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这些价值观认同,可能坑害了参加培训班的孩子【选班圣经 姊妹篇 5500字深度文】

 编导名校私教课 2021-06-17

艺考,本来是招收专业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这几年却成为普通类高考中低分考生的“翻身幻术”。

无论是地方中学里的任课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当然还少不了最大的利益相关者艺考培训班,都乐于认同这一近乎“违背艺考本质”疯狂逻辑。

音乐、美术、舞蹈、影视传媒任何一类的专业从业者绝不是“文盲”,从“低分”开始选择艺考,是对未来各个艺术职业行当的侮辱,也是对自己所谓专业理想的亵渎,但就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家长和学生都好像“装不懂”。

可以想象,带着如此低级的想法(低分考艺考专业大学)去选择学习艺考专业,其结果会好到那里去! 恰恰这样,本不应该参与进来的孩子和家长只有见到“不良后果”才被叫醒。

笔者多年来接待不计其数的家长和学生,获取了无数个样本,本文将从中选取几份典型样本并解析他们执迷不悟的原因,通过笔者的深入剖解,为更多后来者,尤其准备参加2020编导艺考的孩子及其家长提供些许的借鉴。

笔者认为本文的重要的价值是,提醒家长和学生不要再次跌入同一个坑里,即使被坑埋,也要做一个“聪明的被骗者”

音乐、美术、舞蹈,甚至表演的艺考,对于专业硬件,或言先天条件的严格要求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容忍文化课的成绩,但不是没有底线,因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优秀从业者都不是“没文化”,更不是“文盲”。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规模化艺考的影视传媒类的专业(现在流行称谓是编导艺考),在文化课方面是有入门条件的。在失速发展了近20年后,由教育部高教司牵头发布了关于艺考文化课限定问题的文件,影视传媒类(编导)重点专业的几个院校的招生,都纷纷响应了这一政策,更重要的是,国内把一些原本不具备导演、编剧、广播电视编导等重点专业教育条件的综合类大学和地方普通院校的编导专业招生都划归到由各省区组织的统考之中,实际上编导省级统考从某种程度承认了,当初大规模开设编导专业的地方院校,甚至包括某些211/985重点大学,不是为了专业的高等教育,而是想当然的利用所谓的文学或汉语言的教育资源,来分艺考一杯羹。

事实证明,专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垒积木,更不是有些教育专家认为的通识教育可以取代专业教育,对于实践型的专业,通识素质是基础,但不是专业或职业的全部,仅仅靠大学四年的通识教育解决不了未来专业的实践问题的。

近年来非专业类的毕业生无法在专业领域就业,就已经说明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二级学院(私立或民办大学),更是在这一次编导艺考狂飙运动中获得了珠峰一样高的财富。这其中,不理智选择艺考的学生和家长,组团参加艺考的地方中学,觊觎蝇头小利的地方辅导机构贡献都不小。其中最令笔者心情复杂的是,不理智选择艺考的学生和家长既是受害者,又是贡献者。

从上文中,不难看到让很多人对艺考产生误读的主要原因是,非专业的大学在无声中默默支持着,没有专业潜质又无职业兴趣且文化课基础不扎实的考生们。

因为,每年有大量的这类型的编导考生,都有大学上。在很多家长眼里,还看到了大量低分高考生能顺利进入理想大学的案例。

毋容置疑,你阻挡不了家长的这一非理智判断,因为他们在日常的世界里,就是以个案、奇迹甚至神话来代替一切。比如,某所初中考上了多少重点高中,那么这所初中就是神所向往的地方了,还比如,某所高中每年都会宣传重点本科的升学率,把考入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作为神仙供着,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会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所高中可以量产名牌大学考生。

相信,稍微有点智商的家长是不会轻易相信,有一个清华北大的状元,就说明这个中学很牛掰,同样稍微思考一下也不会认同,名牌大学的考生就是这所中学的老师教出来的。

但很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就信了。否则,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阵地为什么会有这样弱智的宣传下策呢?因为有人信这一套。也恰恰在这样的沃土之中,培养了无数的编导艺考中的炮灰级考生和家长。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受害者,本来有更好的路去走,而偏偏选择编导艺考这条不归路。

当然,在不归路上为这些秉承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参与即得”等观念的孩子和家长提供加速度的就是某些艺考辅导机构了。笔者也十分不客气的讲,某些负面新闻缠身的艺考辅导机构之所以还能活着,与他们深谙这类观念家长和孩子的心理不无关系。

“三不”家长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的观念,让下面骗人话术十分奏效

“你的孩子文化课成绩比较差,普通大学也考不上,学艺术可以考个像样的本科大学”

【能收留成绩差学生的院校是个什么级别的像样大学,这个老师是这样大学毕业的吧,否则鼓动差学生参加艺考,一定另有企图。

“低分能上大学”是个伪命题,在我们这个制度最优越的国家里,上大学不是问题,与分值无关。

所以说,艺考被宣传成“低分考生上大学的捷径”是一种误导,对于条件牵强的孩子来说,艺考的路比普通高考的路更漫长,更险峻。

大学,人人都能上,但,好大学,需要好成绩,专业好大学更需要好的专业条件和一定水平的文化课成绩,而达到好大学的录取条件,没有任何捷径。

每年,受伤害最重的都是在这方面认识持虚无主义观点的孩子和家长。笔者希望,看过此文的编导艺考生不要再次成为伤员,至少不是伤的最重的那一个。】

 “音乐、美术、舞蹈都不行,可以学编导,没有特长,没有颜值,参加编导艺考比较容易。”

【音乐美术舞蹈没有学过,肯定过不了艺考关,编导专业的软件要求是“里子+底子”,学舞蹈、美术、音乐十八年中不可能天天学,但编导要求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潜质至少需要十二年的修炼,没有积累的高三学生“参加编导艺考比较容易失败”。知道内幕不说给你的,算一撇吧,连内幕都不知道还在装X,我只能表示“哈哈哈哈”】

“通过我们的测评,你可以考虑报考xx大学”

【 你说什么大学,某些人就会说你能考上XX大学,演技不错的机构接待人员,可以把你迎合的晕头转向,家长也会进入飘飘世界。没事,这种“精神毒品”不会上瘾,但会断送“艺考幻想之命”,因为你的学费交错地方了。笔者在这里多几句嘴,测评完全扯淡,如果测评有一分钱的价值,你还需要参加辅导课程学习吗? 如果简单测评就可以断定考什么大学,那这家机构可以洗洗睡了,还开什么课程班啊。“你打瞌睡有人送枕头”的行为,你真的信了,笔者对此表示自己喝多了。测评是真的,试题是假的,结果更是假的,洗脑是真的,某些家长和学生真的信了。这句话的完整版是“通过我们的测评,你可以考虑报考xx大学,考上考不上我们也不知道。”】

“某某机构是个小作坊,师资不好,课程不合理,收费很高,环境很差,管理不善…...我们是行内最好的。”

【谁来定义最好的机构?考前辅导的核心就是师资+课程,这两点不好,其他的条件再好都是用来掩盖本质的。对一个事物的判断需要深入了解才能得出判断,否则只能是妄下结论。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正常,基本依据就是:是不是经常以贬损他人来提高自己的存在感。做人这样,做事的企业也是这样,如果遇到这样给你讲话的课程顾问,要小心。“那些机构都不好,唯独我们是最好”这不是正常人的逻辑,笔者对此,只能说这家机构选人不当,用人不善。】

“我们是品牌大机构,我们是有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的机构,我们是消费者信得过的单位,我们是过关率最高的机构,我们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机构,我们是北京艺考培训排名靠前的机构”

【这不应该是个高明的话术,因为成为一个合法合规的机构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是一个守信诚信合法合规的机构是基础,不需要拿这点作为宣传噱头,否则,可能只有这些可以拿出来显摆的了。

XIN东方是从不合规也不合法的培训机构起来的,今天的成就有多少人记得他的过去。谁能确保有身份证的人不是坏人,谁能保证有驾驶证的人不出事故,谁能说大品牌保证不骗人,谁会认为“各种证件、证明、排名”不是用来讲故事的,某些机构的各种证明证件证书都与实际的学习效果没有丝毫关系,过关率仅仅是个数据,关键是过了什么学校,都是一流的,还只是垃圾类的大学,是专业级别高的,还是与专业没有关系的大学

另外,过关的学生都是过去式,过关是必须做到的,不要拿出来说事,提一下就够了,从反面的角度看,你为什么不把考的很差的学生拿出来在家长面前反思一下呢,为什么家长也只关注过关的好学生呢,“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的观念害死人?…… 艺术考前辅导是最需要站在一定基础之上才能谈成绩的一个教学活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命题规律,仅仅凭感觉下定论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以过关率判断机构好坏,那你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班级都有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北大清华的高考生,为什么很多人却都不是呢?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怀疑笔者的精神是不是有问题,因为一个没有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的人都会简单粗暴地反问“还有什么依据判断机构的好坏吗、如果这样还有什么机构可以选择”等等诸如此类的无脑之言。

笔者以编导艺考培训机构为例,选择时上述内容真的不是重点,如果你认为是,笔者不作解释。选班的重点一定是,师资与课程,师资一定是专职的,不是跑马灯老师,一定不能天天换老师(周周换),课程一定不是板块模板式的。很多家长会继续反问,这些怎么判断,最好就是能试学一段课程。如果学生还是不知道好坏,那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改变你这条“被骗的命”了。笔者推荐一篇文章《选择编导培训班的圣经:编导艺考培训班调研报告│7000字深度》】

“我们与XX大学有特殊关系,我们可以签协议包过,保你拿证。”


【与大学有什么关系,不关乎你的学习和考试,除非机构签协议证明有哪些与培训效果有关联的关系,比如保证考你的考官就是这里的老师,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考官班,XX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或教授,机构能证明这些师资未来就是你的考官吗。

如果不能证明,是大学老师又能说明什么: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可以发朋友圈说孩子到北京是跟着XX大学的老师学习的。难道家长不知道,真正的大学老师是不可能冒着被举报的风险来艺考机构挣小费的,如果这个老师愿意用大学身份换取微薄的收入,你相信这是真的吗?希望家长不相信。

但,现实就有很多家长愿意听“我们机构请的是XX大学知名教授”,愿意相信“一个大学教授可以为你的孩子全程授课。”稍微懂点脑子,来为机构站台的大学教授,成为形象代言人为机构宣传的大学教授,能给你孩子的学习带来什么?除虚荣外,还有的就是“大学老师可以为孩子的培训效果保驾护航”的虚幻之想。

签协议保过或包过,无可厚非,问题是,包过或保过什么样的学校,不谈保过什么学校的签订协议都是骗人把戏,都是给没有脑子的家长准备的麻醉剂。记住,你喜欢什么口味,某些机构就为你准备什么口味的菜。你说,没脑子,艺考班能选好吗?还有更为关键的是,某些机构宣传的大学老师是真的,但都是快进棺材的祖宗级别的,他们上课也是真的,但讲的课程都是连他们曾经的大学子弟都不认同的内容,就别说他们那些半个世纪前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标准,在考场上能做甚:耳目一新?带来亮点?显现独特思维?

。。。。发霉的神户牛肉,你吃,你吃,你吃,你吃去吧!天上的雨,我是用盆接不完的!!!】

“艺考不能自学,北京的培训班不熟悉咱们省的政策,教不了统考,校考与统考内容不一样,统考与校考考官要求不一样…”

【笔者不愿意得罪持这一论调的人们。有时候,有没有文化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掌握知识的多与寡,而是见识多少问题。

如果你认同“这一言论”,笔者真的希望“时间”能帮你证明这些论调是对的。如果说校考与统考真的有区别,那就是统考思维都是非专业级别的,换言之,统考与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你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统考上,对校考没有任何积极影响,反而错过校考最佳备考期。

统考没有任何难点和障碍,相信统考有难度的同学真的不适合专业级的校考。如果你相信“统考不过会怎么怎么怎么样……”这一言论,笔者认为你可以以优雅的姿态继续修炼“low经”吧,信仰是自己的,真理永远与你无关。】

限于篇幅,笔者先简单说这些吧,关于机构的一些话术,笔者推荐一位知乎作者的总结,尽管这些整理还远未涉及到某些机构最底层的“游戏规则”。

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判断这些话术背后的猫腻,为什么还能被某些机构使用长达十余年呢?

信息不对称,是比较客气的理由,但不是主要理由,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长期被某些社会理念培养的错误惯性思维出了点问题,并且这一点就足以让自己跌入泥潭不可自拔,甚至有很多自以为是的“不观察、不调查、不洞察”三不家长在受骗后继续带着孩子走向深渊,直到被设计好的“骗人游戏”结束(在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折腾,终于在某院校的招生平台上看到了落榜消息)。

决定从珍贵的高三复习时间里抽离出来,选择编导艺考这份勇气是值得赞许的。

笔者也希望支撑学生和家长的是对编导或其他艺考专业的真心喜欢,而不是借此去考所谓的理想大学。既然能带着诚心选择并且有信心学好专业,那么家长作为孩子关键时刻的决策者和领路人,在培训机构的选择上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笔者也相信家长和孩子都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艺考培训机构(尤其是编导艺考培训机构)的现状令人堪忧,仅仅凭借原有的价值判断和思维观念,在选择培训班的道路上,好像不会很顺利:因为你看重的评价体系已经有人把它变成“最佳剧本”等待你去“主演”了。

最后,笔者建议家长和孩子们,选择辅导班务必完成首要的功课: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否则,你的所有喜好和关注都被“优秀编剧”写进了剧本。如果这样,就不是你在选培训机构了,而是机构早已经选好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