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92学科类型对学习方法的影响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6-17

按照国家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的学科、专业目录》,我国高校学科门类包含13个,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学科门类又划分成110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一级学科又划分为375个二级学科或者说“专业”;每个专业一般又包含十几甚至数十门专业课程。不同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学习方法大相庭。不同学科内容对学习方法具有不同的要求,每一种学科内容都有其隶属的适当方法。

      一、人文类学科注重思辨与研讨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学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比较注重思辨,强调个体的文献研读,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诸如“牛津的学生是教授烟斗熏出来的”、“剑桥大学60多项诺贝尔奖是喝咖啡喝出来的”等美谈,都强调了这种“前期阅读+同行研讨”的学习方法。习明纳、学术沙龙等名称,也表达的是这种人文社科类的讨论式学习方法。与之相近的“艺术学”也属于人文学科,但它的思辨性、文献性、研讨性相对更弱,而体验性更加突出。艺术家们更看重直觉、灵感和个体体验,追求“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有时会摆脱理性、规则、常识等束缚进行创作。而“管理学”可以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位,意味着它具有人文理工的复合性,具体学习方法因具体专业而异。

      二、理工类学科注重实验与实践

理工类的学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非常注重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其学识门槛很高,学业难度比高中更甚。所以大学教师的课堂讲授非常普遍,课后练习必不可少,平常的小型考试、期中期末考试都很重要。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些学科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泡实验室”做实验、在实习基地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练习,也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擅长知识探究还是动手操作,也决定了大学生们后续发展路径的分化。如果不擅自科学研究,就会选择尽早就业;反之则可能继续深造,在象牙塔中钻研高深学问。军事学作为学科门类,跟理工类更加类似,但具体学科和专业存在差异。从一般意义上讲,军事类会有更多的军事训练、实践练习;不同的军事专业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带有更多的人文理工复合性。

      三、学习方法与学科类型相联系

对13个学科门类进行人文和理工的相对区分,并不是太精准和全面,更不能直接对应到学科、专业和课程。实际上,学科分化只是学科演进的趋势之一,此外还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跨学科的学术发展也非常符合当前时代的社会要求。在跨学科发展中,学习方法也会体现出交叉性、融合性、创新性。所以,学科类型对学习方法提出了基本要求,但二者并不是直接对应,而要看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同时,学习方法也很少被单一使用,学生会酌情考虑多种方法,形成“方法的组合”或者说“方法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