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李牧,赵国灭亡几乎成为定局,赵王为什么还会赐死李牧?

 maiko 2021-06-17
文章正文:

自三家分晋之后,赵国可以说继承了晋国主要实力,除了人口和土地之外,赵国也处于中原地区,和游牧民族地区的重要衔接处。

这种复杂的地理位置,实际上也对赵国的政局,以及发展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赵国毕竟是属于中原文化的继承者,因此无论是在王权的发展,还是对地方势力的制约当中,基本上都要继承传统观念和政策。

图片

另一方面由于游牧民族和游牧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游牧民族与汉族文明之间,出现了交流和融合。

游牧民族思想的影响,使得赵国民风剽悍,这在其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得赵国此后的政局发展不够稳定。

根据史料的相关记载,赵国十二代君主统治期间,一共发生了九次比较有影响力的政变,这不仅仅对赵国的政局造成了巨大的变动,同时对于整个统治集团的政治观念和思想,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图片

像我们熟识的名将廉颇,就是因为受不了赵国君主的怀疑和嘲讽,不得不选择出走魏国。

而秦国反间计屡屡得逞,很大原因便是政治不稳、政变频发。李牧的遭遇和廉颇也比较类似,也是秦国惯用的反间计,使得大将李牧逐渐失去了信任,最终难逃厄运。

赵国法令推行不够严谨,法治体系不健全

在变法运动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变法似乎始终只是局限于军事层面,这也是赵武灵王时期,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改革。

不可否认的是,胡服骑射不仅仅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力量,改善了军队建制,而且也通过对胡风的引入和学习,使得赵国内部形成了一种普遍尚武的风气。这种在思想意识层面上的革新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当时其他的诸侯国。

图片

不过自从赵武灵王推行军事改革之后,赵国似乎并没有再出现,更为深层次的变法运动,这与当时的秦国、魏国相比来说差距甚大。

而仅仅停留在军政方面的变革,令赵国始终难以突破现有政权弊端的束缚,这种束缚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法治上。

战国是属于法家思想盛行的时代,尽管百家争鸣各有各的好处,但是法家思想推崇的加强君主权力,无疑是最符合当时诸侯王们的心愿的。

那么王权能否得到加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是否能够将其进行法令条文的规定,由此上升到国家的上层建筑方面。

图片

而法律体系虽然在当时的七国内部都不是非常成熟,但是赵国的法令缺陷更加明显,这使得错杀了不少好人和忠臣良将。

李牧便是其中之一,秦国的反间计能够得逞,说明赵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上不够严谨和完善。

倘若赵国在审讯和具体处置上,有了比较完善的规定的话,那么李牧不可能就会被直接处决。

正是因为当时的法律,很大程度上被人为性地干扰,甚至是操纵,法律意识被抛之脑后,这为奸臣祸乱朝政、杀害重臣提供了条件。

图片

李牧本人特立独行的性格以及权势过大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可以说已经丧失了能够同秦国争霸的实力,而赵国最终能否被秦国消灭,也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秦国完成天下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之潮流。

但是此时的赵国军事上在李牧的带领下,却依然能够与秦国进行纠缠,甚至在大败之后依然能够斩获一系列的胜利,这令秦国方面十分苦恼。于是乎便设计了反间计,令赵国君主与李牧之间心生疑惑。

其实没有不透风的墙,苍蝇也不叮无缝的蛋,当时的赵国在政治上已经非常混乱,奸臣郭开不懂政治,只会一些投机倒把的行为,这使得赵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乌烟瘴气。

图片

而秦国恰恰抓住了这一点,随便散播了点谣言,这就令李牧陷入了失信的境地,而李牧作为军将,自然在性格上非常耿直,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

他本人本来就对郭开当政有着强烈的不满,毕竟郭开主政赵国之后,对一批功臣老将都进行了打压,这一点李牧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的。

为此李牧这种与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表现,是造成其不断与中央疏远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李牧在长平之战后帮助赵国赢得一系列战争,这使得他的威望甚高,树大招风的道理人尽皆知。就这样,在秦国煽风点火的计谋下,李牧只得饮恨而终。

全文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