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柳家李红 2021-06-16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经夏商周三代、封建王朝;然而这上千年的历史并不完整,有完整年限记载的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在这之前,任何史料都没有年限记载。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很多人好奇,现在我们不是也学了夏商周的历史吗?其实这些历史都是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测出来的,考古专家提出的《夏商周年表》确定了夏商周历代诸王的在位时间。

不过《夏商周年表》问世之后,一直不被国际上认可,因为考古学家始终都没有发现夏朝的遗址。

有关于夏朝是否存在,不仅是国外,就连一部分国内的史学家都质疑它的存在,如果夏朝存在为什么这么久了都没有发掘到呢?就算没有发掘到,甲骨文为何从不提及?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前朝的历史,都是由后朝编写的,由于一些忌讳,后朝往往都会篡改一些史料,比如清朝编写明史,《剑桥中国史》就评:明史是编写最详细,最不靠谱的史书。

如果清朝不编写明史,并下令民间撰写明史,那么明朝的历史就会被后世遗忘,不过清朝笔墨纸砚已经非常发达了,民间戏曲、小说话本都提到了明朝,清朝不编写明史显然不太可能。

但是商朝还真有可能!

殷商时期流通的都是甲骨文,虽然有了文字,但是文字的流通范围不是特别大,加上一块兽骨的面积不是特别大,能在上面记载的事情非常少,所以甲骨文上面只会记载一些重大事件。

最重大的只有两件事,《礼记》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这两件事分别是祭祀和战争,而且战争都跟古代的天文地理都结合到了一起,若是出现不吉利的天象,也在预示着战争失败。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城就出土了这么一块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史记·天官书》中又解释道:“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殷商甲骨文上面同样也是以占卜记事为主和殷商时期的战争往事,对夏朝并没有提起只言片语。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春秋战国成书的史料讲述了很多商灭夏的战争,这么重大的一件事,殷商甲骨文为什么会没有记载呢?这也着实让人奇怪,正因为一疑点太多,人们才会质疑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2008年,清华大学收录2288枚战国文物,在破译竹简时,发现这是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虽然这里面夹杂了许多神话故事,但是所记录的东西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和文献解读。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在翻译完之后,发现他们收录的这一批战国竹简竟然是真正的古书,而传世的《尚书》是后世儒家的伪作。

其中有这么一篇《尹诰》成,文中写有: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另外一篇《尹至》记载的更加详细:汤往征弗附。挚度,挚德不僭。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

这个西邑夏其实就是夏朝的都城,春秋时期称为“西邑夏”,那么商朝人又是怎么称呼夏朝的呢?

清华大学教授推测,“西邑”可能是夏朝的代称,而不是直接说夏朝。在甲骨文上面同样提到了一个叫“西邑”的地方。

如:贞,于西邑。贞:燎于西邑。

近现代的一部分考考古学家认为古人在地名上的记载都是直接了当,他们认为西邑可能只是西边的某一个地方,从未想过这个地方可能就是夏朝。

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会造成这些误解,大部分也是因为后世学者的对夏商周三代的解读 ,孟子称呼商朝为“大商邑”,西周则为“大周邑”,因此夏朝就成为“西邑夏”,而甲骨文却没有出现夏这个字眼,因此考古人员认为商人可能没有记载夏朝。

虽然证实的夏朝可能是存在的,但一天没有出土遗址,这种质疑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