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琼瑶之报度余生

 清江苗子 2021-06-16


在微信朋友圈里见到一句话:人的成熟是通过告别来实现的,告别故乡,告别亲人,告别权威,而且这些还不是终点,如果没有真正无依无靠过,人就不知道自己是谁。
是的,自已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到中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生到老,明了生活,却已经失去太多。咬到舌头才知道吃东西不能太急,爱过错的人才知道不是执着就能在一起,不摔咬永远不知道哪里的路最平,所有经历都是必然的。只是当明了这天时,有的已是太迟。
《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宁、荣二府被抄,贾家树倒猢狲散。有的隔岸观火,有的避而远之,有的落井下石:“同朝这些官府,俱藏躲不迭”,更有本家的说:“祖宗撂下的功业,弄出事来了,不知道飞到哪个头上去呢,大家也好施为施为。”“满门口的轿马”的贾府冷落衰败下来。这时,刘姥姥这个山野村妇却主动走进了荣国府,表达自己的关心与牵挂,满含真诚淳朴,并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报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在大观园中,高高在上的王熙凤怎么会想到,当初自己的一丝仁爱,一丝善举,为女儿巧姐留了条后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谁又能从当初预料到今日?
人变了,是因为明白了,看开了,也就看淡了,更多的是看透了。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面对大家的嘲笑,没有了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的自卑。面对贾府“那边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费尽了周折,遭尽了白眼,受尽了屈辱。这次有幸投了贾母的缘,虽然有人拿她开玩笑,主谋还是王熙凤:给她“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把她“打扮成了老妖精”,吃饭时又让她充当小丑,“拿他取笑儿”。但是,她随着自我嘲笑:“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故意拿鸽子蛋出丑卖乖,显示自己的无知。
人生有起有落,该谦卑还得谦卑,穷人不是没有资格谈尊严。明明知道别人在取笑自己,还要非常卖力地配合;甚至为讨好别人,不惜自我作践,显示自己的可笑愚昧。这里面有辛酸屈辱,但也有不揭穿,不强迫,别人的话,听听就罢,不去问、不去说,不琢磨,自己的事,自己知道,何处言、何能言,何可言?这难道不是大智慧、大胸怀、大能耐。
王熙凤是以高高在上的冷漠傲慢的态度接待刘姥姥的。刘姥姥以她的精明,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冷漠和屈辱。刘姥姥把王熙凤的仁爱和善意的种子种了下去,在感恩的心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她远赴瓜洲,一路奔波寻找巧姐,买房子买地,最终从妓院赎出了巧姐。卑微的刘姥姥从巧姐头上拔下戴着的花,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这个村妇的正直和风骨,一改往日的形象。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王家的复兴。
人的改变,安静了许多,沉默了许多,想开了许多,淡定了许多。这更说明,谁都不会对谁一成不变,谁也不会陪谁走到永远?在乎你的时候,脾气就是性格,厌烦你的时候,说话都是过错!傻傻的追根究底,不如今浅浅的笑而不语。大智若愚,赢得人生。
自认卑微,不计屈辱,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只念着别人的好,给那个社会带来一抹亮色一份温暖。这份琼瑶之报,改变了生活,也温暖了世界。愿意荣华与共也好,陪着富贵与共也罢,真情应经得住磨难,真心应经得住检验。木桃之,也不能让别人心寒,受过的伤啥滋味,自己知道,被人欺骗的感受,体会得到。人生的善良不能盲目,人生的心软肯定有底线。此者,练达的人情,不应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磨去人性的光辉和美好。真诚的琼瑶之报,是自度,亦是自赎。琼瑶之报,应当伴随着余生,让亲情、友情、爱情,互相靠近,让人与人互相珍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