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潭活了八公山 崔小红 假如你可以穿越到古代,见到道家人物老聃和淮南王刘安,你会选择在哪里与他们晤面?我会选择在道家色彩浓烈的八公山,席地而坐于灵澈的石门潭。 石门潭是八公山里的一处景观。初次结识它是在深秋,那天,雨水飘落,润湿了八公山,丰满了石门潭。爱意在我心中萦绕,我喜欢上这里的万千沟壑,水声潺潺。 后来,我许多次慢走石门潭,冬天,春天,夏天,都有。还有早晨以及傍晚。走过那片桃林,看桃花水从上游哗哗地淌下来,厚实的溪流水声激越。我的心胸变得水灵灵的,天光云影一起徘徊。 我常常好奇地想,这上游的上游是什么样子的呢? 石门潭的上游是洗云泉。今年夏天,我去看过。它自三十多年前被关进一间小屋之后,就鲜有露面。在小屋的后面,有一条洗云泉的溢水小土沟,不足两尺宽。沟边杂草丛生,绿成两条线,沟里水清见底。我蹲下身捧了一把,水体甘洌、冰凉。 夏秋以来,安徽地区降水偏少,天气干旱。今天,当夕阳西下,落日熔金的时候,我再次来到这里,发现溢水沟干涸已久。水沟那边站着一大片蒹葭,白絮苍苍,晚风变得微凉。 在水沟这边,淮南黄心乌白菜嫩汪汪地卧在土里,侧耳倾听着什么。原来是汩汩的水声。若有若无,好像来自洞穴,来自天际。我穿过草莽,靠近屋后不远处的涧沟,我要寻找水声,发现那里居然也沟干见底。 汩汩的水声到底在哪里?这么神秘,让人带着期许。疑惑之间,声音再次传来,原来就在涧沟的碎石下面,那里连着洗云泉的水脉。汩汩的水声让时间变得旷远,山坡上,余晖的浮光连成明晃晃的一片。 缘溪行,溪水细弱,却依旧清清。小瀑四溅,飞流直下许多毫米。静静的小潭,绿藻鲜活,春天提前蕴含在透明的水体。不用忘路之远近,我已经来到石门潭边。暮云合璧,老子和刘安为了等我,早已席地而坐在那里。 一段时间以来,我特别想走进山林,到有水的地方看一看。我是心理咨询师,却无法解释这个心理动因。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让你孤单。你静,我就守候,决不打扰你的安宁。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心寒。你热,我便沸腾,一定烘托你的温度。 我明白了,找水,找的是懂你的那个谁。 我为什么要在干旱的天气里去寻水呢? 刘安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此处,他不是在强调要想引来鱼儿,就要先开通水道,要想引来鸟儿,就要先种上树木。也不是在比喻领导要想得到民心,就要先使其德行和政策完善,而是为我心中已经为疑惑找到的答案再提供一点文史依据。 这个答案就是:水是万物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基础工作要扎实进行,不要等到井涸才知水珍贵。找水,找的是对基础设施的前瞻性重视。 我们交谈着,那种释然让人喜上眉梢。清风拂过,石门潭活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水声逍遥。皓月悄然升空,人间自有余情未了。 《石门潭活了八公山》 作者:崔小红,省作协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