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81-190条

 幽默的数据线 2021-06-16
图片

181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阳明病是怎么得的?太阳病治疗不当,过用汗法、下法、利小便,损伤津液,导致胃中干燥,外邪入里化热,转为阳明病。其表现为不大便,肠中燥屎,排便困难。

图片

182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病在外的表现?患者感觉身体发热,由于热津液外泄导致汗出,由于是里热,所以不恶寒只恶热。

图片

183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阳明病初得时,会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现象,不过时间很短暂,随即出现汗出,发热的典型表现。

图片

184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阳明病初期恶寒为什么会消失?因为阳明居中属于,是万物归附之处,恶寒到这个阶段就会消失而出现发热,这就是阳明病的特点。

图片

185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太阳病没有解除,发汗不彻底,导致外邪入里传入阳明。太阳病出现发热无汗,经过发汗治疗,疾病没有好转,却出现了呕不能食,是由于胃热侵扰影响胃气。汗出绵绵不断,是由于胃热逼迫津液外渗。

图片

186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三日,传入阳明,脉大是阳明病主脉。里热盛,故脉大而有力。

图片

187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如果脉浮缓,不发热而是手足温度正常的话,属于太阴病。太阴脾主运化水湿,水湿与里热郁结为湿热容易出现黄疸,但是如果小便自利的话就没有水湿,就不能形成黄疸。如果出现大便硬说明转入了阳明病。

图片

188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如果疾病转入阳明,出现汗出连绵不断,是由于里热蒸腾津液外出的现象,是阳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图片

189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口苦咽干属于少阳病,腹满微喘属于阳明病,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属于太阳病,即在阳明病基础上如果合并太阳或阳明病,不可单纯使用下法,否则邪热入里会加重腹满,损伤津液会出现小便难。

图片

190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风为阳邪,寒为阴邪,如果阳明病初期,能饮食者,属于阳明热证;如果不能饮食,属于阳明虚寒症,即太阴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