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0616教学手记——苏中学子对话张锡峰(二)

 晋诺工作室 2021-06-16

我不欣赏张锡峰的演讲,因为,他充当了违背教育本质是正确的证明材料;我永远不饶恕衡水中学对教育的破坏,因为,它让中国教育倒退了一个世纪,更为可耻的是打着为穷人着想的旗号实为谋财。但,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把张锡峰的演讲放到教学中去,供同学们的思考、研讨、表达,让它充分发挥课程材料的价值,这是我运用它的目的。因此,只要同学们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理性的思辨、热烈的关怀、成熟的表达的学习素养,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唐铁峰同学的评述可谓细致入微,点点入心,表达出了良好的解读文本的能力;王益江同学能从更宽阔的角度审视张锡峰,表现出了大度宽容的合理性;张圆圆同学以类比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她的观点,情感充沛;皮嘉怡同学平时不太好写,总是草草地就结束了,但这次她写出了三千三百多字,细致梳理演讲内容入网友观点,然后逐层分析评价演讲,体现出了良好的学术态度和认真研究的精神;张金诺同学沉稳大气,有赞同有批评;陈沁悦同学则表现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语言表达特征;陈睿同学平时亦不擅舞弄文墨,这次,他表现出了优良的语言素养和睿智。

这些同学的作品恰恰证明了语文学习的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在于把生活纳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思考与自己生命相关的事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有血有肉。

 评张锡峰演讲

高二(2)班  唐铁峰

观看了张锡峰的演讲,我认为如果去除掉了“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这一句话的话,那么这演讲本身将会是一段无伤大雅的鸡汤。

不过,因为这一句话,鸡汤也变了味道。

当然,看这段演讲,我更多的认为它会是一成功的演,而不是成功的讲,我们能够感受到张锡峰拥有的澎湃激情,但其演讲的内容却不免空洞,比如“世界灿烂盛大,欢迎回家”这样的句子,在演讲当中冷不丁的冒出来,不明的意义让人不禁难受,而如果已经读过很多的类似文章的话,那么只能说一句无感了,更奇怪的,如张锡峰在演讲中对于认不清自家球门的描述,却不禁会让身处于当代这样一个现代化普及的社会当中的我们产生大大的怀疑:这有没有造作的嫌疑?

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出在了那一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结合张锡峰演讲前后,我认为如果说他演讲当中其他的话都是为演讲而讲的话的话,那么这一句话便一定是他内心真正的袒露。为什么呢?在从他演讲时的神情、站姿当中,可以看出,除了情绪激动之外,潜藏着的还有他对于未来的强烈渴望,渴望着结束过去,渴望着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可以说,张锡峰算得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从这句话中,从这句话说透露出的张锡峰的理想的背后,是一种已经畸形的执念,传达出了他因为极度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扭曲心理,他将脱离农村、生活在大城市视为了自己的“志”,这种“志”是多么的浅显,这种只执着于物质、只执着于个人,甚至用“拱”这样一个带有破坏性的词语,哪怕他可能是在借用俗语,但这样的套用,明显被带上了仇恨的色彩,是心理扭曲的体现,像他这样的表达,无形之中是他自我对于自我农村身份的藐视、自卑,带有着形同坚壁的等级观念,圣人教诲对他来说形同虚设,那么他的那些脱衍于人文教育之中的话语又是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呢?这是他心境之上的一个瑕疵,这样的瑕疵,现在看来或许裂痕不大,但是却很根深蒂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步入社会,面见到更多的现实、经历到更多背驰理想的事情,我想像他这些瑕疵,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可怕的心魔。

这是可怕的,再不必去评说这一教育产物的背后是怎样庞大的一个教育工厂,还有着多少的人盲目崇信着在这样教育之下家国的未来。

志向

高二(2)班 王益江

无法理解那些在网上批判张锡锋的人。诚然,张锡锋在演讲中借喻了“土猪拱白菜”这类略显刺耳的说法,但是,这样一句“俗气”的谚语,若是放在整篇演讲之中,是没有歧义的。前文是“我们在努力活成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样子”,“我们”指的是从农村来到大城市读书的孩子,“被”的主动方指的是这群孩子的父母,亲人或者是他们自己,“寄予厚望的样子”则指的是通过读书改命,以一己之力让家庭脱贫致富,步入中产阶层。这样的理解下,“土猪”指的是自己等农村人,“白菜”指的是城市里的资源和财富。导致某些人联想到不入流想法的,是对上下语句间联系的忽视以及对俗语的固有观念,或许张锡锋在准备演讲稿时,压根就没想过“土猪拱白菜”原先的意思,他只是觉得“土猪”形容自己正合适,那么将城市里的财富比作“白菜”就显得也很合适,总不能怪一个孩子太单纯。

有些人觉得张锡锋的性格过于可怕,认为他是典型的“凤凰男”,眼里除了仇恨就是嫉妒。事实上,仇恨也罢,嫉妒也罢,当经历了“踢错球门被嘲笑”“放学走路回家”“无法加入对假期生活的讨论”等令人尴尬甚至令人羞愤的事情后,本性不服输的人怎能保持绝对的冷静和释然,世界之大,人无完人,可以追求圣人心态,但不可否认竞争心态,只要资源是有限的,偏见就一直存在。

张锡锋这样的斗志昂扬,令人热血沸腾,“一眼望到死,那种深邃,那种空洞,让我感到恐惧”,是的,一成不变的生活令人颓唐,人人都想要实现理想,却不是人人都能激发全部能量为之努力,从这点上,张锡锋的精神值得被学习。

2021年6月4日 写于苏州

路在何方

苏州中学园区校 高二(2)张圆圆

敢问路在何方?这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电视剧的片头曲,漫漫西行,九九八十一难,师徒四人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信仰。

而在当代,总有鸡汤说要拼搏奋斗,但我们何曾反思这又是为了什么?我们整日忙忙碌碌像是个没头脑的蚂蚁又是为了什么?请问路在何方?

在看完张锡锋的演讲之后,我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直到我同样看到另一个视频——“他曾被小朋友喊丧尸叔叔,但他从未放弃过生活”视频里的主人公曾经脑袋被掉落的水泥砸过,幸运的是,他遇上百分之一的概率活了下来,但不幸的是,他由于大脑受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走起路来像是丧尸,妻子也因忍受不了旁人的闲言碎语四年前离开了家,但是他从未放弃过阳光,他说,我还得活下去,这句话令我泪目,为了活下去,他靠着一天烤上20到30多个红薯每天辛辛苦苦的挣200块左右的收入,他说,这钱虽少,但比以前挣的多了,可以支持奉养70的老母和7岁的儿子,有人同情他,每当找零找不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摆摆手走了,但是他知道别人这是同情他,但他有能力谋生,于是他总是赶上去,送一个小红薯,别人给钱也不要。

其实将两个视频对比,高下立现,一个是被成功学绑架的人质,却爱上了绑匪,心甘情愿的内卷,一个是奋斗是为了生活,是为了向命运证明自己从未低头,为了自尊自爱。前者是为了满足物欲,后者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新周刊》杂志曾经做过有关成功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性自由消费主义和成功学,在我看来,这三类毒药实际上是两粒,如果把成功学与消费主义合二为一,那就是流行性物欲症,物欲不是每个人与身就具有的,物欲是不断模仿出来的,我们被教唆着,要成功,仿佛不是名校毕业,没有高薪工资,无车无房,不年入百万,我们就犯了“不成功罪”在成功学的熏陶之下,糟糕的不是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而是,人性深处翻涌上来的贪婪,我们害怕在别人眼里显得不成功,害怕赶不上邻居,早已衣食无忧的人们,却总在为自己,不如别人富有而悲叹不已,为了所谓的“城里的白菜”把自己划分到“乡下的土猪”,这不就像是商品对自己的定位吗?还正是应了我那句“爱上了绑匪的人质”

敢问路在何方?当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换回一大堆死后带不走的东西,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究竟是谁占有了谁?是我们占有物品,还是物品占有了我们?为了成功学而奔波劳累,这样做值得吗?

当我为此困惑,第二条视频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对我说,你还有生活。对呀,我还有生活!路,在何方,我看不见终点,可是我明白自己回归了最本源的生活。

评张锡峰演讲

高二(2)班 皮嘉怡

我看来他的演讲可以分为以下几段:

1.因为从农村到城市上学后环境的反差,开始产生了自卑。

“人们走向我,然后路过我,仿佛是浩瀚星河里一颗颗暗淡的星辰,他们神色匆匆,各自奔忙,拿着两三千元钱的薪水,过着周而复始,循规蹈矩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死。”

出现未来的无力,意识到自己将来也注定普通,于是更加自卑。

2.看《航拍中国》找到方向。

“你让少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你让他见到了他未曾见过的太阳,他的眼里就再也容不下黑暗,他不甘平淡,他的世界观在悄悄变化,他心里最柔软的那部分被触及,他的眼里,就出现了光。”

作者意识到他要走出去(走出曾经的经历,走出自卑的心理),去他没去过的地方,去遇见更加优秀的人。

3.在衡中,碰到了一起努力奋斗的人。

“我们在努力活成曾被给予厚望的样子”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4.高三,理想,拼了命地学。外界无故诋毁,

“你见过衡中高三凌晨五点半时的样子吗,你以为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奔向操场,一边奔跑一边呼喊是为了什么?是假装吗?是作秀吗?我们是为了改命啊!”

“他们身上都背负着整个家族整个世代的期望,他们不是高考机器。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想要让他爱的人,都能更精彩地活下去,活着。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就是你啊。”

5.呼吁不甘平庸,应抓住机会实现梦想,不辜负自己。

“在小小的世界里,有一个大大的你,你可以选择去做一个平凡的人,但你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做一个普通人。我知道有一种落差叫,没能达到自己最初的期望,还辜负了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

看完这个演讲我个人觉得是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地方,就是一位不甘平淡的少年在向人们倾诉他因为找到了目标与方向而逐渐走出自卑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要寻找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不做一个平庸的人。

于是我去看了一下网上的舆论,总结出他的演讲受争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舆论矛盾: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观点:

1.对普通的不屑甚至是鄙视,傲慢

2.输不起,输了就是社会的歧视与不公平。

3.价值观的问题,吃苦,努力不该被说的这么功利

4.戾气,仇富(表情咬牙切齿)

5.努力目的歪(拱白菜)

6.底层人民的恨暴露无遗让人觉得恐怖,社会平等问题。

7.抱怨出身与父母。

第一段作者说的很现实,也很尖锐,这的确是大多数普通的成年人的现状,为生活奔波劳累。但光是这么看,我们确实很容易地能想象出上班族三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被限制着,或者说,他们不能够为自己活。演讲者在他的另一个演讲中曾说过“没有人在年少时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少年总是愿意幻想自己充满美好的未来,像我,我就很愿意幻想在以后我长大成人的日子里,能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来生活,身边也尽是喜欢的人。我想我会拥有一张巨大的床,冰箱里总是满满的,夏天有吃不完的冰淇淋,想睡觉的时候就睡觉,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想出去玩就出去玩,再自由一点,还能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每个少年想象中的未来都不一样,但都是理想中的自己过着理想中的生活,最起码不会是打工人三点一线的生活。当演讲的那个少年走在路上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就是身边那神色匆忙的人潮的样子,意识到大多数人都注定普通,意识到自己想象中的生活根本不存在,对未来的无力,我想是很恰当了。

有的人认为演讲者是在鄙视普通,认为普通可耻,才引起了社会上大多数“普通人”的公愤。他们说,在现在这个社会,做一个普通人已经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了。但是演讲者并没有鄙视普通,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少年,所以他有想象不普通的权利,也有靠自己去改造普通的机会。我个人认为这篇演讲应当是讲给同他一般大的少年听的,因为这些想法只属于少年。

有人觉得他奋斗的目的是“拱城里的白菜”,说他目的歪,说这样的人成绩再好也不能要。我想第二段才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努力的目的,于他而言,是为了去没去过的地方,去遇见更优秀的人。这样的目的是一个少年上进心,拼搏心的体现,表达了向高处走,追求卓越的愿望,我想也无可厚非。

最受争议的便是他接下来的对于寒门弟子背负家族希望,逆天改命实现自己的演说。我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的时候,全社会的人高呼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何其澎湃激昂。到这里被一个少年喊出来便成了“功利”?便成了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其实不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只是大部分因为背负着世代家族期望去高考这样的不利于“大我”实现的自私的价值观被人们故意藏起来了,他把它暴露出来,就成了一个靶子被众矢所向。

对于寒门弟子实现自我,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致谢》中说的:“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一个人在受过各种各样的苦难之后熬到头了想的是“我可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世界,我可以让别人生活的更美好”是很不容易的,是很伟大的。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得有多么大的包容与忍耐,才可以放下曾经的一切向伤害他的世界展开拥抱与回馈。我敬佩他。但他已经是一个博士了,而张锡峰仅仅只是一个少年,我们很难说这位博士在十七岁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像张锡峰一样的想法,也很难说在张锡峰到这位博士这么大时会不会改变他的想法。如果仅凭着他在年少时有一点偏激自私的想法就用舆论攻击他,仅凭着他说的这些话就否定他这个人的价值观,甚至否定他的未来,我认为这是一种比他说的话更加偏激且过分的行为。

有人说从张锡峰的咬牙切齿里看出了他对社会的不满,看出了底层人民的恨,从他的撕心裂肺里看出了他的戾气和仇富,看出了他对出身的抱怨。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当米桃意识到她能想到的奋斗的终点可能仅仅是夏欢欢生来的起点,甚至连夏欢欢的起点她都难以企及,她一定是有怨气的,一向懂事的她才会向父母说了伤人的话。“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人非圣人,对于已知的不公平,有怨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人们完全没必要因为这个议论纷纷。但如果在一个贴着正能量标签的演讲中,让观众看到了怨气看到了恨,那确实是这个演讲的一大败笔。对于“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演讲者比喻的不当偏激和群众理解的偏差引起了这场舆论。但很明显这里的“白菜”已经不是未婚女子的意思了,而是指城市里更好的环境与资源。虽然说是一句玩笑,但放在这里确实不好,无论是把来自乡下的自己比喻成土猪,还是容易让人们误解的立志的目的是拱白菜。

第四段中我能看出他有一点想为自己的母校衡水中学洗白的意思,社会上人们毫不客气地称类似于衡水中学的地方为“高考加工厂”,一边惊叹于衡水中学总体的高考成绩,一边对衡水中学的炼狱一般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我一直觉得,高考固然重要,但是因为高考而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极限,一味地学习,最后如果真的落下什么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也是没有必要且不值得的,高考不是人唯一的出路,只是最显而易见的被指明的出路。说他抱怨出身,但他在他的演讲中说的很清楚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这种评论就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如果说这篇演讲主要讲的就是拒绝平庸,努力奋斗,再除去那句本是玩笑的土猪拱白菜,我认为没什么大问题。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平凡,平凡可贵。两种对立的想法,一种想法是对的,不代表另外一种是错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独特的想法,独特的选择。当遇到自己观念相背离的事情时,我想,尊重是最好的选择。

接受

高二(2)班 张金诺

看完张锡峰同学的演讲,我心里久久不能平复。仔细回味,是难过与矛盾。

我可以理解感到气愤与悲哀的点:这样的孩子有极强的好胜心,高考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战场,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衡水中学的强应试制度,将学生困在高考的牢笼中。强化内卷,提倡消耗性竞争氛围,你五点半起,就有人愿意为了比你多学而四点起。这样的氛围的确是中国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弊端,是我们需要辩证看待的点。

但结合他们的环境,这时候再谈素质教育,真的有可行性吗?是否过于理想化了呢?

听完演讲,我的第一反应是难过。难过在于,对于这样的不公,我只能接受。不公在何处?苏州是经济发达地区,他所说的所谓“城里的孩子”,各类辅导班等等,对大多数我们的同学来说,是从小的日常,周围的人都是如此。他的言语非但没有让我觉得优越或是幸运,反倒像种讽刺,凭什么呢?凭什么我们获得这样的资源呢?

因为环境。

比如说,你无法要求一个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去学习美术,他甚至没有专业的老师,他必须先走出来。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容易实行素质教育。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观念的不同的。约翰·亚当斯曾说“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高考,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唯一出路啊。他们不像发达地区的孩子,不擅长读书,却有其他的,甚至可能是从小培养的技能。在素质教育下,同样能成为人才。而他们呢?没有上大学,没有那三年的拼命,能成为谁呢?没有衡水中学那样的,类似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他们又该陷入怎样的无助和彷徨!压根看不见,走出去的希望。

诚然,这样的孩子也许不适合当今时代下的综合能力竞争,他们未来的路可能会比素质教育下的孩子狭窄很多,但是他们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公平的机会,才能走出来,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至于今后,还得靠个人的努力。也许,他们在城市扎根,生活没有了顾虑后,会慢慢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后代,得以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新的理念。

通过应试走出来,再受影响,一代代地更新理念,未尝不可。

教育改革无法一日之蹴。

我坚定地推崇素质教育,这样才是“育”,而非只是“教”。

但是确实,要接受,先应试,后素质的现状。

2021年6月6日写于苏州

学习,不是武器

高二(2)班 陈沁悦

张锡峰的演讲可谓是一个刻苦努力的拥有强烈的胜负欲的高三学子对于人生和梦想拼尽全力的追求所发出的歇斯底里的呐喊。呐喊的背后,有执着,有辛酸,但是更多的,是对于命运的不甘和极端化的竞争意识。而这种意识就必然将社会映入了一种争端和矛盾中,人人为敌,必须要有胜负之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恰当的治学态度。

学习,本质上学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也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和进取、拼搏、探究的精神。衡水中学军事化的管理培养出了一批又批高度自律,有好胜心、进取心的学霸,但同时因为过度的军事化,使得这些学霸身上往往又含有了一些偏激和过于放大化的情绪,这显然是有悖于和谐的总体发展观,对于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是不利的。

在演讲中,那种激情和热血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学习,那是青春的冲动和热血,但是又因为过度的功利化,甚至因为努力的最终目标过于激进与现实,惹人非议。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演讲,而是一种外在形态的展现。是当代学习者对于学习价值的思考。学习是为了改命,是为了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是为了超越别人,是为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尊敬他,乃至敬畏。那么,如果自己一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所到达的最终目标是超越别人,是证明自己,那当他站在最高领奖台前,就读于清华园里,支持他继续走下去和学习的动力又是什么?这样的人付出了更多,却因为最初的支撑信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使得其整个人生都陷入了一种自我内耗。这是可悲的,

其实,对于衡中学子们的努力与付出,我们应该钦佩,也应该流泪。但是当拱了城里的白菜类似的话说出口时,却让人感到一种仇富意识破坏者的意味,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当不正确的价值观与努力拼搏程度之深结合在一起时,这种感觉就立马被放大了,让人毛骨悚然。

我们宣扬的是他们为梦想而拼博的执著,是他们不顾阶层和地位差异向前努力的勇气,而不是支撑着这些努力背后的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乃至功利化和现实化的意识。

学习,不是我们获得美好生活的武器,而是一种指引,一种方向,只有拥有了这种素养,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张锡峰的演讲展现的是一种被现实扭曲的价值观放大后的心态,我们不应批判,而应该引导这些奋斗者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活得更有意义,走得更长远,也为营造一个更和和谐融洽的社会秩序做出贡献,更为了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而奋斗。

总而言之,学习不是武器,是素养。张锡峰的演讲,是真实的,是应该应起我们深思的。

写于盛泽

评张锡峰演讲

苏州中学园区校 高二(2) 陈睿

  最近张锡峰的演讲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们对张锡峰的演讲议论纷纷其所持的意见也是各不相同大部分人只是直观地对张锡峰这个人作了评价而在我看来我们看到的不应该是站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孩子而应该是“衡水模式”的弊端

让我们先从张锡峰的演讲内容角度来看。首先,在张锡峰的演讲中出现过的“凌晨五点半,一边奔跑一边呼喊”的话语不就恰好印证了衡水模式的恐怖之处吗?其次,他在演讲中还提及他人对衡水学子的偏见、诋毁,他错了,大家针对的是校方、内卷、衡水模式而已,绝非考生。

衡水模式的教育已经变得畸形,孩子们已经成为一个又一个愤怒的高考机器。然而,衡水中学还要让一个孩子站在舞台上,自觉主动地站在校方那一边,为“内卷”进行辩护,催眠自己不是“高考机器”,不是“教育畸形”,成功的让这个孩子积极主动的去维护他们的“声誉”,这是最令人恐怖的地方!

通过炫耀苦难来掩盖内卷,通过吹捧逆袭来美化竞争,通过绑架学生来把自己隐藏起来,这便是衡水模式的“成功之处”。让一个孩子站出来为自己洗白,却反倒越描越黑,试问,让一个孩子咬牙切齿、面露狰狞的教育难道还没有什么问题吗?因此得出结论,通过这次演讲,世人应该警醒,应该对衡水模式抱有一个谨慎的态度,如果只是看到衡水模式带来的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没有看到其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势必早晚有一天中国的教育模式会宣告失败!

以上是我对这篇演讲的个人看法,谢谢!

202066日写于苏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