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杨韬的文件1 2021-06-17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在落后的封建社会,铁路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病。

建造一条铁路,经济受外国人的盘剥外,还要时时处处看他们的脸色行事,可以说是吃尽技有所短的哑巴亏,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一个人而改变。

这个人就是被世人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他凭借过人智慧和非凡的技术,通过建造京张铁路一举成名,为中国铁路立威,为中国人民争气。

开创中国铁路的先河,让中国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詹天佑功不可没。

谋划中国铁路的发展大计,从铁路到高铁依然随处可见他的“身影”.当初的“两横两纵”一直主导着中国铁路的发展方向,即使高铁事业位居世界顶端的今天,依然没有脱离这个雏形。

100多年以前的詹天佑是怎么实现中国自建铁路无到有的呢?从落后到先进中国铁路伟大事业中天才詹天佑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勤奋求学长本领

詹天佑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自小熟读儒家经典,天资聪慧。

读私塾期间,有一个人出上联:“宝塔层层,一二三四五六七”,想借此来考验小小的詹天佑,没想到他沉吟片刻就对出了:“算盘度度,万千百十两钱分”,聪明的詹天佑赢得了大家赞许的目光。

1872年,詹天佑远赴美国求学,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修铁路专业。当时的他就怀着坚定的信念刻苦学习,他相信:“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学成归来,他满怀信心地准备把所学所知贡献给中国铁路事业,但当时的政府却根本没有把留洋归来的詹天佑当回事,竟然派他去船政学校学习驾驶。

就在学非所用的不利环境下,詹天佑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用心学习,钻研技术,寻求一切发挥所长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得到张之洞的青睐,礼贤下士聘请詹天佑在广州黄埔广东博学馆任教,同时让他参加炮台修筑,也算是学以致用。

真正迎来事业转机的是1888年,一肚子铁路建造技术的詹天佑经过同学邝孙谋的推荐,进入了天津中国铁路公司工作,埋没了7年之久的詹天佑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定规定矩打基础

在广东博学馆任教之初就体现出了他的设计制造天赋,测绘出广东沿海海图系我国第一幅海图。

但他的天赋远不止于测绘,还参与了许多条国内铁路的设计制造,但那些铁路仅仅只是参与其中的一员。

虽然他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真正让人们认识他并牢记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为中国人争气的标准性工程。这是中国人顶着英国、俄国等国家的巨大压力,打破铁路技术的封锁,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当时的中国铁路技术人员非常稀少,仅有一些留学生,但作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排除万难,刻苦钻研铁路技术,充分运用中国智慧,在不借助国外分毫之力的苛刻条件下完成了这条铁路的设计建造,为中国人争了气,让不可一世的外国人刮目相看。

在通车典礼上,中国人自豪地宣称“铁路工程既可由中国人自筑之,全国矿务、机器、工厂,中国人也能自为之。”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一直醉心于中国铁路建设的詹天佑,并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当中。而是冷静地思考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出色的工程技术人才。

于是他顶着重重压力,突破条条框框,可以说是不拘形式、不拘一格培育工程技术人才。

詹天佑对工程技术人员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

在修建京张铁路时,有些技术人员不太重视数据的精准度,詹天佑很是恼火,批评他们: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明确要求青年要“精研学术,以资发明”、“勿屈己徇人,勿沽名钓誉”。

对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的青年更是厚爱三分,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当然这里的学生也很争气,很快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

因为有他的大力支持,才培养雄厚的技术力量,奠定了中国铁路发展的人才基础。

在努力培养人才的同时,詹天佑还编制了《京张铁路工程标准图》,把轨道、线路、桥梁、山洞等各工程的标准进行了统一,这也成为我国第一大套铁路工程的标准,这为中国铁路与国际接轨、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交通部技监岗位工作的詹天佑,充分利用职能部门优势,倡导并设立铁路法规,编写了《国有铁路建设章程草案》,中国铁路法规体系自此兴起,管长远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攻坚克难勇担当

詹天佑学习很刻苦,但并不死板,更不会死读书。他虽然启蒙于封建私塾,他的思想却脱离了封建保守,创新创造成为常态,并充分运用到中国的交通设施建设当中。

备受世人关注的滦河铁桥,因为未能解决滦河洪水季节水流冲毁打桩的基础性问题,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当时参与其中的詹天佑,通过实地调研,创造性地使用压气沉箱法修建桥墩基础,解决了令英国工程师都头痛的问题,从此之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中国工程师另眼相待,并吸纳了许多中国籍工程师。

当时的京张铁路面临的地形非常复杂,掌握着先进技术的俄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自己能够建造好这条铁路。

英国人甚至语带嘲讽地说:“中国能够修长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诞生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

面对如此复杂而不利的环境,詹天佑没有退缩,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在人才奇缺的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挺身而出,担任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他通过实地勘察,结合火车实际动力苦思冥想提出了“人”字形火车路,成功破解了过青龙桥东沟山坡时动力不足的难题,使火车能顺利通过八达岭这个天险。

在解决动力问题之余,又遇到了地形复杂的问题。不过这也难不倒天才的詹天佑,他通过地质测绘,最终创造性地运用竖井开凿法,巧妙地解决了隧道贯通的问题。

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具有国际眼光的詹天佑也不甘人后,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列车自动挂钩,有效地提高了列车安全动作系数,给世人留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创举。

京张铁路的建造,开创了中国人自行建造铁路的先河

自此之后,中国铁路事来迎来发展的春天,唐山铁路、滦河大桥、京津铁路、萍醴铁路、新易铁路等交通工程陆续开工竣工,一根根铁轨把城市连接在一起,一列列火车呼啸山林,中国运输发生了质的变化。

詹天佑作为中国铁路之父,把毕生的智慧洒向大江南北、崇山峻岭,为中国的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高瞻远瞩指方向

在外国铁路技术一统天下的时代,聪明好学的詹天佑就关注中国铁路的发展,学校所学的就是铁路工程,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所从事也是铁路工程工作,可以说他就是为铁路而生的。

面对一片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中国铁路,他暗下决心尽一己之力撑起中国铁路的蓝天。从普遍的技术人员做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大胆创新创造,着力培养人才,一步一步把中国铁路建设推向高潮。

詹天佑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铁路定标准,为行业立标杆,并亲力亲为践行标准、推动建造,建设了至关重要的铁路交通线。

他提出的“两横两纵”铁路构想至今还指导着中国铁路网络建设,我们现在的八纵八横都是在“两横两纵”发展起来,中国铁路也是一直沿着这个思路不断地发展。

中国高铁事业位于世界顶尖,离不开“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精密布局

目前中国高铁事业位居世界前列,但发展构架依然没有脱离“两横两纵”,一百多年前所定的策略至今仍然没有失效,这就是铁路鬼才的长远之计

一百多年前可以说没有詹天佑就没有中国的铁路事业,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可以没有詹天佑就没有中国铁路的未来,詹天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铁路之父”。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铁路就是大动脉。“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俗语早已深入人心,开创自建铁路先河的詹天佑自然而然为人们所熟记。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但要知道詹天佑的事迹,更要把詹天佑开创的中国铁路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国铁路延伸到更远的地方,攀上更高的山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