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吴佳妮:教学科研冲突的消解——高校教师教育经历的视角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6-17

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的普遍存在于高校中,许多有关的研究与言论都重视从功利取向分析这一现象,如高校对教学与科研重视程度的差异、成果评价的难易度等。但高校教师在研究生阶段接受的教学、科研训练的质量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影响,即能力取向的分析也不应忽视。

  一、教育经历中科研训练的主导优势地位造成习惯性“重科研轻教学”

目前研究生阶段接受的教育中,科研训练的质量普遍高于教学训练的质量。在一项研究中,调查了两千多位来自不同院校的高校教师,他们普遍认为在其研究生阶段,在科研能力方面受到的训练要好于教学训练,可见在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科研被重视的程度更高,能力训练更多,因此从能力取向的角度看,从这样的训练中毕业的高校教师对科研能力的自信度更高。

但教学训练的质量也并非十分薄弱,尤其对于实力较强的院校,如985院校毕业的教师认为所受的教学训练质量最高。教师毕业的院校类型也对教师认为接受的训练质量有影响,如科研院所毕业的高校教师认为所受的科研训练质量最高。

  二、教育经历中教学训练不足导致教师缺乏能力或兴趣“重视教学”

研究生教育中教学与科研训练质量差异不仅对在读学生有影响,对已毕业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也有影响。高校教师的兴趣与实际投入有着差别,在某研究中,我国与美国的高校教师对教学的兴趣都略高于科研,但在实际投入中,高校教师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科研工作中。这样的情况除了高校对教学与科研的重视程度差异的影响,还可能是因为高校教师在研究生阶段接受的科研训练质量更高,对科研能力的自信度更高,因此更倾向投入科研工作而非更感兴趣的教学工作。高校中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分类,既要考虑教师的能力,也要考虑教师的兴趣,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师更多地是根据能力取向与功利取向选择工作,也因此,在对高校科研与教学制度的评价中,大多数教师,即使是科研型教师,都认为应当提高对教学的重视程度。

  三、“重科研轻教学”的纠偏要从教师的教育经历入手

从能力认知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在其研究生阶段所接受的培养隐含着轻教学重科研的倾向。对于学术型、向高校教师方向发展的研究生,除了对其科研能力的训练,教学能力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趋向,固然受到功利角度的高校评价考核制度较大的影响,但如果在培养阶段不重视教学能力的训练,忽视高校教师培养时的能力认知,只在工作时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学与科研失衡现象的改善作用恐怕不会很大。教师在研究生时的教育如同河流的上游,它既要考虑到本学科的科研能力,也需要考虑工作所需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即河流的各种分支。因此,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教学与科研能力的训练应考虑其未来发展方向,对向高校教师方向发展的研究生适当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