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详情

 我是九儿 2021-06-16

一、有限理性决策

即使我们固执的认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平行宇宙,我们依旧不能为自己错误的决策开脱。因为,我们活在当下;因为,我们都怀有罪恶。我们会因此懊悔与苦恼,但更多的是转瞬即逝的遗憾,伤口结痂后便忘乎所以。这一点适用于大部分投资者,有人说投资者都是健忘的,这一点并不无道理。

“决策”一词伴随终身,我们每天都在做出不同的决策。上及人生大事,中有投资交易,下含吃饭穿衣;有的简单,有的困难。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正确决策的根源在于哪?也就是说,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如何才能避免“凭运气赚来的钱,会凭能力加倍亏回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决策能力。我们能发现,如果我们拥有决策能力,基本上选择都不会有太大的纰漏,并不会太离谱;但是如果我们决策能力不足,基本上所有的选择都是错误的,或者是事倍功半的。

事实上,简单的决策我们通常不会出错,但复杂的决策往往就不尽人意;然而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大部分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就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决策能力,大部分投资者更是如此。

当然,有一点我们能够确定:对于简单的、机械的、宏观的事物,我们拥有对其的预测能力。很简单,小车被推出后,如果我们知道时间、外力、重量等信息,我们就能够预测后几秒小车的位置;从公司出发回家,如果我们知道路线、红绿灯时长、路上拥挤度,我们也能大概得出什么时间点到家;某一商品已经跌破成本价,我们也能确定迟早会涨。所以说,对于简单的、机械的、宏观的事物,我们能够很简单的得出关于它们的结论,也很简单的能够把握它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对于微观的、复杂的、变化的事物,我们对它们的把控度微乎其微。对其的预测能力更是不足,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我们能确定股市的长期趋势,但我们无法判断股市明天的走势;我们能推测出大概到家的时间点,但我们无法判断出路上的意外情况;我们得出小车推出后任意时点的位置,但这仅仅是基于理想情况。我们能掌控的东西很少,我们能认知到的东西也很少,我们能得到的真知更少。

决策分为完全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完全理性决策下,也就是在信息完备的前提下进行决策。其实这也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名词——数学。完全理性决策,其实就是一个多因子数学模型。我们在这个模型下,将各类影响因素赋予权重,便能够计算出某一事物未来某一时点的状态。在机械主义的物理世界观下其实描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当然,现实中却总是有限理性决策。其中的原因在于,每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对于理性的运用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决策也都是有限理性以及有限正确的。其实牛顿留给了后人一个艰难的问题: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人们的疯狂。这说的就是,在理想情况下我能做到完全理性决策,但现实生活中我却永远都是有限的理性。

二、不确定性

索罗斯就曾言:“我什么都不怕,只怕不确定性。” 当然,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总是负面的,它本身是一柄“双刃剑。正是由于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混沌性,才使得后来居上、脱颖而出成为可能。同时,不确定性所隐含的波动又是市场投机之根基,是所有超额收益以及巨大风险之母。

我们认为,从表象上看,市场波动的来源是投机(Speculation)和套利(Arbitrage)。但往深层次去思考,市场波动的根源却不在于此,而是参与者时间机会成本的互换。所以,市场上的参与者要么以对冲之名义投机,要么以投机之名义对冲。也就是:Speculate in the name of Hedging OR Hedge in the name of Speculating.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商品期货的波动率研究

人们往往追求确定性,但实际情况缺与之相反,现实总是不确定的。无论是生活还是交易,总是要面临决策:只要面临决策,就会有不确定性。我们可能会幻想着平淡的度过这一生,放大来看这其实就是在现实中建立一个乌托邦的社会,然而这种单纯而又善良的愿望往往最终都导致人间地狱。从交易市场来看,不确定性的典型代表就是波动性,表现形式就是波动率。每个人都想着去获取收益,那么在对手盘交易中,谁在亏钱呢?即使在期权交易之中,也是如此,虽然深度虚值大概率不可能变成实值,但也不代表并不可能变成实值。有人说这是人们的贪念所致,也有人说这是市场规律;其实不否定这个结论,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两个因素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但这两个因素归根结底:一个是人性,一个是自然法精神。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理性的有限,也不承认自己总是有着内心的幽暗面;市场也永远按照自然法精神运作。这就是个人从哲学意义上去理解交易和市场。

当今物理学中,很多问题都以概率诠释;比如波函数,是表示了粒子在某位置的概率幅,也表示了不同位置的概率密度。如今一些顶级的研究机构在对某一商品进行分析的时候,对其未来的预测也多以概率呈现,尤其是在天气以及农产品上。我们所生活的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决策,也都是在此条件之上;大部分决策都是有限理性决策,所以错误决策不可避免。

我们掌握自己的时候是非常稀少的。我们所以只在很少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就是这个缘故。大部分的时候,我们生活在我们自己之外,几乎看不到我们自己的任何东西,而只看到了自己的鬼影,被纯绵延投入空间之无声无嗅的一种阴影。所以我们的生活不在时间内展开,而在空间展开;我们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生活,而是为了外界而生活;我们不在思想而在讲话;我们不在动作而在被外界“所动作”。要自由地动作即是要恢复对自己的掌握并回到纯粹的绵延。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我们能确定的东西很少,虽然我们以为很多。假如我们所有的事情都置于一个庞大的、公平自由的交易市场之中,可能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都会是概率事件。当然,在交易市场中,虽然给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自私的获利;但在此并不否认人性良善的一面,展示在生活之中的很多事情,给人温暖。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决策大体都是有限理性决策,其原因在于现实中的不确定性。然而不确定性的本质并不在于事情的复杂性,而在于我们的理性精神是否得以运用。

三、理性精神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的认知也同样受限于理性的有限。认知的目的是使人“信”,而“信”又是建立在人类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理性认知则是人凭借理性的概念和逻辑推理产生的“信”,它是人觉醒的理性意识对自己以及世界的“清醒”的认识。

但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这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理性认知也是有限的。举个形象的例子,理性认知就是人类黑夜前进时手中的照明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在混沌的黑暗中,人类手中的照明方式从一无所有逐步演变到握着蜡烛、挑着灯、拿着手电筒到现在的路灯。慢慢的人们看清了很多的东西,明白了很多的科学原理,黑夜逐渐变亮。但是相对于外在的客观世界而言,即使再亮的路灯,这束光的照射范围依旧是太有限了。

在理性之光之外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理性认知是不知道的。看着这一片漆黑,觉醒的灵魂意识到,自己迟早要步入那片漆黑的混沌之中。这种虚无的不确定性就使人潜意识中产生了深深的焦虑感,这个焦虑是有限的人类理性认知能力与无限的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带来的。这种矛盾在使用理性的思考是无解的,因为它是一个比理性认知更大范围的存在。

人们解决这一矛盾所以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人们固有的感性认知。每个人都有感性认知,也即凭借着信念去认知事物,凭着感觉和直觉去“信”或者“不信”。感性认知也一样使得我们确信那是真的,那是值得去“信”的,而这一切,就构成了人类的“信念”。与理念不同,理念来源于理性认知,而“信念”来源于感性认知。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理念”是可以去理性讨论的;而“信念”是不能被讨论的。所以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事情我们根本没必要去争论。

所以从上述内容而言,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都是我们在探索世界的两种工具。不去讨论孰优孰劣,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理性认知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感性认知让人类不迷失于虚无之中。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真理和探索世界需要的更多的是理性精神,而客观世界是无穷的,为了不迷失于混沌之中,我们同样需要感性精神的回应,以承接人类无处安放的灵魂。

当然,这也关乎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样关系到我们的交易决策行为。我们经常说市场是不确定的,波动性太大,我们的交易决策都是有限理性决策。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市场真的是不确定的吗?我们怎么才能过滤市场噪声?如何最大限度的做到完全理性决策?

这很难,但却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知道自身的有限与世界的无穷,清楚我们不能洞察市场上的一切细节,但我们可以亡羊补牢,在“上当受骗”的复盘总结,在饱读前人群书后的反思。我们一样可以提升我们的理性认知,运用好我们固有的理性精神。

当然,在此也反对消极的“不可知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此来论证求知之路必败,其实这是对庄子思想的误解,老庄其实也在探索“求道”之路:顺道知识越多越好,而悖道知识越少越好。而“道”,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为“真知”;同时,生命有限知识无限,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但人不可能掌握无限的知识却自以为是大知者,自以为无所不知,就真的危险了。所以老庄也并不是在主张不可知论,也不是认同消极的应对,更不是单纯的感性认知,而是在能尽情发挥理性精神的前提下,去参透这个世界。

放在交易中,其实也是一样的。随性的交易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没有计划的决策也大体亏损出局,凭着感觉去下单则更是深渊地狱;这些情况,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身上出现一遍又一遍。问题的根源在于这几类交易方式,感性层面因素太大,或者说是基于“信念”去开仓平仓,而不是“理念”。或许我们能遇到一小部分幸存者偏差,但是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部分此类交易员都尸骨无存。

仅凭着信念去开仓平仓,忽视理念的引导,才是真正的“殆已”!

当然,肯定有人会认为,市场变化无常根本不可能研究透彻,和我们认知世界的一样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能穷尽市场的一切信息,我们在认知上总是有些许偏差,和真实市场的情况总是有相悖。但实际上我们也是需要去“求道”:顺道知识越多越好,而悖道知识越少越好。充分用自己的理性精神,形成理性认知,再反馈到市场之中,形成方法论,搭建自己的交易方式。

但是,“道”在哪呢?

四、自然法

自然法是一个永恒的普遍概念。但我想说的是,市场运作也有着自然法属性。

关于“法律是什么”的问题,有两种探究的思路,一种是政权体制制定的规则,其重点在于规则本身具有制定和颁布法律的外在形式,而非内容本身。现实中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很令人不解的现象,在A国的正常行为在B国却是违法的。另一种则是更加超然的思路,认为法律的内容本应该是普遍性以及永恒的,法律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超然于某一具体的法条。柏拉图就曾说,一个在A城邦合法的行为到了B城邦便不再合法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主张真正的法律应该超然于外在躯壳,依靠自然之精神的这种法律,就属于自然法。这种精神,就是自然法精神。当然,自然法也是有好的一面和有坏的一面,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

我个人认为,市场也有着自然法属性;在交易市场中的很多现象也可以用自然法进行解释。我们看到的逼仓现象,其内核在各个品种、各个市场、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一样的,由其形成期限结构的外在变化也是一样的。在不同的历史时间段下,有的是供给侧改革引发的产能大减从而演变成逼仓,有的是由疫情引起的需求大减引发的逼仓,有的原料不足或者需求大增被动引发的牛市逼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交易市场上锚定的点即可。

而我们需要找的这个点:我个人认为至少是需要符合自然法精神的,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通用性原理。有人信奉一些现象总结,试图在众多的现象之中总结,刨根问底找到通用性的准则,并用于交易之中。这也是我们寻求市场之道的一个方向,但这也会导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成熟的交易员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道”。这个“道”或许只有这个交易员本身清楚且解释,也可能只有本人能够进一步用自然法精神去进行解释,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所以我们能看到,这种途径就是树上的枝和叶。当然,这是求“道”的一种方式。毋庸置疑,还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就是通过自然法精神自上而下的去推演。因为世界上肯定存在着一个终极,能够解释大部分事情。当然,这种方式虚缈而宏大。大多数人都是在经过了自下而上的求索,最后才去自上而下的推导。这都是可以的。

关于市场的哲理性探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信条。市场运作也有着其相应的规则,市场遵不遵循自然法,会不会按照自然法精神运作,我相信是遵循的。而市场所遵循的法则,就是我们去求索的。

正如上面我们所探讨的那样,通过自下而上的现象总结,再通过逻辑验证,最后进行哲理性探究。比如,我们发现,工业品的大涨大跌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分布变化,我们将正向的价格分布称之为“Contango结构”,我们将反向的价格分布称之为“Back结构”,市场的大涨大跌就是在这两种之间徘徊,价格大涨的时候由Contango结构演变成Back结构,市场回落的时候又由Back结构转变为Contango结构。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的原因在于基本面中供需矛盾的凸显和解决。矛盾的产生和凸显,结构逐渐Back化;矛盾的化解和消亡,结构则Contango化,所以市场也可以说是一个化解矛盾的地方。当然,矛盾的化解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引导、炒作等等。

我们再回归市场本身,就市场结构理论而言,自然法精神在这里有没有显现,我认为是有的。市场结构理论的底层逻辑一个是现实,一个是预期;当下的价格水平则是两者在现阶段下的理性均衡。所以,由商品基本面的问题就转换成“现实与预期”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富有哲理性意义的思考了。

五、自由意志

爱因斯坦给泰戈尔写过一段话:“如果月亮被赋予了自我意识,它就会完全确信,自己是按照自己的决定在绕着地球转的。如果有一个拥有更高洞察力的东西注视着人类,也会嘲笑人以为他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行动的错觉。这就是我的信条。”

这段话是在讨论自由意志(Free Will)。我们是否有自我意志,我们是否在自己选择命运还是被物理规律所注定,这个问题在爱因斯坦看来,低阶维度的自由意志在高阶维度看来就是一个笑话,实际上也是这样,如果真的存在高阶生物的话。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存的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处于自由意志的顶端,实际上也是如此,如果不存在高阶生物的话。

我们将市场看作一个客观实体,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有着稳定的客观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和量子力学下“物质”的属性很类似,但量子力学却并没有支持自由意志。这个我们就不多去阐述。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气象学家对天气的研究就是如此,天气这个概念就是一个更为高层的概念,因为微观来看,根本就不存在天气这种东西,而且天气的影响因素远不止一个,天气现象只是气体分子的集中表现。也许经典物理规律会作用在单个因素之上,并对其起着决定因素。但从整个宏观体系来看,我们便不会在纠结于这些微观细节了。

但是无论如何,当下的天气情况绝对不能决定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当下的天气情况也不能完全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因为在这个系统内,结果并不是被决定的,而是随机的。所以这里就需要我们去理解这几个词语了:现象、结果、随机、决定。出结果前一定会有对应的现象,但是有现象并不一定出现对应的结果。正如天气的预测一样,行情的预测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穷尽这个品种的所有信息,价格的变化则是结果,而结果前又有着各种现象。我们有人直接从现象入手,去预测结果,这样就和天气预报一样;机构们往往又从影响因素入手,建立该品种的模型因子,这就相当于从决定因子入手,但往往因子数量并不是固定,权重也不同。所以一样是一个概率事件,正如我们进行天气预报的那样,以前是直接说降雨、天晴、阴天、下雪等等,现在大体都是用降雨概率、降雪概率。因为本质上,这一类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但是又有着稳定的客观规律。

稳定的客观规律体现在无论是现象本身,还是现象所蕴含的内核理念,都符合自然法精神,具有永恒的普遍的哲理性质。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稳定的规律,这就是我们的自由意志。

六、信条

正因为我们的决策都是有限理性决策,但我们还是寄希望于能够最大限度的运用自己的理性精神,提高自我决策能力。

也正是因为大部分事情既充满了不确定性;又有着稳定的客观规律,具有着自然法精神,才激励着我们不停的去求索。

虽然我们可能穷尽一生都得不到答案。

但还是那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就是自由意志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我的信条。

References:

[1]耶夫·西蒙[].杨天江[];自然法传统:一位哲学家的反思[11M].商务印书馆.2016-03

[2]亨利·柏格森[].吴士栋[];时间与自由意志[M].商务印书馆.1958-08

[3]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08

[4]恩斯特·马赫[].李醒民[];能量守恒原理的历史和根源[M].商务印书馆.2015-11

[5]荣格.卫礼贤[].张卜天[];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M].商务印书馆.2016-07

[6]简·波特[].杨天江[];自然作为理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