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是个大雪天》导读

 石头052631 2021-06-17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68号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是个大雪天》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三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这是个大雪天,只有两个人去了学校——丹尼和崔普先生。这真是糟透了,因为,崔普先生是全校数得着的严厉老师,而丹尼是全国数得着的差生;丹尼不喜欢崔普先生,崔普先生不想看到丹尼。可是,在这个只有丹尼和崔普先生去了学校的大雪天里,他们俩被拴在了一起。然后,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糟糕透顶的,却变成了一年中异常奇妙的……

二、绘本信息

书名:这是个大雪天

文:[英]理查德·柯蒂斯

图:[英]丽贝卡·科布

译者:马爱农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奖项: 2016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提名

选题策划:天略童书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大雪纷飞,只有两个人去了学校!一个学生,一个老师。这个故事就是讲一场大雪后,学校停课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只有封面上的这二位来到了学校。但他们在这之前,却没有任何交流。只因老师是最严厉的老师,学生是最差的学生。但正是这场大雪,融化了他们内心的隔阂,他们最终成为“雪天哥们儿”。

蓝色的天空,飘着雪花,地上沉积了厚厚的积雪,风雪交加,他们以书本做雪具,驰骋在风雪间,放飞了心情,成就了自我。

封面清爽,姿态优美,我们一起看起来吧!

【环衬】

解析:

草绿色的背景凸显雪花的晶莹与形态,可以让小读者看到不一样的雪花,当然父母可以讲解雪花的不同种类。

雪花是一种晶体,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雪花很轻,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并且每一片雪花的形状没有一模一样的,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连许多艺术家都赞叹不止。

绿色暗含着健康,因为两个主人公之前的状态都是不健康的。也代表着和平,他们间化解了隔阂。

【序页】

解析:

这本书属于什么呢?一个友谊的故事,一个消除隔阂的故事,一个欢乐的故事,一个展示自我的故事,等等。你认为呢?

这个戴着线帽的小鸟儿,见证了这个故事主人公心路的变化过程。如果你看后,也一定像小鸟儿一样成为见证者。

【版+扉】

解析:

我们看到趴在窗口上的小男孩,他惊喜的表情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可以不上学了吗?

四朵悬垂的不同形状的雪花造型,非常应景。

这是从外向内看到的镜头,窗台上、窗框上都积满厚厚的白雪,一只带着蓝色线帽的小鸟儿,在雪中行走,这预示着里面的小男孩,也会雪中上学吗?

一脸呆萌的小男孩做着一个否定的交叉手势,他不想在大雪中去上学。

外窗台的小鸟和花猫,在内页中多次出现,既是一种细节上的辅助,意在引起小读者的注意力,又是一种历史的见证。

【第1画面】

原文:

那天是十二月四日。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三——第二天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四。

在整个伦敦城,孩子们都做完家庭作业,上床睡觉了,准备第二天到学校去度过漫长的一天。

然后,一件奇迹般的事情发生了。

解析:

这只是整个伦敦城的一个缩影,鳞次栉比的建筑。房屋被笼罩在乌云下,有些压抑的感觉。

夜晚路上行人稀少,安静的夜晚,整个小区的外围上层空间被笼罩着一层光润,与外层的阴云产生了对接。

在最前排蓝色屋顶上,分别看到小鸟和小猫的身影,是一种活力的象征吗?

当晚的星期三和明天的星期四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只不过更接近圣诞节了。

圣诞树矗立街头,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光,孩子们都忙于家庭作业,为了度过第二天更为无聊的一天。看到这里是否都有点不想上学了?“漫长”肯定很无聊!

“奇迹般的”四个大字上下辅以发光射线,提醒读者奇迹将要发生了,给小读者以特殊的提醒。这闪着光芒的“奇迹般的”是否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呢,后面会发生什么?

【第2画面】

原文:

夜里,下雪了。下呀。下呀。一直下个不停。

到了早晨,一切都成了白色,一切都改变了,当太阳升起时,电话叮铃铃响起,电子邮件一封封发来,宣布着一个消息:今天不上学。

因为谁也没法去学校——学生,老师,体育老师,甚至班主任,谁都去不了。不出几分钟,这一天已经有了个非常特殊的名字……

解析:

所有人入睡后,大雪悄然落下,并且一直下个不停。一夜的大雪让所有的建筑都笼罩在飞扬的白茫茫的大雪中,几乎难以寻找到完整的轮廓。只有花猫发现并在雪地里不停地徜徉着,体验到那份清新与绵软。

这一天已经有了个非常特殊的名字……是什么呢?今天不上学。多框并行的设计,在同一时间让消息不胫而走。

画面中的13个窗口表现了学生、老师和家长在得知不上课后的场景,孩子们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兴奋地把玩具扔在空中,顺势把手机抛出,把书本抛向空中,在床上起舞。

中间那个拉着窗帘,小猫守卫的这一家,还在沉睡,是小主人公家吗?他是否没有得到消息呢?

这里强调“谁也去不了”是一种大概率,任何情况下都有特殊情况的发生,也暗示一定会有例外发生的。

【第3画面】

原文:大雪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

解析:

大雪停了,建筑的轮廓又凸显出来。但天空还没有放晴,积雪压在房顶上、路面上、树梢上,银装素裹的世界,没有人和动物的出现,没有了生气,没有了色彩,没有阳光照射,蓝天笼罩下的白白皑雪,凸显一份静谧之美。大雪纷纷落下的茫然,大雪停下后的寂静。

一个小区的外景,和首页的布局完全相同,但大雪覆盖的建筑和空间,完全不一样了。白雪压顶,绿地被白雪覆盖,只露出尖尖角。

雪地上的是什么?对比才发现大雪几乎要掩埋了汽车,停在路边的汽车变成了一根根小木棍。

前排房子的一楼大雪已经封门,窗户剩下一半,大雪太大了。

小猫和兔子相约走在雪地上,留下一串雪印。那只小鸟呢?

透过窗户看到很多小朋友看向窗外,大雪天带给他们的福利,不上学了!

果然是件“奇迹般的事情”,不用上学可真好!

【第4画面】

原文:好吧,差不多是每个人吧——因为,在八点半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来上学了。他的名字叫丹尼。一位老师迎接了他。老师的名字叫崔普先生。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大对劲——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

解析:

即使这百年不遇的大雪,没有阻隔断两个人的步履,但他们都是一种意外。

为什么他俩不知道今天放假呢?非常的蹊跷。

通过邮件和电话两种途径,都存在疏漏性。这让我想起那扇挂着窗帘的窗户。

他们在学校大门口两侧面对面有些尴尬,前后悬垂的围脖,格子的衣裤,手提的皮箱,光亮的秃顶,圆圆的眼镜,凸显老师的斯文;乱糟糟的头发,在雪地上拉着远离身体的书包,象征学习对于丹尼来说就是沉重的负担。他们彼此对视,都有一种蔑视与对抗,最后变为一种无奈。

可那只小鸟又神奇地出现了,在栏杆上留下脚印,算作是打破了这个尴尬局面。

他们面前是共同的一堵墙,就像是他们共同的心结。他们分列大门两侧,就是一种不同的站队,但共同的目标又让他们走到一起。

正中间的大门是封闭的,代表起初他们还是彼此敌对而封闭的,而小鸟就像是一个媒介,或者说大雪是一个媒介。

【第5画面】

原文:

可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崔普先生必须留在学校,因为有一个学生在这里呢。丹尼也必须留下来,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在国外——像平常一样——负责照顾他的姨妈,那天也跟丹尼同时离开了家,丹尼没办法跟她取得联系。

于是,丹尼和崔普先生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天学习,这情形对他俩来说都再糟糕不过了。

因为丹尼和崔普先生是“死对头”。

崔普先生是全校最严厉的老师,而丹尼是全国最差的学生。好吧,也许并不真是最差的,但也差不多是名单最下面快要垫底的了。

解析:

好敬业的老师呀!只要有一个学生就得留在学校。丹尼是留守儿童,也没有办法再回去。

两个人的背影都有些无奈,尤其是丹尼,感觉是那么痛苦,为什么会是这么糟糕的情形呢?

全国最差!这已经是不可救药了。丹尼低着头,无力地拖着书包,书本散落在雪地上都不知道,可见丹尼对学习不上心的态度。小鸟跟在他的后面,是提醒吗?

崔普先生是全校最严厉的老师,面对最差的学生又该如何呢!“死对头”放大发光,文字中灰暗的背景也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时间定格在8:50,学校的静谧与内心的恐慌与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一个大雪天,一位坏脾气的老师和一个最差的学生在学校相遇,或者说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

大雪依然很大,院内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光秃秃的小山丘,这为后续的环节做好了铺垫。但敞开的大门也意味着敞开的心扉,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此时的丹尼坐在第一排的独坐上,这有可能是全班惩罚的位置。他双臂抱胸,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封闭与保护。翘起的二郎腿,显得很随意,这是对老师最大的不敬啊!而且居然做的是第一排的专座。

老师认真地在12月5日出勤的记录本上勾上了丹尼的名字。

无所谓相比老师的认真。

【第6画面】

原文:

所以,丹尼最不想看到的人就是崔普先生。崔普先生最不想看到的人就是讨厌鬼丹尼·希金斯。可是,他俩被栓在一起了。

第一节课,他们学习历史,丹尼像往常一样,觉得很难集中注意力。

接着是语文课,丹尼像往常一样,发现自己很难不打瞌睡。

再下一节课是科学课,丹尼发现不摔倒在地简直不可能。

然后是课间休息。

崔普先生到外面去抽烟。丹尼到外面去做全国其他男孩子都在做的事情——滚两个巨大的雪球,然后把它们摞在一起,做成一个雪人。

可是,他像许多男孩子一样,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样容易。但是,就在雪人的脑袋第三次滚落下来时,一件十分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崔普先生对他说话了。

解析:

然后,不得不上课了。他们彼此厌倦对方,这课怎么上呢!

丹尼上的三节课,都像往常一样。要么注意力不能集中,要么打起瞌睡,要么贪玩摔在地上。这些肯定都是他成绩坏的根源。

用三个连续的画面,集中在一起来描述丹尼听课的过程,最严厉的老师发现并没有训斥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之前彼此根本就没有交流,虽然丹尼的行为老师已经看在眼中。

我们其实透过窗外看着的小猫、兔子和小鸟,他们都密切关注着丹尼的行动,是一种担忧,还是透露出丹尼的心境呢!

再对比丹尼的上课情形,严厉的崔普先生应该是无法忍受的,或许是崔普先生讲课很无趣才导致丹尼提不起精神。他们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相互都无法理解,并且都厌弃对方,终于挨到了课间休息……

让丹尼感兴趣的是推雪人,但每次都不成功。老师在外边吸烟看到了这一幕。

为什么会用出人意料来形容呢?因为老师从来不跟他说话,即使上课如此都让最严厉的老师沉默寡言。

但堆雪人的行为让老师说话了,他们或许有了共同的话语,这是一种无言的触动。

身后站立的老师一身的严厉浮现出来,而此刻丹尼却有些惆怅而无措。他们离得很远,但已经有共同面对的目标了,那就是雪人。

【第7画面】

原文:

“你做的不对。”崔普先生说。

“您说什么,先生?”丹尼说,他大吃一惊,因为除了“闭嘴,希金斯”以外,这是崔普先生第一次跟他说别的话。 

“你得把底下那个雪球的顶部刮去一些。上面那个雪球才能立得住。来,你看着。”说完,崔普先生亲自给丹尼看。果然很管用呢。

然后,崔普先生也做了个雪人。做的真不错。

接着,两人齐心协力,做了个特别特别大的雪人。

解析:

可见两个人是多么缺乏交流呀!原来唯一的交集就是“闭嘴,希金斯”,这是崔普先生第一次跟他说别的话 “你做的不对。”

现在老师首先打破僵局,并亲自指点丹尼了。开始老师叼着烟斗,后来全力投入到其中。竟把烟斗放到了雪人嘴中,丹尼也把铅笔当成了雪人的鼻子。

崔普先生给丹尼传授经验并参与其中,这时崔普先生的形象开始发生了变化。身段不在笔直,而是变得柔软了,表情不在冷酷,而是变得有温度。

老师亲身的演示让丹尼很受益,两人做的雪人简直就是他们自己的翻版。

他们分别用雪人打造出他们自己的形象,找到了他们自己的形象,通过堆雪人让他们距离拉近了,以至齐心合力,共同塑造出一个更大的雪人。

靠堆雪人沟通起他们的关系,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隔阂,也有了语言的交流,崔普先生被丹尼的雪人也激起了自己的童心。

用四个连续的画面展示他们堆雪人的过程,老师从一边的观摩,到亲自指导,再到一起堆他们各自的自己,最后齐心合力做了一个特别特别大的雪人。

没有小鸟,也没有小猫和小兔,靠行动来弥合过去的隔阂,靠雪人这个共同的媒介,找到了他们的共同点,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第8画面】

原文:之后,他们做了浩浩荡荡一大批雪人。

解析:

这被激起的童心一发不可收拾,竟然做出了浩浩荡荡一大批雪人。有老师吸烟的伟岸,有丹尼雀跃的举动。这也让他们似乎回到平时学习中了,学生人头攒动,老师爱护有加。

为什么做了这么一大批雪人呢!因为他们不舍得这个机会,他们也不愿意回到教室的尴尬。这时他们的内心是敞亮的,是愉快的,是没有压力的。

看看两人的表情,互相看着而对方,隔在中间的心墙在渐渐消失了。

铅笔、书本、尺子、剪刀、水杯和树枝,都成为雪人的饰物。这些雪人围绕在他们周围,是庆祝他们的和解吗?这是学校的所有学生的集会吗?让所有师生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这是他们内心的期待,让所有人都体验到舒展内心的快乐。

小鸟也站在雪人头上,欣喜地看着这师生的一举一动。

背后是教室的远景,凸显了纵深感,提升了他们的空间,也暗示所有人走出教室,体验这幸福快乐的时刻。

【第9画面】

原文:

下面,该上两节地理课了。可是他们却堆了一座中世纪的城堡。

之后到了午饭的时间,他们在一年级二班的手工教室里找到了一些糖果,把它们全部吃掉了。

然后是游戏时间——他们在罗尔德·达尔、简·奥斯汀和查尔斯·狄更斯的帮助下,开始滑冰。

又踩着哈廷顿夫人那些特别好用的、一米长的大尺子,从屋顶上哧溜溜地滑下来。

解析:

地理课都不上了,却堆起了城堡。兴趣盎然,不忍中断。

用教室前的活动器材为骨架,搭建了城堡,还把老师放在其中,只露出半个头。小鸟一直很感兴趣,它也很孤单吗?

没有午饭,只能用糖果充饥。老师也开始调皮了,居然偷吃糖果。显然他们玩饿了。

瞧瞧他们在用什么滑冰!丹尼脚下是《好心眼巨人》和《艾玛》,崔普先生脚下是《圣诞颂歌》,现在应该理解为什么是在罗尔德·达尔、简·奥斯汀和查尔斯·狄更斯的帮助下滑冰雪吧!

原来大尺子还有新用途呀!所有东西都成为他们释放内心的道具,教室就像是空中障碍物,情急之下一跃而过。

丹尼开心又自信,崔普先生享受又妄为!难得有如此的放松和激情。他们从堆雪人彼此建立起感情,又通过搭建城堡放飞了他们的心情。

【第10画面】

原文:最精彩的是,他们打了一场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大雪仗。

解析:

他们的身体都淹没在雪地中,确实是最激烈的雪仗,单打独斗,没有干扰,酣畅淋漓,忘情投入,不计后果。这也是他们有了沟通后的雪仗,看看那只落荒而逃的小兔子。

弧线的文字像极了抛出的雪球,一黑一绿在蓝色天空的映照下,雪地都已经变为蓝色。

他们已经忘掉了师生的关系,完全沉醉在内心的无比愉悦中,这也是他们彼此隔阂带来的重大利好。

他们身边都积累了大量的雪球,你来我往的投送成就了这个最激烈的场面。

【第11画面】

原文:

接下来是最后两节课了。数学课上,他们设计了一座特别大的雪屋。

法语课上,他们把雪屋建了起来。

虽然设计不够完美——虽然他们几乎没说一句话——但是两个人都非常快乐,真的。

解析:

所有的课程都变成了雪屋的建造,从数学课的设计到法语课的建造,他们都力求完美,这里提到设计的不完美,为第二场大雪提供了自我完善的机会。

尽管不完美,但他们都非常快乐。老师站在屋顶,战战兢兢,丹尼探出门外,送达信心,小鸟受惊之下,帽子不翼而飞了。

此刻的两个人彻底摆脱了老师和学生身份的束缚。

这场大雪激起了崔普先生的童心,所以他和丹尼的代沟在一点点缩小,隔阂也在一点点消失,他们不再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开始理解对方的想法,玩雪的快乐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丹尼不再是那个闷闷不乐的小男孩,崔普先生也不再是那个严厉讨人厌的老师,他们是小男孩和大男孩,不需要语言交流,一起玩耍欢笑就是他们的沟通方式。

【第12画面】

原文:

要知道,他们俩对孤独都不陌生。丹尼的爸爸是个大忙人——几乎从来都没有时间陪他玩耍,或问他任何问题。

崔普先生小的时候,他的爸爸也完全一样,而且,崔普先生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孩子。

所以,到了放学回家的时候,两人都知道,这是他们这辈子最美妙的一天。当然啦,她们都没有把这一点告诉对方。

解析:

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丹尼总是闷闷不乐,崔普先生总是严厉而不善于与学生交流的原因。

大概丹尼从来不知道和爸爸一起玩耍是什么感觉,此时的崔普先生就像他的爸爸一样。而崔普先生说不定小时候就是另一个丹尼,他们都拥有孤独的童年。

彼此内心感情的需求,让他们成就了这辈子最美妙的一天。

这场大雪创造了一个契机,让他们发现了彼此的相似,体会到不曾拥有过的快乐。而崔普先生的经历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童年的孤独感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它会以其他的形式成为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找到了好朋友,丹尼脸上的微笑和崔普先生的烟圈都暗示着此刻他们的心情。

丹尼有些恋恋不舍老师了,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而老师信心满满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烟斗冒出的烟圈,就像是他冥想中的儿时的自己。

大量的留白,给他们充分展示的空间,也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

他们拥有了最快乐的一天。

【第13画面】

原文:这天夜里,没有再下雪——第二天,所有的孩子都回到了学校。

解析:

第二天,所有的孩子都回到了学校。人群中的丹尼对崔普先生相视一笑,他们拥有了一个秘密,其他人都无从知晓。时间定格在9点。

小鸟依然站在围墙上,只有它才知晓这两天的变化与不同。

都是一个个背影,只有丹尼和老师侧脸打着招呼,其他人都不晓得昨天发生的一切。

昨天的事情就像没有发生一样,而其他人也以为昨天学校关门了。

【第14画面】

原文:

唉,真是命中注定,就在课间休息前,丹尼正好有一节崔普先生的课。可是,上到一半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丹尼正好好地坐在椅子上,崔普先生突然大声冲他喊道:“希金斯——你在犯懒吗?” “噢,我想大概是吧,我也不太清楚,先生。” “罚你留堂,课间休息时我来找你。”

丹尼的内心深处,感到从未有过的悲哀。昨天的一切都消失,就像阳光下的积雪。他又一次感到彻头彻尾的孤独。

解析:

难道一夜之间崔普先生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只不过这次不再是“希金斯——你闭嘴”,但也是一声严厉的口吻“希金斯——你在犯懒吗?” 老师依旧是严厉的表情,气得鼻子都歪了,老师又恢复到以前的严厉的状态。

丹尼依旧是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话。这让丹尼又陷入到悲哀中,昨天仅仅是昙花一现吗?

但一个机会到来了,“罚你留堂,课间休息时我来找你。”看这次他们面对面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吧!

可怜的丹尼,不仅没有父母的陪伴,连同龄的伙伴都没有。其他学生都相互互动,只有丹尼没有同伴,老师也现出了本色。

【第15画面】

原文:

到了课间休息时,就像以前发生过一百次的那样,丹尼坐在留堂教室的一头,崔普先生坐在另一头。然后就像往常一样,崔普先生在五分钟之后慢慢溜达过来,检查丹尼是真的在做作业,还是在纸上乱涂乱画。丹尼知道他要倒霉了,因为他确实是在乱涂乱画,没做作业。

解析:

丹尼应该对昨天的大雪念念不忘吧!

又回到了往常,教室的两头,没有交流,还是检查作业。平时这要倒霉了,没有写作业。

看不到老师的上半身,给读者一个对老师的揣测的机会。

丹尼看到老师的脚步是否害怕了呢!

两个特写的镜头,没有一丝的干扰,让他们独自面对。

【第16画面】

原文:

只见崔普先生把手伸进口袋,去掏那个留堂记录本。等掏出来才发现——根本不是什么留堂记录本。而是一张纸,崔普先生把它展开,再展开——给丹尼看他的设计。这是丹尼见过的最奇妙的东西。崔普先生想要得到很多建议,因为他们是雪天哥们儿…… 并且,当时机到来时,他们还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解析:

非常带有戏剧性,采用三个连续的镜头,由留堂记录本演变为一张纸。

最后,他们又并肩同坐,不再有师生的隔阂与限制,一同聊起了设计,就是那天设计的缺陷。老师非常尊重丹尼,一人拿着图纸的一边,平等地讨论起来。

崔普先生也同样没有忘记昨天的大雪,只是因为身份的限制或者是性格的羞涩,采用了这种习惯的留堂方式来制造和丹尼秘密的分享机会,他们有了个很酷的名字——雪天哥们儿。

这是一个怎样的设计呢!里面有他想到的建议。

很细心的老师,完美的行动。他引领着他们的行动,他们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的到来。

【第17画面】

原文:

于是,不多不少,就在这个故事开始后的一年零一天,在十二月五号,又下雪了。整整下了一夜。下的很大很大。没什么说的,这是第二个大雪天。肯定没有一个人去上学。好吧……

解析:

一年后的同一天,又是一场酣畅的大雪,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相同的机会,这也是他们期待已久的时机。

不同的是猫变多了吗?还是那个孤独的猫呢?它们在雪地中执着前行的方式,暗示丹尼的到来。

那只小鸟依然峭立屋檐,是否它也期待着这一天呢!

【第18画面】

原文:……也不是完全没有人。

解析:

他们按照老师早已设计好的图纸,完成了心中的梦想。一个个城堡上,插上铅笔,小猫、小鸟还有都穿梭在其中。他们不约而同的举手雀跃,庆祝这场伟大的骄傲的作品。

一个连环的城堡,非常漂亮。那张设计图,让大家看到他们友谊的见证,城堡代表着他们的家,彼此连在一起,让他们不在分割,而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丹尼坐着一本书,从城堡的高处滑行飞来,四肢撬动起来,内心已经全部释然。

小猫增多了,暗示他们不在孤独,有了朋友家人的陪伴。

【第19画面】

解析:

最后是他们的雪人雕像,小鸟还落在丹尼的头上。

两个没有交集的人成为朋友的故事,画面也很清晰明艳。

【封&底】

解析:

在这部温暖人心、幽默有趣、大雪味十足的故事里,编剧理查德·柯蒂斯把自己编故事、写对白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获奖插画家丽贝卡·科布线条灵动、色彩清新、细节丰富的插图,又把这个故事呈现得恰到好处。

一场大雪打破了师生间的隔阂与童年的孤独。

四、作者信息

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Curtis)是一位屡获大奖的国际著名编剧和导演,1956年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毕业于牛津大学。理查德·柯蒂斯的作品风格轻松幽默,在喜剧界有很大影响力,曾创作《憨豆先生》《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真爱至上》《诺丁山》等经典剧集和电影。

丽贝卡·科布(RebeccaCobb)英国新锐插画家。丽贝卡·科布在英国的白金汉郡和萨默赛特郡长大,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2004年毕业于法尔茅斯艺术学院。丽贝卡·科布曾入围2013年和2014年的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短名单,2015年又凭借《这是个大雪天》获得2016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提名。

马爱农是哈利波特系列的译者。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点击可进入

关于雪天绘本:

1、每人心中的梦幻之旅—《雪人历险记》导读

2、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下雪天》导读

3、跟着自己的心去选择—《下雪天》导读

4、爱车的男孩看过来—《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导读

5、重拾纯真孩子眼中的雪世界—《下雪了》导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