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峰塔下话爱情

 大春观察 2021-06-17

雷峰塔下话爱情

作者韩  今
四位老同学从海宁观潮路经杭州,在雷峰塔下一个土菜馆小酌。“雷峰夕照”意味未尽,白蛇传的故事伴着酒精使谈兴更酣。
话题自作家给夫人买了一件皮风衣引起。海宁皮革城一件带印花的女士羊皮风衣,从1100元还到650元。拍照发给夫人,得到赞扬。老于调侃:你家太太比你小七八岁,当年怎么骗到手的?
作家小咪一口,打开话匣:我在句容插队8年,返城后分在粮食局船队,一个月18块。那时留城的同龄人工资都是三十大几,这一浇女娃早都被挑光了,哪有人正眼瞧我们?亲戚介绍了一个扬州女孩,一两个月才见一次面,只能书信交流。好在写信是我特长,搞得她好崇拜我。后来我在发表处女作的时候,不少南京的女孩对我有意思,我想想不能辜负太太对我的感情,一个个都回绝了。

景区内的“夕照毓秀”照壁
写作有了成就,被调进《雨花》杂志,又进入省作协机关,相继出了几本长篇小说和剧本,当了国家一级作家。很感谢太太的一路支持,上百万字的稿子都是她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打错一个标点我还发火,就像一个“酷吏”。所以出来一定要表现一下,女人喜欢穿,就买一件衣服讨她喜欢,嘿嘿。
同是老知青的老于笑了,酒酣之际也兴奋地说起他“以权谋妻”的故事。
返城后,老于分到一个集体造纸厂当工人。老高三,底子好,很快就调到办公室,当上团支部书记。年轻漂亮的团支委小陈是七零年进厂的,小老于六岁,是厂里会计。一次老于拿了一张电影票给小陈,说团支部组织看电影。走进影院,小陈看看四围没有一个厂里的同事,很奇怪:“其他人呢?”老于说:“他们白天看过了,我留了晚上的两张。”老于骑了一辆二八的自行车,散场后,让小陈坐上后架,一直把她送到远在上新河的家。路有点颠,老于说:“你坐好,要害怕就抓住我衣服。”就这样,一次电影,奠定了两人的恋爱关系。尽管后来老于考上公务员,一路提拔,官至厅级,成就多多,但一直不离不弃,和太太恩爱有加。

雷峰塔入口
知青的爱情故事激发了我的情绪,我说:“我也来讲一个知青的爱情故事,是两个相同的旅行包引出的一段奇缘,很感人的。”
1969年,南外德班女同学、高挑美丽的小苏去高淳插队。到公社后,各大队来领人,行李由农民用独轮车推着。到了住宿地,小苏才发现,旅行包拿错了!一样灰色的人造革旅行包,包里物品是十三中一个姓郭的男生的。
当晚,那个高大帅气的男生跑了二十多里地把小苏的旅行包送来,从此开始了两个青年男女的交往。男生70年参军去了东海舰队,保持着与小苏的书信联系。小苏74年返城进了公交公司,1976年结婚。后来老郭转业回来分到省电力公司,开始共同生活。
结婚不久,小苏发现自己患了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疾,视野不断萎缩,视力日渐下降。四处求医,得到的答复说,这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苏情绪低落的时候,老郭给了妻子极大的精神支撑。上海,北京的大医院都跑遍了,在北京针灸治疗,一住就是三个月。虽然没有治愈小苏的眼疾,但延缓了病情的发展,他对小苏说:“你不要担心,我就是你的眼睛!”
退休后,老郭当起“全职保姆”,买菜烧饭打扫卫生,全力照顾小苏。为了让妻子和同学保持联系,他让小苏加入了我们德班的微信群,每天给她读信息。小苏有什么想法,他也会帮助小苏写出来发到群里。

“雷峰夕照”的意境
六十大几后,几乎全盲的小苏觉得全靠老郭一人护理,太累了。经过商议,他们把江宁的房子卖了,住进了银城的一个高档养老公寓。腾出了时间,两人一起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和文娱活动。最近在银城集团的一个庆祝活动上,我看到了小苏和老郭的同台演出,小苏标准的普通话,富有感情的朗诵,博得阵阵喝彩。
诗人晓阳听完了三个知青的爱情故事,端起酒杯,作诗一首:“四位文友结伴行,雷峰塔下话爱情。昔日白蛇多感慨,许仙不如老知青!让我们为老知青的真爱,干杯!”

作者简介:

韩 今,男,南京市市级机关退休干部,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作品百余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和地方报刊中获奖。所著文学作品集《老团长与新房客》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老团长与新房客》 韩 今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