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山水卷》之孙恩同

 新用户7063xyQG 2021-06-17
刊首语

本专栏从即日起,将刊发李人毅撰写的,由天津杨柳青画社于近日出版的《中国当代画家研究·山水卷》中所收录的30位画家。本书所收录的画家,无论是大师还是发展中的画家,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是:黄宾虹、孙恩同、谢欣、周韶华、梁世雄、于志学、王中才、姚伯齐、吕德品、牟成、杨阳、李传新、朱道平、王福增、张松、王有民、孔凡智、周鼎、王慧智、邱汉桥、丁杰、许自敬、胡刚、张英才、陈迎平、刘思东、张辉、匡伟光、陈玉莲、黄仕强。(以年庚为序)

本书一经面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目前正在热销中。现为方便更多微友的阅读,每天刊载一位《山水卷》中所收录的画家。敬请关注!



孙恩同

孙恩同

孙恩同,当代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关东画派创始人之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辽宁省文史馆馆员。

作品《学开拖拉机》、《筑路》、《植树》、《一曼小屋》分别参加第一、二、六届全国美展。《一曼小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并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一曼小屋》、《英纳河畔》、《长白飞瀑》、《寒林》、《秋色》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中国山水画教程》、《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中国山水画课徒教程》等多部著作

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李人毅

20154月,我有机会看到了孙恩同先生的一批精彩原作,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一位辛勤躬耕在丹青原野上的老艺术家的风貌。

一、用纪实的绘画风格,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生活在东北的人知道,在这里寻不到像江南那样婀娜多姿的秀丽山川。北地的风光大都属于粗犷而壮美型的,尤其是局部,绝少江南小桥流水般的精致。东北的红松树,高大笔直,少有曲线美。茂密的森林,很难分出层次,若用国画表现东北的胜景,在画典内找不到哪家笔法来写这既无奇石又无垂柳的山村和野泊,在古法传承中也翻捡不出可画湿地和荒野的墨法来。

画好东北的山河很难。


《一曼小屋》/孙恩同

然而,却偏偏有那么一批当代画家,他们迎难而上,走进森林山岗、走进旷野雪原,去纪录东北山河的当代状貌,写出了家乡山水的独特形态,为中国美术史对东北山河描绘的缺失,填补了一个空白。鲁迅美院资深教授著名山水画家孙恩同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在他的艺术人生中,穷其所有的精力,用纪实的绘画风格,为东北山河立丹青画传,创作了一批可以名标中国美术史的精品力作。同时,还影响了很多后学,一同走描绘家乡山水、抒故乡情怀的创作之路,进而形成了一个有着东北地域特征与风格的画家群体。

二、每一幅主题画创作都来自他的写生稿

孙恩同先生的艺术之路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效仿,是因为他按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画东北山水,首先要找到描绘的技法,如果传统中找不到现成的表现东北情境的笔法和墨法时,就得结合东北山水的特点来自创新法,用于其创作中。应当说,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的过程,都是一次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创新,而这种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都是在深入生活中完成的。

要为东北山水纪实。首先要熟悉这山、这树、这水,以及广袤的旷野田畴和炊烟袅袅的村落。作为一名导师,孙恩同经常把课堂办到山野中,不断地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指导学生对景写生。正是对景写生,让他找到了打开记录东北山水的钥匙。

纵观他的山水画作品,每一幅主题画创作都源自他的写生稿,幅幅不雷同,幅幅都有出处。而且他笔下的作品场面宏阔,构图饱满,尽显山川的深厚华滋,如《林区三月》、《关东雪》等,山梁山凹刻画精微,旷达中呈展典型环境中的典型风貌,人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大山的原型,使呼吸着的生活,带着山野的味道扑向读者。

这种类型的作品,不再是一角或半边似的局地小景,呈现出的是塞外壮美的大山河的雄伟,让北国江山湖泊进入书丹画境,让东北风情步入了以南国山水独透千百年的画坛中,并在此占有了一席之地。


《松花江上》/孙恩同

三、书写性纪实作品形成了孙氏画风

孙恩同画东北山水是从写生入手的,他以博大雄浑的视野再现家山家岭的成功之处,在于他选择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语言,这就是写山水。通观他的画作,幅幅充溢着书写性,无论画繁茂的树林还是画近坡远峦,都是一笔笔书写出来的。书写,使得作品疏朗通透,浓淡相宜,清超飘逸,进而形成了孙氏画风。

在孙氏山水中,看不到大块泼墨的渲染,没有那种企图遮遮掩掩的取巧之态,也没有对景物避重就轻的取舍,而是一笔笔把画中景物的来龙去脉——山的远近虚实,树的根梢茎叶都写得生动而真实。既便是远山,也都是一笔不苟地画写出来,为每个场景留下一个历史性的影像,这种书写性纪实作品,为当代山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生态档案,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艺术化了的人文资源。


《巍峨白头山》/孙恩同

四、笔意和线描各有功效地营造着画中的四时景观

孙恩同的山水画靠的是雄强的笔意,这是他的用线造型能力。画家的线描功底扎实,并且体现在构图上。欣赏他的作品时,读者会看到,每幅作品都由几条主导线条来支撑着,或是蜿蜒的山梁,或是凸起的坡岸,这种线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在物像中,没有某些画中的为线而线的生硬和冗繁。画中的线,为造型服务,线随形走,笔断意连,长短粗细,各有功用地营造着笔下的四时景观。

画山水离不开画树,擅长画树是孙恩同的另一个特点。他笔下的树,都生长于东北山野中,红松翠柏有之,杂木灌丛有之。他画树都是用铁线塑造,以中锋入笔,笔笔不露痕迹地为造型服务,表现出各种树木的质感和生长态势。更见功夫的是将看似一马平川的坡岭上的树木丛林画出层次来,如《晨晖》画作中,满坡上的树丛达十层之多,竟被其表现得错落有致地层层远去。而十多层树丛都是用重墨画成,足见其用笔、用线的高超功力。

孙恩同耐得住寂寞,甘心做学问,靠着绘家乡山水一路走来,形成了自家风格,并以一批批作品名标于世,尤其是《一曼小屋》,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着实令人感动。我在《美术》杂志工作期间,曾经荐发了他的山水画专题,较全面的介绍了孙老的艺术之路,这一动议皆缘于他的艺术成就。(2015年5月30日应友人之邀,写于沈阳海北草堂)


《山水画写生稿》/孙恩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