,诗人笔下绚丽多彩的春花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暗香浮动”的梅花,“空山幽谷”的兰花,“高洁美好”的梧桐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学习古诗中的写作方法,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保冬妮老师分析了好几种方法:如王安石《梅花》的平铺直叙法,浅显易懂,意味深长;陆游《山茶》的对比法,把山茶和桃李花对比,写出山茶不畏严寒的品质;苏轼《兰》的多方位描写法,写了兰草的“味”“形”“神”;元稹《樱桃花》的故事法,睹物思人……学生可以模仿这样的写作方法去尝试,我们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想画面,编故事,大胆去写,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愿写、乐写、会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应该像保老师说的那样,让孩子拥抱自然,学会观察和积累;多诵读经典古诗词,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写出他们眼中的“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