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博士坚持出家为僧,放弃高薪工作,不顾父母跪求,如今怎样?

 鹿茸图书馆 2021-06-17


小强娱速递
关注
2021-05-22 14:40

人各有志,志不相同,老话还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话虽这样说,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认为只有读书才可以过上好的生活。确实,读书是获得好生活的一大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而父母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读书才是硬道理?

在之前,发生过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本是清华博士的张明光,毕业后在一家很好的企业进行工作,但是在工作几年后却不顾父母的哀求,选择出家当和尚。

在1980年,张明光出生在河南商丘,家中的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为了讨生活,每天起早贪黑的辛苦劳作,最终也没有赚到几个钱。

过着这样辛苦的生活,张明光的父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好好读书,不要再过这样的苦日子。

而看着这样辛苦的父母,张明光也是十分的懂事,从小乖巧懂事,总是会为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面对这样乖巧的张明光,父亲却认为他不应该花费时间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对张光明实施了责备,并且要求张光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上面。

早在1966年,张明光所在的商丘村被选为知青点,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有为知识青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上山下乡。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深深影响了当地的居民。

特别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之后,那些下乡的知青纷纷加入高考大军,重新获得了进入大学校园的机会。当时正好赶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顺风车,国家为这些高校学生分配了工作,生活可谓是有滋有味。

看到这样的场景,使得张明光的父亲深受触动。当时张明光家境贫苦,看到那些知青们过上了优渥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命运”的看法,一心只想让儿子张明光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不负期望的“学霸生”

对于父母沉重的期待,张明光也是十分的懂事,父母的辛苦劳作他也都看在眼里,从小张明光就刻苦学习,为了更好地回报父母。

从小张明光也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尤其是在专注度保持这一方面尤为突出。一般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在20分钟左右,但是张明光的注意力保持可以在40分钟。每节课上课的时候,张明光都专注听讲,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随着年龄的长大,张明光思想慢慢成熟,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也明白了读书对于自己的重要作用。慢慢地,张明光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由为回报父母读书,逐渐转化为为自己读书,这个改变,使得张明光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小上学,张明光就是班中的佼佼者,老师和同学对于他的夸奖也是不绝入耳,张明光自身天赋极高,拥有很强的记忆力和专注度,几乎是老师讲过的知识点,他就可以立即掌握。

不仅如此,加之张明光的认真学习能力,经常可以举一反三,提出很多与老师不同的解答思路。自身天赋加后期努力,使得张明光很快就获得了清华大学读书的机会。

考上如此优秀大学之后,张明光并没有就此玩乐,而是像之前一样继续学习。当同学们在玩的时候,张明光在挑灯夜读。当同学们纷纷出去玩乐的时候,张明光泡在图书馆里面不停地学习……

迷失生活的方向,出家为僧

在张明光的不断努力之下,张明光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学位,并在2004年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博士毕业之后,张明光选择在一家很好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资,当时每个月的薪资相当于父母一年的收入。

面对这样高薪的职业,张明光并没有觉得开心,相反的,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如何融入社会使得张明光身心俱疲,最终产生了离职,出家当和尚的想法。


不管父母如何劝说,责骂也好,哭诉也好,张明光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甚至父母跪下恳请张明光,也没有使他改变想法。最终,张明光和父母不欢而散,父母返回了商丘老家。得知此事后,父母特意从老家坐火车连夜到北京来对张明光进行劝说,他们认为,辛辛苦苦将张明光养大,好不容易长大成人,该是张明光回报父母的时候了,而不是将现在拥有的一切放弃。

在2008年的时候,张明光到龙泉寺当了一名和尚。对于他来说,之前的学习、工作被父母施以道德枷锁,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社会上的张明光始终格格不入,感受不到任何的快乐。

终于张明光在出家之后,选择了另一种的生活,并且感受到了出自内心的开心。慢慢地,张明光的父母也理解了儿子的决定,不再过多纠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