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说幸福。

 82年的老周 2021-06-18

【图】 Jonathan Borba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848天


不少人很羡慕我,生活无忧、工作稳定、父母健康、妻子温婉、孩子可爱……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状态,幸福的40岁。


其实,40岁,是人生“U”型线的最低谷,前不着店,后不挨村,上有愤青老,下有讨债小,要在这个年纪活得滋润,过得幸福,有且只有——不惑

回答昨天一个同龄的、羡慕我的、老友的问题:怎样才能幸福?

白岩松对幸福的理解是: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托,精神是支柱。

我相当认可,尤其是40岁之前。只是,40岁的今年,我有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在我看来,要幸福,就两点:

1、幸福,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衣食住行无忧,有自己的房子,有稳定的收入。如此,物质条件基本就具备了。我从不耻于谈物质,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是耻辱。当下的时代是好时代,国家也是好国家,一个正常人的首要责任,就是为自己、为家人追求基本的物质基础,脱离贫与贱。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粮,是什么?就是一切物质。多数人容易理解这条,毕竟多数人本来就把物质看得比较重的。

2、幸福,要有看淡物质的能力
在我看来,物质是用来服务人的,不是奴役人的。物质看不淡,欲壑难填,它就会开始奴役你。每个人的能力、机会、缘分都不同,满足衣食住行之后,获得物质的量级自然也不同,有的人身家10亿,有的人年薪10万。看不淡,这两类人都会是贪欲的牺牲品。身家10亿的人想着百亿千亿,想着用钱买影响力,买权利,以为自己必须掌控世界;年薪10万的人,总想着一夜暴富,对生活和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他们最后得到的,都是痛苦。

按说,越来越富足,焦虑应该越来越少。

但,实际却不然。

看看自己的身边,没钱的焦虑,有钱的也焦虑,钱少的焦虑,钱多的也焦虑,总之,穷的焦虑,富的也焦虑。这,就是看不淡的结果,看不淡就看不破,看不破就舍不得。

人只有舍得,才能获得安定。这是智慧,很高兴看到不少人有。做好自己能做的,买不起的不想。这就是舍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买不起、得不到的东西,攀比,就不会幸福,不想,才有幸福的可能。

待在大城市,即使身家上亿,看不淡物质,越来越贪,智慧跟不上,自以为是,为非作歹,是没什么幸福的,还会给家人带去无尽的痛苦;而,待在小地方,即使年薪10万,但是认真工作,自律知足,照顾好家人,一生幸福却是必然的。而且这种幸福的能力,如果能感染、传承给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能不能在经济上资助孩子,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在我看来,年轻人大学毕业,选择在哪工作时,尽量选择去大城市,那里的机会和财富的量级都要高一些。不然,过了几年,尤其是结婚生子后,想再换地方,难度就变大了,毕竟多数人会在一个地方,生活工作一辈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