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经典边塞诗,苍凉悲壮凸显盛世大气,短短4句成广为传唱名篇

 acerbookstore 2021-06-18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我国历朝历代中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文人墨客更是层出不穷,这其中也并不缺乏\"李杜\"这样的伟大诗人,并且像这样富有天赋的诗人在唐朝还有很多,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边塞诗人----王之涣,以及他的著作《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也是诗人王之涣根据真实的历史情况而创作的,当时唐朝正处于最为繁盛的时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都远远领先于周边的其他国家,唐朝的边塞地区也因此显得格外平静。在诗人的眼里,远远望去,黄河好像是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也是孤独的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格外寂寞,关内的将士们何必用羌笛吹奏那哀怨的杨柳曲,来埋怨那柳树不发芽呢? 原来玉门关是吹不到春风的。
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凄凉的感觉呢?因为玉门关距离都城长安很远,是一个偏远的地方,关外就是吐谷浑,这个地方也是唐朝和吐蕃的一个边疆区域,在唐朝的政治体系中,唐政权是天下的中心,周围的小国都是自己的附属国,这主要也是得益于唐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吐蕃身为唐朝的附属国,自然与大唐的关系不错,边境线上的玉门关也因此显得格外宁静。
这是一首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也因此与其他时期的边塞诗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于往日的打打杀杀,此时深居玉门关内的士兵们更多的还是饮酒作乐、欢歌笑语,表达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边塞风情。 但是从后两句看来,有也读者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略带悲凉的感觉,但是从盛唐时期战士们豪情壮志和全诗的风格来看,诗人并没有抒发悲伤的情怀,我想在盛世唐朝之下文人墨客对边塞更多的还是赞美之情。
王之涣不仅是一位边塞诗人,他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王之涣自幼聪慧好学,少年时便具有豪侠义气,虽然文韬武略,但是仕途却很坎坷,当官没有几年便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辞去官职的他也是回到家中安心作诗,比起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更喜爱的还是西北的边塞风光,玉门关也是在他的笔下彰显出气势磅礴的一面。我想辞去官职对他来说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读者会在他的《凉州词》中有一种悲凉的感觉,也正是王之涣开启了唐朝边塞诗的先河。 诵读全诗,虽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战士们一点点的怨情,但是悲凉中夹带更多的是对盛世的赞美之情,边塞战士虽然难解乡愁,但是却并无战乱的侵扰,天下依旧平静祥和。战士们仍然知道戍守边疆责任重大,一个春风都不会来的地方,怎么会有外敌入侵,战士们满腔的热血就是最好的春风,《凉州词》也因此成为了盛世唐朝最经典的代表之一。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