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个方面,黄陂都比光谷多,政策只要到位,腾飞指日可待!

 前川公子 2021-06-16

01

前言

看到一篇阅读量很高的文章,应该是光谷人写的,大意是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光谷年轻人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所以光谷的发展前景也最好。

小编认同他的部分观点,针对不认同的部分特地写了此篇文章

02

统计数据显示,武汉东湖高新老年人所占比率最低

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武汉市的数据已公布,虽然目前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概要,但小编也从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将以系列的形式分享给大家个人的结论,本文是系列的第一篇,谈谈武汉14个统计区域中老年人占比问题。
下表是小编整理的武汉各区域60年以上老年人数量和占本区常住人口比重统计表: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14个区域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的区域有7个,包括4个中心城区和3个新城区(分别是青山、江岸、硚口、武昌、黄陂、新洲和蔡甸),其中青山区的老年人口占比最高,达到了25.22%,即每4个青山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人,其他几个区大约每5个常住人口才有1个60岁的老人。
有7个区老年人比重低于20%,其中东西湖、江夏、洪山、武汉经开和光谷的老年人比重低于15%,特别是光谷,老年人口只占总人口的8.92%,大约每12个常住人口中才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
造成这种人口结构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老年人口占比越高的城区开发非常早,占比低的几个地方都是近30-70年中才开发的地方,比如东西湖,1958年才成立,成立之初的人口只4万多人,光谷和武汉经开原来一个属于郊区洪山的农村地带,另一个属于当时的郊县汉阳县的乡下,洪山区30年前除了靠近武昌的地方人口稍微多一点以外,其余地方也都是农村,至于江夏,沾光谷的光,豹澥、流芳和庙山等地方这20多年也得到了大力开发。
新开发地区的人口特点是年轻人多,老年人少,很好理解吧,年轻人先过来打基础,混好以后才会把家里的老人接过来。

03

老年人口多的地方并非全是缺点

青山区,上世纪50年代开发,大批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武昌之北的这个工业重镇,老年人之所以多,或许是因为青山区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工厂,那些工人一辈子呆在同一个地方,自然退休以后也会留在青山区,即使有条件也不想搬走,毕竟年纪大了很难再适应一个新的地方。
武汉那些开发数百年以上的老城区老人的比重都很高,某种程度上也说明这些地方配套都不错,医院公园和菜市场都不缺乏,否则生活不便利的话,老人即使再怎么眷恋故土,也不得不迁移到保障更好的地方,您说对吧。
同时,老人也是一笔财富,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如果有渠道传授给年轻人,对年轻人的成长其实大有裨益,小编一直认为,60-70这个年龄段其实还是可以给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不一定要采用延迟退休,对于那些愿意继续工作的老年人,个人觉得社会其实还是应该提供一个机会,身体好的,可以去开车开店做门卫等,技术行业退休的老人,做做顾问和辅导其实也都不错,总比退休后无事可干,每天从卧室转到客厅,客厅转到厨房要好吧)
老年人其实也是可以活得很优雅的,如下面这样:

04

年轻人多,就代表地区的发展前景一定更光明吧

老年人比重低,反过来说就是地方上年轻人比重更高,统计数据表明,光谷59岁以下的人口比重高达91%,于是有人就以此推断说,在武汉14个统计区域中,东湖高新的将来会最为光明。
这个说法当然有其合理的部分,18-59岁这阶段的人群属于劳动力人口,数量越多,地区能提供的劳动人口也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吸引企业来此设厂),同时这个阶段的人群也是消费能力最为旺盛的一批,消费市场大了,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都会水涨船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个地方看起来更加富裕和繁华)。
需要补充的是,光谷只是年轻人比重比较高而已,但论劳动力的实际数量,光谷在14个区域中只居于第5位,少于黄陂和江夏(但光谷加上洪山,劳动力人口还是全市第一),如下表统计:

但年轻人多只是一个地方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地方最终发展如何,小编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在于政策是否倾斜,政策如果有倾斜,年轻人的脚上都是装了弹簧的,哪里有发展,自然就会往哪里跑。
所以,武汉最大的城区黄陂无需担忧,待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长江新区批准以后,不愁年轻人不会蜂拥而入,所谓“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最后总结下小编的观点,一个地方年轻人多,说明该地区就业机会多,高薪行业不少,一个地方老年人不少,说明其配套成熟,适合家庭生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