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倪萍

 诗意八公山 2021-06-17

       崔小红老师的第二本地域散文和情致诗的合集《听古城》,在淮南书城的一楼有展示,可以免费阅读。同时展示的还有《诗意八公山》。

因为倪萍,我心生悲凉。

在写这句话之前,我正在行文另外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我本周六的采风所得。那天,初冬后的雨丝缠缠绵绵,在天际飞扬。它慢慢悠悠地飘啊,飘落在八公山里。我在八公山里慢走山明水秀,没有点滴的寒意。

这时,尽管不见了春天的半坡嫣红,但是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有金黄的菊花朵儿硕大,有散开花盘的紫红色鸡冠花在初冬里绚烂,星星点点的野花则藏在枯草丛中,对着我眨了又眨那一双双狡黠的单眼皮。亲爱的,我的心啊,如绕指一般柔软,我的情绪变得五光十色,好像没有了那份思念谁的忧愁。

1

现在,我正在行文那次的八公山之行。电脑里蹦出了一条关于倪萍的消息。我点开一看,消息全是旧闻,那个标题属于故弄玄虚,只是为了赚取点击率,吸人眼球而已。不过,插图用的一张倪萍年轻时的照片却深深触动了我。这张照片我也曾多次见过,为什么会在今天这个夜晚,在华灯亮起的这个初冬的夜晚,它如灵魂的使者一般深深地触动了我呢?或者说触痛了我。亲爱的,与你有关吗?

倪萍淡然回顾,含笑着,笑意浅浅,笑的一片风尘。“风尘”这个词语在我的笔下是褒义词。在我灵魂深处,藏着几个钟爱的词语,其中之一就是“风尘”。我还会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或者“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再或者就是自言自语一个词语——“风尘”,然后戛然而止,绝口不提“仆仆”。

“风尘”于我而言,就是奔波,就是奋斗,就是耕耘后的收获。看到倪萍的这张照片,我的眼睛被她美丽的湿润了。这张照片与我的图片,尤其是神情,及其相似。我经常对给我拍照的千纸鹤先生说,人美在神情,而不是模样,不要让我摆造型,抓拍瞬间就可以了。神情是灵魂的外露,是来自于骨子里的一种魅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不敢败美人,说的就是这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气韵流芳。

因为这种神情的相似,我马上联想到与倪萍另外的相似,一点,两点,三点。如八公山里的冬雨一样,千丝万缕,相似的怎么那么多呢?

因为相似而心生悲凉?对。就这一点而言,我必须斩钉截铁。我不会因为倪萍曾经的大红大紫而攀缘,更不会因为她的晚景凄凉而矢口否认。我俩的神情及其相似,这是事实。也正因为于此,我愁肠百结,如八公山里的小溪,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倪萍还在微笑着,四周漫起风尘。我喜欢这种光影艺术,定格的是瞬间,永恒的是记忆。倪萍,你知道吗?有一个人在真心爱着你,这个人在淮南市,就是我。不管你现在如何?你的成就是标杆,是你所在领域的高度。亦如李白,亦如杜甫,休管它穷困潦倒,休管它贫病交加。尽管他们诗歌的艺术高度与晚景生活质量的低下成了反比,但是那流传下来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总能激荡一代又一代人心。政治伟人与文化名人都是时代和个人特质造就的一份浑然天成,不可模仿,只能仰望,不图今生,但求后世。

倪萍啊,你的笑意远远胜过蒙娜丽莎,你笑的恬静而淡然,笑的禅意而深邃。我自然想到了李清照,想到了她的“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唉——女人呐,女人的归处是什么?婚姻吗?如果一个人用婚姻和孩子去行骗女人的话,通常会得逞的。

4

倪萍呀,因为你我心生悲凉。我又联想到了淮南的女儿周涛,年纪轻轻已是正高职称,全国政协委员,而这恰恰是早已年届不惑的我所要风尘的结果。结果是她的孩子罹患自闭症,她又回归了家庭。我正走在路上,亲爱的,请问我是向左,还是向右?

我又联想到了国母宋庆龄。那一次,我们集体活动留影后,一位艺术界的姐姐脱口而出,崔老师,你的照片和宋庆龄太像了,之后,也有许多人这样说我。宋庆龄和孙中山,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没有走到迟暮时候?爱到什么时候,才能天长地久?我希望你是我不变的誓言,我牵着你能够走到白头。

5

女人呐,唉——想到女人这个话题,我怎么思路如此顺畅呢?马上又联想到了女作家丁玲,我可能会为她写一个剧本的。写一写这个一生与政治、文学、爱情结下不解之缘的女人。她临终的时候,对小她13岁的丈夫说,你太苦了,我是爱你的……

我能真实体会丁玲的那份深情和不舍,那不是性,而是爱。她是勇敢的,远非我所能及。伟人和名人区别于常人的是什么?就是提前走了几步路,眼光向远处望,比常人多触及了一些地方。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对我的学生们说,你们不必去追求成为伟人和名人,那需要特质、离不开经历和时代,且他们高处不胜寒,是孤独的,否则无法确保独立和思想的纯净。你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好人,这于常人而言,就是最高境界。

6

倪萍,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崔老师会因为你的一张照片而心潮起伏,我的世界萦绕着孤独,久久无法自拔。那就下楼走走吧。樱花树的叶子落满了一地,黄的,红的,叠加在一起,这份叠加的离别之意有多少分量呢?路灯昏黄,万家灯火直白的不再闪闪烁烁。

我的母亲显然没有想到我会在这个时间去看望她,她有一点诧异,她的手机在投入地播放着歌曲——爱情这杯酒,谁喝都会醉……这个比较有趣。我说,妈妈,您怎么找到这个歌曲的?她说斌斌给她找的。斌斌是我的女儿,法学本科生,但是她不愿意考研究生,我很无奈。因此,我要延长我的风尘之路,因为我感觉有点后继无人。只是,这种奔波有意义吗?

7

因为倪萍,我开始怀疑自己。

因为倪萍,我心绪变得安宁。

《因为倪萍》   2018.11.12

作者:崔小红,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