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婺剧的声腔(2)| 昆曲、乱弹

 笛声99nx1mlw5v 2021-06-16

图片

马勉之,1944年生,浙江东阳人,自幼喜爱音乐和美术,后考入浙江婺剧团从事音乐工作。1980年调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戏曲编辑,多部戏曲广播剧和戏曲论文获全国广播奖和田汉戏曲论文奖。退休后重提笔习画,作品入选:第24届亚细亚水彩画联展及四届曰本国际公募现代美术展。作品获浙江第四届公务员书画一等奖、“丹青颂盛世”全国书画“优秀奖”。现为上海现代国际交流画会会员、日本现代美术协会会员、浙江陆俨少研究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浙江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婺剧促进会顾问。


图片

马勉之(中)和诸葛智生、刘玉莲夫妇合影

图片
浅谈婺剧的声腔
图片

马勉之 1986年4月于杭州

 昆  曲  

婺剧中的昆曲是流传在金华地区的一个支流,早在明代末叶,已在金华一带盛行,清代时,金华地区的“三合班”“二合半”均能演唱昆曲。只因婺剧昆曲长期流行在农村,演出又在简陋的乡村草台上,在语言、曲调上均结合当地习惯予以简化,所以又称之“草昆”。
 
婺剧中的昆曲戏,大部是演武打戏。唱功不及苏州昆曲那样严谨文雅,表演粗犷强烈。
 
曲调牌名多至八百余种,其一般唱词骤听相似,但均有异处。常用的曲牌有:[懒画眉]、[滚绣球]、[些花儿]、[红芍药]、[罗惺星]、[金络索]、[浪淘沙]、[山坡羊]、[红绣鞋]、[石榴花]等。演出的剧目有: 《火焰山》《金棋盘》《通天河》《麒麟阁》《风筝误》《三闯辕门》《花琵琶》《长生殿》《珠宝行》《鸣凤记》《蝴蝶梦》等,折子戏有《相梁刺梁》《梳妆跪池》《写本斩杨》等,现在其剧目演出较少,部分曲牌则为乱弹声腔所吸收。如乱弹中的:“昆头”“小桃红”“新水令”“下山虎”等昆曲曲牌即是。

 昆曲《借扇》 兰婺吴凤花、张向军主演
 
 乱  弹  
 
婺剧的“乱弹”,又名“罗罗调”,又称为“浦江乱弹”。它是婺剧中比较优美动听的一种声腔,流行于浦江、昌化、建德、桐庐,远至江西一带。(江西赣剧有一部分曲调也称浙调或浦江乱弹)
 
婺剧的乱弹源于安徽,经过天目溪传入。
 
乱弹的伴奏乐器以吹为主(笛子、唢呐),板胡为副。二者演奏时,运用民间的支声复调的形式,你密我疏,你上我下,你停我接,唱、吹、拉三者各自独立成调,给人一种如藤绕树、融为一体,但又是树藤枝条分明,各抒其长的感觉,听起来流畅华丽,丰富而多彩。
 
乱弹曲调以“三五七”“二凡”“芦花”“拨子”为基本调。
 
①“三五七”:它是因上句以三字五字,下句以七字排列而得名。上句为商调式,下句为宫调式,旋律流畅秀丽,其曲调变化是以“三五七”为主干,头尾加插“三五七头”“顶头板”“叠板”“哭板”“游板”“小桃红”“落山虎”等。情绪激动时也可转“二凡”。它是一种由曲牌向板式变化过渡形态的唱腔。
 
整个“三五七”的旋律结构,以下行进行为主。曲调如泣如诉,一般运用在抒情或叙述性的场面。如:《三请樊梨花》的“洞房”中樊梨花唱段,优美抒情,情景交合,用“三五七”来表现樊梨花的思想感情非常适宜。
 
在伴奏上,“三五七”的特色在乱弹中最富有代表性,吹、拉(即笛子与板胡)二者有分有合、有疏有密、有淡有浓,配合得非常协调。再加上唱,似三架马车并驾齐驱,听起来缠绵不断,优美多姿,似水流畅无阻,非常悦耳。尤其在下句的结尾处,当笛子和唱的旋律都终止到1音上时,而板胡却落到5音上,这就冲淡了曲调的终止感,有继续急于向前发展的趋向。所以听起来不是一节节一段段的感觉,而是像山间溪水逶迤流畅,长流无阻,潺潺不歇的一种旋律美感。

《碧玉簪》唱段 周越桂 演唱

图片

“二凡”的上句和下句都落到2音上。而曲子的旋律过门下句却落在宫调的1音上。所以曲子的终止感不很强,一般在终止时都要靠变速度,放慢下来过门才能结束。另外在伴奏上,基本上和“三五七”一样,用支声复调的形式,但没有“三五七”这样变化多。

魏芝永 演唱《走青山》二凡 唱段

③芦花调:属吹腔,因吹腔又称“芦花梆子”而命名。它和“三五七”都由安徽“石牌腔”演变而来。二者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曲调上句下句的基本落音都一样,2 2(上) 5 1 (下),上句落在商音上,下句落在宫音上。唱腔弱起强收(即眼起板收)。它与“三五七”不同之处是:“三五七”定C调,笛子简音作6,板胡定弦为5 2,而芦花定G调,笛子简音作2,板胡定弦为1 5。芦花调旋律比较欢快明朗,一般用于“游春”或表现一种轻快的情绪。它已分男女工,比“三五七”发展了一步,唱腔依靠各种板式的变换加以丰富,有“顶头板”“游板”“芦花头”“叠板”等。(备注:“6”“5” 下面缺少低音符号“.”)

图片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编纂工作会议

前排左三:谭伟 右四:洛地 右五:周大风
二排右六:马勉之 右七:诸葛智生 右九:范志贵
三排右六:吴一峰  左五:楼敦传 左六:胡奇之
 
④“拨子”与“二凡”十分相近。其上句落音为5,下句落2音,通过过门终止在1音上。它和“二凡”除了定调不相同外(拨子为G调,笛子简音闷2,板胡定弦为1—5 )其他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它的下句唱落到2音上,过门终止到1音上,而结束感差,结束除要变慢速度外,其下句还靠转流水或紧板来作结束。“拨子”“二凡”和“芦花”“三五七”有一些不同之处,“三五七”和“芦花”在唱腔上是弱起强收,而“拨子”和“二凡”都是强起强收(即强拍上起,强拍上落);“三五七”和“芦花”唱腔中的过门是固定的,而“拨子”和“二凡”的唱腔过门可以自由反复。“二凡”善于表现高亢、激昂的情绪,而“拨子”善于表现悲壮、沉痛的情绪。
 
虽然“三五七”和“二凡”属于乱弹,“芦花”和“拨子”属于徽戏,但从曲调上来分析,实际上“二凡”和“拨子”是同一个曲调,“三五七”和“芦花”以及徽戏中的“小二簧”也是属于同一个曲调,无非是转调后变化出来的。似乎可以说:“三五七”是“芦花”的孪生姐妹,“二凡”是“拨子”的孪生兄弟。
 
乱弹常演的节目有《碧桃花》《三请梨花》《双阳公主》《打樱桃》《三姐下凡》《玉麒麟》《珍珠塔》《碧玉簪》等。多以家庭纠葛为主要内容。

婺剧乱弹中还有一种曲调唱腔变化比较丰富的“乱弹尖”。曲调带有高腔、昆曲的色彩,也许它是高腔与昆曲演变作乱弹时的一种过渡形态。用“乱弹尖”演唱的节目有《昭君出塞》《访友》《贵妃醉酒》等。

《昭君出塞》 乱弹尖 徐汝英 演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