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给妈妈鞠躬

 天津散文微刊 2021-06-18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给妈妈鞠躬

  北京 王新生

每年的春天,我都要赶回故乡去看我的母亲。

在妈妈面前,我仍然像个小孩子似地跟她说话,但是妈妈不理我。我不埋怨老人家,我小时候撒娇她也是这样子。

我沉思着,春风轻轻弟拂过我的面庞,我似乎又听到母亲呼唤我的声音。我的眼睛热热的,很快就热泪盈眶了。春风不断地吹过来,吹动我的头发,也吹动了绿色的松枝。眼前的一切都在轻轻地摇曳,柳条在摇曳,花在摇曳,草们也在摇曳,我似乎看见了春风的柔情。

眼前的一切都在摇曳,可是母亲却不理我,我说什么她都不理我,就安安静静地待在我的面前。

我轻轻地说道:“妈,我又回来看您了。”

母亲还是不理我,此刻我真想听到母亲太行山的乡音。

我站起身来,抚摸着父母的墓碑,抚摸着墓碑上母亲和父亲的名字,喃喃地说:“妈,我已经十好几年没听见您说话了,我想听您说话啊!”

每每坐在父母的墓前,我更多想到的是母亲,过去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正好赶上上山下乡的汹涌大潮,我像一叶扁舟随着潮流,漂到了内蒙古,在那里锻炼自己,也在广袤的原野上战天斗地。

我给爸爸妈妈写去了第一封信,我说这里很好,连队旁边儿就是牧羊海,是一片很广阔很碧绿很美丽的湖泊。我在信里告诉他们,说这些海子不是大海的意思,而是湖泊的意思,就像北京的北海、什刹海一样。我还说,海子里的水不很深,却碧波荡漾;绿色的水面常常引来不少的水鸟,在水面上游动,在蓝天上飞翔,那么多的大雁、天鹅,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飞鸟……

信写完了,我把信交给了通讯员,心里便想着妈妈和爸爸接到信以后的情景,他们是欣喜若狂呢还是……

后来,我听回去探家的战友跟我说,我父亲读着信,我妈妈就在旁边儿掉眼泪,她和着我父亲的声音,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战友还跟我说,街坊邻居都不能在妈妈面前提到我,只要一提我,她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

我听我的大舅说过妈妈,她从小儿就爱哭,特别是在离开亲人的时候,比如她离开妈妈去北京的时候,比如我的二舅南下福建的时候,比如“文革”中姥姥从西安回到老家,妈妈赶回去见到姥姥的时候……

离家两年以后,我有了第一次探亲假。当我兴冲冲地走进家门,母亲看见我先是一愣,然后嘴角儿微微颤动,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赶紧搂住母亲的肩膀,说:“妈,我回来了,您别哭……”

母亲说:“我高兴,我是高兴的哭。”

我妈妈从小儿喜爱读书,可是文化程度不高。她生不逢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只上过几年学,来北京后还想上学,但有了我们,就没有时间念书了。

我知道妈妈的心地善良,还很柔弱,这是不是她爱哭的原因?

但是妈妈又是坚强的,在艰苦的生活里,用她柔弱的肩膀和坚强的性格,与父亲一起担起生活的重担。那年我到西安,听我在西北局工作的二舅妈跟我说,我二舅对妹妹的评价是:她的骨头很硬。

我二舅是个老八路,职务也不算很低,他的话应该是有一定权威的,肯定也出自他的内心,特别是对他的亲妹妹。

二舅对我母亲的评价是中肯的,我也在几十年的生活中深深地感受到。艰苦的生活是对母亲最大的考验,也能让我更深切地了解妈妈。

有一些年,我们家的生活很困难,父亲的工资不高,母亲的工资也不高,又因为家中的孩子多,生活水平自然下降。特别是在国家那段困难时期,我们家的生活已经处于下游,连吃饭也成了问题,甚至有吃不饱的时候。那个时期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妈妈想尽了办法让我们多吃到一些东西。秋天的时候,农村的白薯成熟了,运到粮店堆成一座座的小山包。每到这个季节,妈妈就叫上我们,去粮店排队买白薯。那会儿的白薯一斤粮票给五斤,每斤二分五,看着很划算。

妈妈会买一大麻袋白薯,买回家给我们蒸着吃,很甜。

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母亲总是在劳作,除了上班以外要做大量的家务,为我们几个孩子做饭、洗衣、缝补衣裳,还要抽空给我们做鞋,连做鞋的袼褙儿都是她用破衣裤打的。

母亲的晚年不幸病了,被诊断为癌症。我听大夫说,母亲得的这种癌症非常凶险,而且很疼。但是在她患病的日子和动了手术以后,她从来没有呻吟过,更没有说过自己痛。

可是,我的心却是痛的,很痛很痛。

在母亲没有得病之前,我因为工作比较忙,不能天天回去看母亲。我们单位有一个同志,他和母亲住在一起,每天晚饭以后,都要陪着母亲散步。

我很羡慕她,羡慕他和母亲的水乳交融。再看看我,却不能天天陪母亲散步,心里不由自主地有了一丝的悔恨。

不过我心里倒是总想着母亲,还会时不常地回家看望她,给她买一些爱吃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我回家陪母亲的次数不多,虽然每个礼拜都要回去一趟半趟,却不能天天和母亲在一起。因为家中还有弟弟们,更没有多余的房子。那时我想,以后孝敬母亲的日子长着呢,不用太着急,有时间就回去看看,没有时间过几天也行。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病了,是很重的病。

看着母亲躺在病床上憔悴的模样儿,我的心如刀绞,不知道母亲还能在这个美好世界上待多久。

半年后,母亲就去世了。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我坐在母亲的遗像前默默地思念、默默地哭泣。我时常痛恨自己,为什么在母亲的有生之年,不能更好地孝敬她老人家。

古语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想来,古人的话千真万确,在母亲离去之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呀。

这句话时常在我的头脑里出现,时常啃噬着我的心。

痛啊。

站在父母的墓碑前,我深深地向着妈妈、爸爸鞠躬。

原名王新生,北京电大中文专业毕业,政工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1969年在内蒙古下乡,1975年返京,当过工人,搞过宣传、编辑、记者工作。在任编辑记者工作期间,编发采写了大量的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及文学作品。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写作,主要有长、中、短篇小说《五彩琉璃》、《窑主》、《我们的理想》、《请问天堂怎么走》,报告文学《直面矿难》,散文《走了半条川》、《寻找牧羊海》,儿童文学《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41集轻喜剧《金嘴儿大夜壶》,电影剧本《琉璃英雄谱》《金色九龙壁》及故事、杂文等作品。

【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编校:韩佩瑄

     制作:陈彩洁     

友情提示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