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买高配钻的朋友,要格!外!小!心!了!

 蜡小白 2021-06-17

和未来有采购天然钻石需求(尤其是中意顶级颜色和净度)的朋友,要格外小心了!最近国际市场中出现了一种未来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很大困扰的钻石欺诈手段,而且貌似主要针对于高价值和价格的顶级品质钻石

今日,国际顶级钻石鉴定机构IGI位于泰国的实验室收到了一颗6.18克拉的圆形切割钻石的送检。经过分析,IGI宝石学家很快发现这颗“钻石”是在实验室培育的,让人吃惊的是,该“钻石”居然还附有GIA的天然钻石分级报告

这是啥操作?!难道GIA现在水平这么差了?!培育钻石都鉴定不出来了?!

答案是:NO!咱们来慢慢破案。


可以说,这次造假者的操作可谓是“精准打击”。这颗冒牌货可以说是完全比照着GIA证书上的重量、颜色、净度等参数1:1仿制的。

同时,为了能够以假乱真,造假者在切割上也可以说是下了一番功夫,参数与GIA证书也极其匹配,同时还刻有GIA证书编号。


一般GIA在鉴定出仿冒天然钻石的实验室培育钻时,会如下图一样,将左图中的假腰码覆盖,然后刻上新的证书编号及“实验室培育”的字样。


那为什么想买顶配钻石的朋友要格外小心呢?
因为就像旺财之前介绍培育钻石的文章里介绍的,大部分实验室培育钻石“天生”的颜色和净度等级都非常高。而且对于造假者来说,除了重量影响外,培育钻石的品质对造假成本基本没有影响。

而且,像上文中,先用天然钻石开了权威证书,然后再照着切一个一模一样的培育钻石,用冒牌货+真证书的套证方式欺诈消费者,基本上如果不复检,可以说是百发百中。
这种高级造假方式的优势在于,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关系,就像双胞胎,只不过一个从小在外面散养,一个是温室里的花朵,两者外表和基因都可以说是一毛一样。所以,如果是高色级高净度等级的天然钻石,在没有了内含物等净度特征的“保护”下,可以说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当然,这种高级的制造手段也不会像流水线一样可以嗷嗷量产,但由于主要针对于高品质的钻石,意味着高价格,所以骗一个就可以狠赚一笔。


那大家该如何避免呢?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卖家,如果大家信不过网络或者线下珠宝城这种渠道,那就选择规模比较大的品牌购买。当然,无论是从哪购买,对于高价值的钻石,旺财都建议有条件再去一些比较专业的国内鉴定机构复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