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9丁晨: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内容与实践困境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6-17

上篇文章从精英化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梳理了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点即成功原因,本文将对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的职责进行梳理并对其实践困境进行初步探究。

  一、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内容

当代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可以分为学术训练、学习指导和就业指导三个部分,其中学术训练包括选择内容、利用反馈两个方面;学习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能力培养、准备考试三个方面;就业指导包括培养职业能力、就业推荐两个方面。

  (一)学术训练

      1.学生基于自主研究展开师生研讨

导师一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主题、或者导师来提供论文题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先自己进行深入思考。然后通过与导师每周一或两次,每次一到两个小时的交流,讨论自己思考过程中觉得困难的或者感兴趣地方, 并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和自主学习,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极大地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2.导师进行文献和研究指导

学生向导师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导师对此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后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从而形成一个有价值的、可实施的研究问题;导师要紧跟学生的学术进展,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指导,并推荐相关书籍和学校开展的各类相关讲座。整个过程是通过导师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形成的,开放式的问题需要学生更充分、更深思熟虑的回答,从而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指导

      1.导师制定适切的教学计划

牛津大学的导师承担着制定教学计划的职责,为导师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指导。从而使制定的教学计划更贴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导师通过反复商榷, 确定教学计划真正适合学生学习之后才会在自己的指导课中实行。

      2.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与导师每周一到两次的见面,分析、讨论自己的学习成果。导师采取评论事实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修正。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成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导师的职责不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是教会他们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和导师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 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在新的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为导师课的成果评价做准备

在牛津大学, 教学自由是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导师教学的效果并不容易得到监测,导师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大多情况要靠学校的统一考试来衡量。导师会在日常见面询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点拨,并提供相关的建议,以便其在考试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除了学校的统一考试之外,导师会通过向其他授课教师收集报告,为学生们设置导师课的考试术语,进行各种形式的导师课测验,作为对导师课实施效果的检验。导师不会像学校的统一考试那样评定学生在导师课上的表现,但会写出学生本学期的学业报告,使学生在学期末能够和学院的高级导师、院长讨论自己学业的进展。[1]

  (三)就业指导

牛津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导师要促进学生的能力养成、思维发展、品德形成等,涉及到学生的德育、智育和生活问题。

      1.帮助学生从了解未来和完善自我入手来培养职业能力

首先,导师要帮助学生构想他未来的职业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基础课程。导师可以利用书写或图表绘制出至少三种不同的职业,这些职业要考虑到学生本人的目标、能力、制约条件和可用机会等相关因素。起始阶段,导师会鼓励学生把目前的时间安排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不要害怕实践过程中的失败,学生真正的职业发展道路可能会在多次尝试中出现。导师要通过询问学生开放性的问题和对学生的成果提出质疑让他们从自己拥有的资源中去学习以及承担责任。

其次,导师支持学生个人和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导师要带着兴趣主动、积极地倾听学生的表达,保持对学生日常事项的关注;第二,导师要掌控导师课的辅导框架,鼓励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负责;第三,导师要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导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观点,明白学生为什么这么表述,论文的作者需要考虑编辑的看法和导师的意见,从而对自己的文字作出调整;第四,如果学生只关心自己当下的生活和不远的将来,导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更大的目标和构想一个长期的未来。[2]

      2.通过推荐信等形式开展就业推荐

导师们可以作为学生的引荐人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就业机会,起到就业推荐的作用。导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推荐到更好的适合他们的工作,如一封导师的推荐信是帮助学生找到心仪工作的敲门砖。[3]

在这种精英化的培养模式下,导师们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努力构建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认真对待导师精细的职责划分等种种先进的制度规定,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得以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培养出了16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同国家的近百位国王、总统、首相,成为了名校培养人才的法宝。

  二、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困境

导师制教学作为世界上优越的教学模式,对牛津大学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牛津大学导师制的不断发展,其教学和实施也遭遇了各种挑战。

  (一)精英模式因财务压力而降低质量

导师制教学宽松的师生比需要高昂的财务支出来维持。英国虽然采纳的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但并未对其进行相应的财务支出。大众化的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确实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大学更多的是各方面的压力。面对越来越重的课余压力,尽管牛津大学也做出了相应的转变,如将导师制教学向“小组学习”转变,但也只是隔靴搔痒。牛津的导师制教学体现了对学生的重视和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体现的是一种精英教育的理念,而这一教育模式与真正的大众教育体制存在冲突。[4]甚至有人说牛津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就似乎是一种出生在错误时代的制度。牛津大学自身的财政日益紧缩,难以负担传统的对导师的投入,其教学质量也随之下降。

  (二)教学质量因自主性互动性而难以监控

导师制教学给予了学生和导师很大的自主研究权。导师由导师决定研究主题,学生与导师合作推进。但学生和导师都是有自主性的个体,任何一方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导师制教学的进程产生影响。如果导师不负责任或学生不配合,其质量就很难以掌控。如今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导师制教学难以得到的质量反馈成为了导师制教学保守质疑的点。导师熏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现在市场上急需人才的现状脱节。

  (三)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削弱了导师投入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热烈的问题之一,并日益激化为一种对立关系。牛津的导师制教学同样面临着这样一种矛盾。牛津大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与工资水平采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即由期刊上的论文发表量和申请的课题项目来衡量。许多教师为了评职称,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于写论文、做项目,越来越多的导师不再重视或没时间重视本科生教学。但导师制教学恰恰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导师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出于自己的道德约束,想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另一方面科研压力大,没有时间。如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愈演愈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牛津导师制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但导师制特有的灵活性使其延续下来。牛津大学也一直在适时地重新定义调整导师制,以期其与如今的高等教育潮流相适应。相信其会有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庆伟.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及其对我国高校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160-161.

[2] Steve Nolan. P-1 Bereavement café: more with less in bereavement support.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2018, 8(Suppl 2):A10-A10.

[3]季月.当代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及启示[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04):105-110.

[4]代姗.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8(13):7-9+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