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摄影审美,就是每天看美图吗?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1-06-18

-

以影像为媒,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

图片

图片

在我身边,几乎没有人否认审美对摄影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的道理,「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名言也能脱口而出。

可难办的是,「审美」这件事情像是玄学让人难以琢磨。它没有绝对的标准,更没有一定的对错,个人偏好差异也相当大,还会因为鄙视链的存在经常吵起来。所以,大多数摄影师面对审美这件事的解决方案都是十分朴素而直接的——

多看。

这是一个好方法吗?

II. Andante Paul Badura-Skoda - Schubert: Seven Early Sonatas (1815-1817)




 扫码报名课程 

扫码报名课程

主讲
Miya
艺术院校教师,摄影师,艺术理论研究者 
 韩松
知名摄影师,原画册创始人,摄影普及教育者



-


01.

想提升审美,
看美图可靠吗?

多看作品说不上有什么大错,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摄影圈俗称「洗眼睛」。可真正的问题是

「看什么图」

图片

因为很多人所看的图并不见得是值得学习的,所以如果看了不太优质的图并且花了很大的力气模仿和消化,那么本质上是还是在自己的「同温层」里强化认同而已。甚至有可能过了几年之后都会嫌弃自己曾经所推崇的。因此才在摄影圈有了由「糖水」「新锐」「观念」「艺术」等自我认知所构成的鄙视链。

图片
《给摄影师的审美必修课》课件节选

你想提升审美,所以去看图,但选择什么图来看,又与你的审美有关……这是一个循环。要看「可靠」的图,还得走出这个循环去寻找答案。

图片

看图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

不加选择地看图却不是可靠的。



-


02.

怎样提升审美才可靠

可能有朋友会说:“如果我现在眼光不够,那么你直接告诉我什么是值得看的可靠「美图」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不就走出循环了吗?” 

的确一个靠谱的老师推荐靠谱的「美图」,可以提供一些当前的视觉食粮,持续提供可以为你提供「洗眼睛」的服务,但实际上问题要复杂得多。例如:


-即使靠谱的老师,ta推荐的美图也只是个人喜好,我们只是被动接受
-依赖老师推荐的美图,你还是没有独立的判断力,这还是相当于没有审美力。
-美图的“美“只是漂亮吗? 
-即使你很看重“漂亮“,你认为的漂亮经得起考验吗?
-如果不止漂亮,那么还包含什么?
-我们为什么了解除了漂亮之外的美?
-如果我们眼中的“美“只有漂亮,会不会有问题?
等等等等
……

图片


所以,「看图」只是提升审美占很小一部分实际操作方法……之一,只看图并不能解决问题。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结论是:

系统才可靠

说明白点就是,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些摄影史、艺术史、风格流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透视原理、色彩学(配色)等知识,并把它们连起来搭一个自己的框架。总结下来会涉及到四个理论学科:

艺术史 美学 艺术哲学 摄影史


图片

如果你还嫌这个框架太复杂,更简单来说,它需要两个东西:

学识 感觉

也就是说,你需要储备一些知识,比如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视觉艺术的主要作品长什么样,了解各种「风格」是怎么回事,它们为什么会长这样;同时也需要慢慢让自己变得眼光独到、敏感,与作品建立起超强的「共情能力」,比普通人能更快get优秀作品的妙处。

图片



讲事实,有规律,遵循逻辑思维,有对视觉艺术的敏锐感知,就是审美最好的状态了。与之相比,「全凭感觉」的审美观则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虚无。

图片





-

03.

理论和我有什么关系?


相信很多朋友领略过艺术理论的烧脑。大多数人认为,摄影师是实战派,只需要照片「好看」「记录生活」「动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去钻研理论呢?

确实,理论和实际创作的确不能直接让你的照片变得「漂亮」,但它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摄影师学习理论的方法也不是精读厚厚的理论著作,而是用艺术史、美学、艺术哲学、摄影史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

「通透」 「有眼光」


例如,当很多人在争论「三分法」到底可不可以作为一个摄影构图基础法则的时候,你应该知道重点不在于「三分法」到底是0.667还是0.618,甚至不是三分法到底好不好看,是不是过时了,而应该知道它的背后是古典绘画的审美观,而这种审美观以视觉平衡为基础,平衡是为了视觉美,但是平衡有很多种方式,你要灵活运用才不会陷入生搬硬套的境地。而更进一步,现代到当代其实连平衡都可以被抛弃了,那么我们谈论「三分法」其实就不是很有意义。




当然,除了「三分法」还有无数类似的问题,可以写满一脸:




-

04.

道理懂了,如何实践?



涉及到实践,审美解决的也不仅是解决「如何让照片变漂亮」的问题,而是帮你习得一套

创作修辞

说通俗一些就是,你应该获得更多「手法」,包括色彩、结构、光线、影调等画面形式方面,也包括焦距、对焦、景深、景别、快门等技术方面

例如,「留白」是怎么留?让画面空出一大片面积就是留白了?如果不靠「空」来留白,还能怎么留白?「留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留白」在艺术上有什么道理?你的「留白」是否生硬?等等等等。


图片
《给摄影师的审美必修课》课件节选

从教学层面上来说,就得需要一位老师能比单纯在摄影行业中混迹的人有更广的视野,纵览全局,熟悉艺术理论,看得透创作的底层逻辑,并会用通俗的语言消化复杂的理论。而最重要的是,老师能代替实践中的摄影师思考,为他们解开一些死结。

这里最需要的是——

深入浅出



为此,原画册历时一年半时间,为摄影师们打造了一堂提升艺术修养,指导创作实践的审美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