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兄吐血总结——那些高分 SCI 论文的写作锦囊

 壹亩莳 2021-06-16
图片

又是一年高考时,作为师兄的我也即将迎来高考的十周年,当年选专业脑袋进的水到现在还未风干,已然化作论文惆怅的眼泪和辛苦实验的汗水,伴着发亮脑门上孤单的几根秀发在夏天的微风里摇曳。

如果你问师兄怎么赚钱、如何泡妞,师兄倍感羞愧,因为师兄只会给你讲那些高分 SCI 论文的写作锦囊



一、论文存在 4 个基本问题

一篇完整的 SCI 论文必须要回答 4 个基本问题:

1. 你为何要开始?Why did you start?
2. 你做了什么?What did you do?
3. 你发现了什么?What did you find?
4. 它的意义是什么?What does it mean?

师兄想问一下,你们写论文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其实这是一篇科技论文的 4 大核心问题,当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论文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这 4 大核心问题是一篇论文的基础,也是框架,对应到 SCI 论文中是常用的 IMRAD 结构。

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 (Results)以及讨论(Discussion),当然最后需要题目(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以及参考文献(References)。

现在回头对应想想 4 大核心问题,是不是会有点顿悟感觉?


二、搞定 4 大基本问题,成功概率便有八成

(一)引言 Introduction 

这部分主要讲述「你为何要开始」的问题,当然就会包括目前研究背景(站在前人肩膀上)、存在问题(瓶颈难题)和研究目的(我有什么金刚钻)三个方面。

作为正文的开篇,引言的质量决定着审稿人和读者对论文的「第一印象」,因此如何准确、清晰并简洁的阐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十分重要。

通常在介绍背景和存在问题提出时可以先指出较宽泛范围的一般性事实,然后笔锋逐渐转入与论文所探讨问题密切联系的主题

应引用领域内「较为经典」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来阅读论文,增加阅读兴趣,当然也不要刻意制造悬念。

在笔锋转入研究目的时,适当使用「We」「Our」以明确指示出自己的工作。

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XXX」,而非「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当然切忌使用评论式用语,「首次发明/发现/提出」「领先/达到国际水准」等。

(二)材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这部分主要讲述「你做了什么」。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结果可以重复,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伟大的全球餐饮巨头 KFC 学习,在制作炸鸡汉堡等流程上,KFC 要求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操作产品几乎无差异。

在快速判断论文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重要途径便是材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在 Introduction 交代了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

材料描述要清楚指出研究的对象(怎么合成的样品或产品、何种动物、哪些植物、病人分组标准等)的数量、来源以及详细的上下游方法;

仪器、试剂、药品等要说明主要物化形状、来源(哪家公司或制造商)等等;

描述时要采用国际同行熟悉的通用名,特别是医学论文涉及动物甚至病人的,要具体根据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进行描述,并详细阐明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图片

图片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三)结果 Results 

这部分主要讲述「你发现了什么」。是作者为何写本篇论文的主要原因,也是整篇论文贡献的集中反映,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提供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中描述的所有研究或分析的结果;而且呼应引言(Introduction)部分中的核心问题相对应的最相关结果;

同时它还为读者建立了后续解释和评估的讨论(Discussion)部分,以此决定是否足够支持我们文章中提出的科学假设。

以医学论文 Results 为例,通过与对照组比较,首先要说明不同组别患者治疗前有无差异;

其次要展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标,不仅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更为重要的是用图、表等可视化工具来呈现具体的数据,同时也要展示次要研究指标,同样要展示具体的数据;

结果中大多要提供统计结果,方差分析的结果形式要根据刊物的格式给出,有的期刊要求对分析值、自由度和概率都要详细的列出。

图片

数据量密集惊人的 Results 结果

(图片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四)讨论 Discuss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