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分享?告诉你孩子内心的小秘密

 大雷的教育心得 2021-06-16

雷先生育儿心得 / 文

分享是值得称赞的美德和品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道德性标志之一。很多家长平时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他们经常会说,“宝贝把你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或者“把你的零食给爷爷奶奶吃一点”,诸如此类的话。

但总有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配合,不愿意分享,甚至还会因此哭闹生气,显得孩子特别自私。

在我看来,这也许并不完全是孩子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的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并没有搞清楚,分享和给予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给予的意思是赠送,是一方以失去所有权为代价,把东西给了别人,使别人得到。

可是孩子会觉得,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我的,为什么我要给别人呢?这种理念并不是自私,因为保护自己的所有物是所有生物的共性,人类也不能例外。如果家长的言行让孩子觉得,这个东西给了别人之后就不再属于自己,那他一定会感到不快而抗拒。

而分享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或行使某个事物的所有权。分享重在一个“分”字,原本属于一个人的东西,通过让孩子和其他人共同使用,两人都会得到这个东西所带来的快乐。这个东西本质上还是孩子的,所以孩子并不会觉得被剥夺,而且选择把自己的东西和其他人共享,这种共情心会很大程度冲淡其独占权被暂时“侵犯”而产生的不快。

同时,因为孩子的分享行为,他人会从中得到快乐,而这也会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中心意识,他的抵触心理自然会大幅降低。这正是我们提倡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原因。

所以家长想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在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意。

要少说类似于“把你的玩具给小哥哥玩一会儿”这样的话,要多说“你和小哥哥一起来玩玩具可以吗?”尽量降低语气中“给予”的感觉,提升“分享”的意思。

同时,要做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有选择说“不”的权利。拒绝分享并不是错的,而是孩子还没有意识到分享和给予的区别,抑或他们还没有从分享的行为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家长不必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讲究引导的方式方法,最终我们都会得到一个乐于分享、外向开朗的乖巧宝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