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息肉切了又长,根本原因在于脾虚,动物药 植物药可标本兼治

 呵呵8909 2021-06-17

在目前已知的癌症中,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行前列,尤其中国人患胃癌的几率更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可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同时,胃癌还具有早期诊断率低的特点,很多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此时治疗不仅事倍功半,而且预后也很不乐观。

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变,随着胃镜技术的进化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在胃癌早期,甚至还未癌变的胃息肉阶段就得到确诊,无疑为患者赢来了宝贵的治疗机会。

但这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对于尚未癌变的胃息肉,西医的处理手段比较单一,那就是手术切除,而没有切除价值的微小息肉,则只能暂时观察,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与之相对,中医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对手段。

针对胃息肉这种癌前病变,中医的认识其实并不晚,在千年前的中医典籍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就对胃息肉有早期认识,当时认为“寒气客于肠外”是息肉的发病原因,而实际临床治疗中也确实发现脾胃虚寒的息肉患者占比最多。

后代医家不断研究,时至今日,胃息肉的中医治疗更加成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春祥主任尤其擅长以中药治疗各类息肉、结节疾病,他对于胃息肉有着非常深刻且独到的理解。

冯主任认为,胃息肉的形成并非只与胃有关,其根源问题大多出在脾虚。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脾虚则运化能力失常,水湿不运则聚而成痰,痰湿顺着经脉而走,在胃黏膜不断聚结,最终形成了胃息肉。

说通俗一点,所谓胃息肉其实是人体内痰湿聚结而成的一个“疙瘩”。西医手术将这个疙瘩切掉了,但脾虚生痰的问题没有解决,那痰湿还在不断供给,息肉复发的可能性很大,这种高复发率正是现代医学治疗胃息肉的难点之一。

胃息肉手术后不仅容易复发,而且复发后不及时治疗,依然有癌变的可能性。冯主任在门诊中就遇到过这样的患者,做过胃息肉切除手术后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结果隔了两年再复查,息肉不仅复发,还变多了,长出了五个较大的息肉,切除后发现已经癌变了。

针对这种反复复发的病情,一方面要提高警惕,积极复查胃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中医治疗来化解导致息肉的脾虚问题,从源头上掐断复发的可能性。

冯春祥主任行医至今,已有50余年的科研教学和临床诊疗经验。他将前人积累的理论成果,与自身的临床经验相结合,自拟了一道“健脾消结汤”,是专门治疗息肉、结节疾病的良方。该方的特点就如同其名字一样,分为“健脾”和“消结”两个部分。

“健脾”意在恢复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使其体内驻留的水液及时代谢,从而掐断痰湿的来源,所用的主要是茯苓还有白术这类健脾补气的药材。而“消结”则是针对息肉本体的治疗,主要以强效的化痰药为主,为的是迅速化解凝结成息肉的痰湿。这方面有很多动物药,比如白僵蚕、蜂房、全蝎等都具有出色的化痰能力。

动物药与植物药相结合,一者化解脾虚这个根源问题,这是治本之法;一者消除息肉本身,这是治标之法,如此标本兼治,可使息肉消去后难以复发。通过这种方法,冯主任治愈过各类结节与息肉患者,其中当然包括了大量胃息肉病人。

其中有一例病人让冯主任记忆犹新。那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女性患者,第一次来冯主任门诊的时候,她的病情已经颇为严重,胃镜下发现的多发胃息肉,数量甚至无法完全数清楚,在胃壁上密密麻麻的一片息肉,让原本平整的胃壁如同蟾皮一样疙疙瘩瘩。

对于这种病情,西医表示无法完全手术切除,因为息肉覆盖面积很大,手术切干净会让患者失去大片胃壁,得不偿失。无奈之下,这位患者选择来中医门诊碰碰运气。冯主任辨证后发现,这位患者的病情属于典型的脾虚型胃息肉,于是以健脾消结汤为基础进行治疗。服药三个月,患者再次复查胃镜,发现息肉竟然全部都消失了。随诊至今,息肉再未复发。

胃息肉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能在息肉阶段就将其消除,就能将胃癌扼杀于摇篮之中。而在胃息肉的治疗上,中药具有不用手术和克制复发的优势,对于不愿手术和无法手术的病人,还有术后反复复发的患者,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