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熟年人生 2021-06-18


——植物染料的“本色”回归

四月上旬,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看见“捶草印花”非遗传人表演。同行有画家,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把芊棒棒草摆放在土布上,并拼成各种图案,用棒槌捶打,使芊棒棒草的汁液渗入布中,在布上形成形态各异的花草图案。陕县马寨村村民朱秀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让几近消失近半个世纪的“土布捶草印花”技艺重新复活。

望着非遗传人的精彩演绎,对《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了形象化的理解。在那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田园牧歌的远古时代,古人采茎拾叶,提取自然植物的颜色,用锦心巧手将四季穿在了身上。

这就是中国“染衣”的远古本色来源。话说周代设有“染人”,他们职务范围便是染草”,而至秦汉,植物染更一度取代矿物染料,跃升成为中国染料的主流。

  《唐六典》中载:“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石,出有方土,采以时月。”植物染在唐代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利用此种染料所制成的精美丝织品也随着人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西亚、地中海以及欧洲等。到了明清时代,可用作染色的植物扩大到几十种。不仅植物染料自给自足,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应用技术也在这一时代达到顶峰。

  众所周知的清朝江南织造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家就曾三代掌管,负责皇家贵族的织染衣物。染料也随着丝织物的兴盛而得到大力发展。

如今,在注重环保、低碳经济的新时代,人们愈来愈重视“本色”织染的重要性。除上述提到的河南“捶草印花”,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的植物染“火种”依然得到很好传承。如位于云南大理的周城“白族扎染”、江苏南通的“靛蓝染”、广州的“薯莨染”等等。

在云南文山,一棵神奇的植物“板蓝根”,竟然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瑶族民间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是蓝靛制作。蓝靛就是采用纯天然靛棵植物(又称板蓝根)作为原材料,通过传统的制作技艺制作而成的印染原料,具有色泽坚固纯正,气味清香宜人,防腐防蛀等特点,是文山瑶族现代生活中普染、扎染及蜡染的首选染料。同时,蓝靛还受到国画家青睐,常常被当作中国画的花青颜料,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瑶族蓝靛支系制靛、用靛历史悠久,至今约有600余年。据民国《维摩州宛邱县志人种》载:“丘北瑶人明初从广西邑黔交界徙入居住……多种靛为业。”

  夏季已经悄然来临。人们非常渴望拥有一件香云纱避暑。尤其是爱美的女性,炎炎夏日,身着一袭香云纱,走在大街上,爽滑的面料抚摸肌肤,摆脱了夏日沉闷感,感受到阵阵清凉,心情一下子会舒缓。夏季的众多衣料中,宋庆龄最为偏爱的应是香云纱材质。

    你知道吗?香云纱的制作原料就源于自然天成。将广东本地植物薯莨磨碎,熬出红色汁液,把白丝绸放入汁中搓染,然后铺到草地上晒,如此反复30多次后,抹上珠三角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再放到烈日下曝晒。晒干后抖脱塘泥,清洗干净,丝绸面变成了黑色,油润乌亮,丝绸底则呈棕红或土黄色。

浸泡、日晒、火煮、泥封、河洗,整个过程汇聚了天时地利,全然纯手工,充满了原始艺术的纯朴气息。

香云纱不仅面料质地轻薄,穿着滑爽凉快;还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如今香云纱也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

当进入到近代文明,科技作为“双刃剑”,150年前,人类发明了化学染料,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和色泽稳定的特点,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植物染。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环境污染。

  典型案例如合成靛蓝。大家所喜欢穿的牛仔服装,其蓝色往往采用了化学染料。由于染色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石油化工原料,包括苯胺,氢氰酸,氯气,氢氧化钠等,由此会造成环保问题。另外利用靛蓝对牛仔布进行染色时,要把靛蓝粉末放到水中溶解,再将纱线或织物放入染缸里。这个过程又会产生大量污水。不少不良厂商为了减少成本,将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这就是为什么纺织染色会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如中国牛仔之乡——广州新塘镇的一处河流,大量污水已经将河流染成了蓝色。

  一个世纪以来,植物染在中国大陆几乎销声匿迹,甚至很难找到集中化、工业化生产植物染料的企业。而此时,邻国日本正在渐渐将这种慢的艺术奉为上品。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织染世家。父亲吉冈常雄,人称“老吉冈”,著有《传统之色》一书,研究植物染并提炼植物染料,为其命名。他的儿子吉冈幸雄,毕生致力于研究古书典籍中的古老染色技术,通过研究《源氏物语》、《延喜式》等典籍,复原了466种失传的古老颜色。

除了复原古老染色,现代生物科技也能让古朴与时尚并存。如:人们所喜爱的牛仔裤,最初是用帆布或粗斜纹布制成的一种直筒裤,因其耐磨的特点,在19世纪淘金热时期风靡于美国西部。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牛仔裤在款式和色调上不断创新升级,水洗、刀割、破洞……最流行的时尚因素它们全都有。如今,牛仔裤已经远远超出了时尚的范畴,成为了人们衣柜中最常见的基本款。

既要保持时尚,但如何又能克服上述提到的环境污染问题呢?针对靛蓝染料合成和染色过程中的污染问题,201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在清楚了解菘蓝(Polygonumtinctorium)等植物合成靛蓝的机理,便发明了一种利用基因改造后的大肠杆菌进行靛蓝染色的生物化学方法,从而既“回归”了古代的植物靛蓝本色,又保持了牛仔服装的时尚风潮。这也为科学发展现代“植物工厂”提供了创新途径。

2021年5月1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