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于五星 城镇居民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2021-06-16 | 阅:  转:  |  分享 
  
城镇居民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于五星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公司?北京丰台?100071摘要:近年来国家逐渐放宽生育政策以应对中国人
口生育率下降等问题,但政策的实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生育意愿作为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而备受重视。通过对国内自2010年以来有关生
育意愿的文献回顾发现,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子女数近年来呈降低后趋于平稳的态势,意愿生育时间逐渐推迟,动机日渐多元化,部分子女性别偏好
表现为儿女双全和无所谓的双峰态势。生育意愿受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因素尤其重要。基于综述希望能够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展望未来,深入了解人们
的生育意愿。关键词:城镇居民;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当前,中国的人口再生产和人口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超低出生率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口老龄化和低抚养比等问题将持续存在并对未来中国人口发展产生更大压力。生育意愿是影响人口出生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甚至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新时代,有必要归纳整理以往学者们对生育意愿进行研究的成果,了解人们生育意愿的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1]。一、阐述生育意愿关于生育意愿的概念界定,尽管学者们的表达不相同,但是,概括起来是类似的,即生育意愿是人们对于生育这一行为的看
法以及态度。生育意愿的内涵包括生几个孩子、偏好生育男孩还是女孩以及何时生等问题。大多数学者分析生育意愿的内涵时涵盖了三个维度的内容
:意愿生育子女的数量、意愿生育时间以及对生育孩子的性别偏好。另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生育时间和生育动机,将生育意愿维度上升到四维,
概念维度得以不断地丰富。二、影响生育意愿的具体因素(一)个体人口学特征差异产生不同生育意愿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这些特征导致不同个体心理和观念存在差别,进而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在二孩政策下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强的二孩意愿。由于男女性别差异进而产
生的生育意愿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性的自身条件和权益能否得到足够的保障。女性的自身状况是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首要因素,女性在选择生育时,
不得不考虑到自己作母亲时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此外,在就业市场上,对女性歧视的现象是存在的,从怀孕到生育、抚养孩子这一系列过程,可
能会导致女性被职场边缘化,职业稳定性和上升往往都会受到影响;由于女性在整个孕期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比男性承担更多的来自生理和心理
的压力。这些由于生育而带来的“幸福的代价”都使女性和男性在生育意愿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此学者们有着不同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受教
育程度高的人群较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而言,其生育意愿较低。就女性而言,随着受教育程度不断升高,她们的理想子女数反而减少,主要原因表
现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生育观念相对开放,对于孩子的生活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生育时间越往后推迟[2]。(二)生
育意愿存在家庭代际影响和同代传递家庭的习俗传统、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会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育就二孩的生育意愿来看,子辈
生育偏好会受到成长过程中的家庭人口规模和环境的影响,总的来说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倾向于选择生育二胎。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而言更能
够切身体会到浓厚的家庭氛围,所以,他们二胎生育意愿较强,他们在成年后会构成密集的亲属网络,不论是个人所感受到的亲情效果还是大家庭的
从众心理,都将对他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促进作用。可以看出父辈的生育子女数量对下一代的生育意愿存在正向作用,生育意愿代际传递现象显著,大
家庭的成员倾向于多生子女构建大家庭,这不仅是观念的影响,还得益于大家庭可以为生育行为提供更多地支持。(三)政策因素不再起决定性作用
国家在1978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对中国人口的生育意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013年开始生育政策逐渐放宽,到了2016
年国家提倡生育二胎,这是一项国家应对低生育率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积极生育政策。生育政策不再是影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宽松的
生育政策并不一定能够有效激起人们的生育意愿,全面两孩政策仅能有限的提升我国生育水平。生育政策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
,仍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对居民生育意愿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政策因素不仅包括政策制度,还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生育意愿
的影响往往体现在它能否替代传统的生育观念上。当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且覆盖全面、实施力度大时,它往往能够替代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对生
育意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反,当社会的保障落实力度不足时,育龄人群会把多生育子女当作自己的晚年保障。(四)经济因素对生育意愿的影
响日益重要经济因素对意愿生育的影响非常明显,甚至起到了关键性影响作用。工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角色和照料角色之间的背离和
冲突。特别是女性,她们在生育时期会面临收入的持续性、在岗压力以及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偏见和压力,而若女性因生育而导致事业挫败,其无法给
家庭带来收入,长期会对女性的家庭地位带来负面影响。从事公务员等工作的育龄妇女再生育的意愿最高,显著高于各类企业员工。这是因为公务员
相对于企业来说更为稳定,且能够给女性生育后重返职场提供保障,而在企业工作的女性往往会因为生育而被职业边缘化,她们为了维护工作和追求
收入,只能选择推迟或抑制生育。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等经济状况对生育意愿也有较大影响。随着生活成本、照护成本和孩子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生
育意愿会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影响。随着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育孩子所需要投入的财力和物力抑制了家庭生育意愿。生育成本压力抑制了“二
孩”生育政策刺激生育的效果,是生育意愿降低的关键因素。工作、收入以及养育成本问题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严重抑制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五)社
会文化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生育意愿社会文化规范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有一种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范或者价值引导,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
这种规范的内在化,遵循该规范并作出规范所认同的行为。这里的社会文化规范指不具有强制性的非制度性规范,如风俗、习惯等。文化通过思想以
及观念等形式渗透到个人的意愿和社会实践中,对人们的生育意愿进行规范和引导。传统的生育文化规范其往往具有历史延续性,影响的范围是历经
几代人的[3]。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普及,社会不断流动、传统的“多子多福”等生育观念逐渐被新的“优生优育”等生育观念和文化所替代,但
所带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年龄越大,生育行为大于生育意愿的差异幅度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行为大于生育意愿的幅度越小,同
时生育政策、已生育孩子的状况都对二者的差异产生影响。子女性别偏好是否得到实现、已生育孩子的数量以及职业状况等显著影响着意愿生育与实
际生育之间的差异。人们的生育意愿大于实际的生育行为是近多年来普遍存在的现象,环境、政策、经济等多层面的因素影响了意愿生育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综上所述,以政策为导向,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对生育意愿衡量标准的考虑更为深刻,对“理想子女数”和“意愿子女数”进
行可信度分析与比较,基于单纯的生育意愿分析深入到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分析,尤其注重对制约“二孩”生育意愿实现的研究;其次,对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宏观的政策和经济层面深入到了文化规范层面,从微观的个体人口学特征层面深入到内在精神和心理层面。生育意愿不仅
仅是个人的意愿,同样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基于多个多层面的进行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加强对某一类群体的追踪调查,深刻把
握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科学预测人们未来生育行为和未来社会生育率变化趋势,有利于丰富对生育意愿的认知,有效落实合理的生育政
策,从而为生育人群提供健全的生育服务体系。参考文献:[1]牛敏静,李路.全面二孩政策下陕西城镇居民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9(3).[2]杨海霞,何玉凤,刘晓霞.全面二孩政策下平凉市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J].甘肃科技纵横,2020,v.49;No.298(04):92-94.[3]朱青梅,胡书芝.城乡育龄人口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养老观念的视角[J].皖西学院学报,2019,035(001):49-54,62.
献花(0)
+1
(本文系于五星建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