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大利亚简史/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3

 东方情缘丁姐 2021-06-17

本篇朗读者:孙瑶

本章节相关阅读

注:文字部分只是节选部分,请以听朗读为准

斯卡林政府的另一大头疼问题,是斯卡林远离澳大利亚去参加1930年在伦敦举行的帝国总理会议上的重要会议。

斯卡林成功地令任命当时澳大利亚自选的总督,也是第一位澳大利亚本土出生的总督——伊萨克·伊萨克斯的提案通过。选择伊萨克斯这一决定,是澳大利亚走向完全独立的重要一步。

1931年11月,里昂斯赢得大选成为UAP联邦总理,并一直执政到1939年——那年的耶稣受难节当天,疲惫不堪的里昂斯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珍珠港,大战将至之时,柯廷在媒体上公布了历史性的决定:“我要毫不迟疑地、明确地指出,今后澳大利亚指望美国,我们要摆脱与英国传统的亲缘关系所带来的一切痛楚。”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作是澳大利亚在对外政策和国防方面进一步独立的转折点,但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历史的必然。

当时的情形下,可以考虑的退路并不多,澳大利亚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英国正在穷尽每个士兵、每个兵工厂的力量在三条战线上对抗强大的敌人,没有多余的军队或船只可以支援缅甸。另一方面,美国在珍珠港之前也不需要与澳大利亚结盟或选择澳大利亚作为反攻基地,这也不是澳大利亚可以选择的。不过,战争联盟对于澳大利亚的当时的国防和今后的邦交发展,都至关重要。

1945年7月5日,60岁的约翰·约瑟夫·安布罗斯·柯廷因心脏衰竭,在堪培拉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充满矛盾。

“一战”时他是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而后却成了澳大利亚最伟大的战争领袖。在这个意义上,他称得上是澳大利亚最伟大的联邦总理。

他死后,澳大利亚进入了长期的繁荣和有充分就业机会的时期,这曾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但最后并没有通过他曾经期待过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实现,而是通过资本主义和较为保守的政府实现。

本期图片

东方情缘英文小花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