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远行 ——纪念闵恩泽先生

 閔氏家族文化 2021-06-17

温馨提示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閔氏家族文化”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闵氏宗亲交流。共同传播閔氏文化!

闵恩泽院士

2016年3月3日,闵先生已经没有取下氧气面罩的力气,他已经不能进食,生命靠鼻饲维持。他把石家庄炼厂相关同志喊到病房,逐字逐句阅读了他们的减亏方案,提出改进意见。此时,大家都不敢知道,先生的生命剩下不足100小时……

不久前的2015年12月14日,闵先生还在医院通过视频向第二届“闵恩泽能源化工奖”获奖人员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他还说正在住院治疗,已经大大的好转,不必担心……

不到一年前的2015年5月18日,闵先生还翻出一堆外文资料,向新上任的中国石化董事长王玉普介绍前些天他刚刚在美国杂志上看到的有关生物质能源的最新研究情况,他还说,我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可替代的生物质能源研究上……

他似乎从来没有觉得他的事业应该休止,他的生命可能停止。

那会儿夕阳西下,炼油厂非常美丽

闵先生为什么选择了一条投身炼油化工事业的路?

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解放前,我在美国看到了世界工业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一个炼油厂,那会儿夕阳西下,炼油厂非常美丽。我就想,我们中国不知道哪一天会有这样的炼油厂、这样的催化裂化装置。”

那是1948年暑假,闵先生刚去美国才几个月,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去参观美国肯塔基州阿希兰德炼油厂。他头一回看到用流态化原理建设起来的催化裂化装置,见到那黑褐色的原油馏分在这套装置中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

——这个场景深深激励了闵先生。在回程的路上,闵先生思绪万千: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也应该尽快建设这样的炼油厂和先进的催化裂化装置。

也就是那时,他已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炼化事业。

闵先生出生在四川成都,1942年,正是中华民族蒙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岁月,年方18岁的闵先生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从成都来到重庆,被保送进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土木工程。闵先生说,那时候他的理想是建造一座跨过长江的大桥,以纪念去世的母亲。不过,他随即发现改变家乡面貌更为迫切,四川缺化肥,闵先生就改志要在家乡搞实业,建化肥厂,于是在大学二年级时毅然转学化工。

中学时代的闵恩泽

1948年3月,闵先生来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9个月后,闵先生拿到了硕士学位。随后,闵先生靠着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他的未婚妻陆婉珍也从伊利诺斯大学转来攻读博士学位。他们在1948年订婚,1950年结婚。

闵恩泽与陆婉珍结婚照,陆婉珍穿着自己缝制的礼服婚纱

1951年7月,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闵先生开始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副化学工程师,一年后升为高级化学工程师。闵先生进入了美国的企业,看到了企业的工业研究是怎么做的,这些对闵先生后来的研究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闵先生一直认为这是他在美国最大的收获。

闵恩泽先生工作证件照

美国有金钱、洋房、汽车,祖国正一穷二白。在美国的师长和朋友知道了他们要回国的心意后,都善意地表达了挽留,“你们在这里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中国还很贫穷和落后,你何必去找苦吃呢?”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却归心似箭。

闵恩泽夫妇在芝加哥的家

1955年8月,闵恩泽和陆婉珍从香港转道回到了祖国大陆。当他们踏上阔别8年的祖国的土地,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他们先回上海,后来到了北京。石油工业部向闵先生敞开了怀抱,闵先生被安排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在借来的几间旧平房里,闵先生开始了催化剂研究,这一干就是50多年。

我的爸爸脑子很单纯,

成天就想他那个催化剂

航空汽油的生产供应,直接影响我国银燕升空。而以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航空汽油,要用直径4—5毫米的硅酸铝小球催化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种催化剂全部依赖从前苏联进口。你自己不能生产,人家就卡脖子,而且价高质次你也没办法。1963年前苏联干脆停止了对我国小球硅铝催化剂的供应,使我国航空汽油的生产陷入了困境。

石油部组织攻关会战,闵先生任副总指挥。他和石科院的同志带着这种催化剂实验研究成果来到承担试生产任务的兰州炼油厂。他每天都下车间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进行试生产。干燥时,硅球收缩破碎是阻碍试验成功的关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吃在车间,睡在办公室,夜以继日地进行观察,与当班工人一起研究,终于在一天深夜,找到了硅球破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个月后,试生产成功,打破了外国的封锁,保证了我国航空汽油的自给,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所产催化剂的小球完整率还优于国外产品,成本仅是其售价的一半。

日以继夜地工作,使闵先生的体质明显下降。完成任务回北京后,他到医院进行体检,发现肺部长了腺癌。生命受到了威胁,医生不得不切除了他的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

2008年2月17日晚,“200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迎上闵先生,提起往事,不无幽默地问:“闵老啊,40多年前的癌症被您给弄哪去了?”闵先生回答:“实际上啊,我身上还有一个癌,叫前列腺癌,但是别人告诉我,这个癌症是发展最慢最慢的,将来出问题不是它,不要担心。所以我就没担心。”

闵恩泽在2007年度感动中国活动现场

主持人又追问:“我听医生说,癌症患者中一部分人是被吓死的。您从来没有害怕过吗?”

闵先生笑笑说:“主要是心态要放得下。不要老想它。我女儿说,我的爸爸脑子很单纯,成天就想他那个催化剂。我成天想催化剂,(癌症)我也不大想它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庆油田的开发,原油多了,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也为石油炼制提出了新的任务。由于大庆原油比较重,要提高汽油、柴油等轻质油的收率,就必须发展流化床催化裂化,进行深度加工。而流化床催化裂化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微球硅酸铝催化剂,这在当时只有美国、英国和荷兰等国家能够生产,技术为美国所垄断。

闵先生在研制叠合催化剂与小球催化剂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科学思维也比较成熟了。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原料容易得到、建设周期要短的基本思路,通过几种方案比较,选择了硫酸五步法、间歇式成胶、连续过滤、喷雾干燥、先干后洗的制备流程。

这种催化剂的要求是容易流化,因此他看准了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分布是关键。在实验室工作开始时,他一反常规,抢先筹建了中型试验用的喷雾干燥器,为研究催化剂颗粒大小分布提前做好准备。

闵恩泽(右一)参加铂重整催化剂中型试验

这种从实验室催化剂制备,活性评价方法建立,中型试验筹备各阶段的交叉进行,整体部署科研工作的作法,标志着他的科研思维方法的成熟,也大大加快了催化剂研制的进度。

他不仅指导科研工作,还参加指导工厂设计。这样,从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室研究、进行中型制备试验,到提供工业生产装置的设计数据,建成装置、投产,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1965年在兰州炼油厂建设了一座3000吨/年的微球硅酸铝催化剂制造工厂,并顺利投产。我国的炼油催化剂又增加一个十分重要的品种,成为当时继美、英、荷、日四国之后,世界上能生产这种催化剂的第五个国家。

之后,铂重整催化剂又经过中试投入生产。

闵先生的催化剂研制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他成功开发包括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在内的、用于催化裂化和半再生重整的第一代炼油催化剂,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满足国内建设急需。

80年代闵恩泽在给研究生上课

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他开始倾向基础研究,重点指导开发成功半合成裂化催化剂、渣油裂化催化剂以及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等第二代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我国现代炼油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基础。

闵恩泽进行炼厂科技进步讲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在新型分子筛、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稳定床、悬浮催化蒸馏等新反应工程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原始创新,使我国一跃成为炼油催化剂和炼油技术出口国。

“花更多的时间做明天、后天的事情”

闵先生说:“我这一生只做了三类工作,第一类是国防急需,石化发展急需;第二类是帮助企业扭亏为盈;第三类就是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工作。”

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闵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开发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学技术是化学工业在21世纪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1995年,71岁高龄的他率先倡导并组织开展绿色化学研究,提出要从资源和环境两方面实现石油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源头治理污染,用无毒无害原料,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物,产品又能生物降解。

90年代末在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实验室

这一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绿色化学与技术——推动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咨询课题组长,成为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2000年,他领导开发了多项绿色新工艺。

2003年,他领导开发成套绿色新技术。

2004年,他开发生物质替代燃料生产技术。

2006年,他的著作《生物柴油产业链的开拓——生物柴油炼油化工厂》出版。

2007,他开始主持中科院“生物质炼油化工厂——推动能源化工迈向碳水化合物新时代”咨询项目。

同行们评价闵先生,他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大科学家。

因为他不但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大胆开拓新研究领域,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

闵恩泽在科研一线指导工作

他眼光敏锐,高瞻远瞩,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把人民的长远需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探索的不竭动力。

“花更多的时间做明天、后天的事情。”闵先生说,“作为一名科学家,就是应该了解世界最前沿的动态,紧跟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2008年,84岁,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闵先生,仍是壮心不已。

接下来,他又着手研究利用动物油转化为生物柴油问题。“这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那我就要更进一步,利用生物柴油生产高价值化工产品,让它在经济上站住脚。”闵先生说。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几百名现场观众用热切的目光、轻轻的节拍,配合着台上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用清晰又略带乡音的歌声,表达着自己对人生和事业的理解。2013年3月29日,在首届“感动石化”人物颁奖会的现场,面对主持人敬一丹关于喜欢哪首歌的提问,90岁高龄的两院院士闵先生的回答是《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他说这里面蕴涵着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和不断战胜困难、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只有具备这两种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

闵恩泽院士爱好书法

2013年2月1日是闵先生九十华诞, “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奖励基金正式设立,奖项包括“杰出贡献奖”和“青年进步奖”两项,主要奖励在能源化工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技人员。

闵先生说:“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大家叫我'先生’,而不是'老先生’,我想我还要为国家石化事业再工作几十年!”

闵老伉俪在家中

2016年3月7日清晨,陆婉珍院士去世4个月后,两院院士闵恩泽与世长辞。

院士眷侣,永别江湖。

闵恩泽院士简介: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三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首席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主任。

团结世界闵氏宗亲    凝聚中华闵氏力量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