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我的母亲

 家乡文化天地 2021-06-18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母亲是2000年的春天去世的,距今已整整18年了。这18年来,虽然母亲的灵魂已在地下安息,但我对她的思念与牵挂从未中断,总有一种难以忘怀的追忆。

  母亲陆氏,1934年出生于广西省平南县马练区马练街(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域,现为马练瑶族乡),母亲的童年也是在痛苦中度过的,我的外公原是一个杀猪屠夫,属于街边小贩家庭,日子本来好过。可惜在我母亲7岁的时候,我外公突然暴病身亡。母亲前面有三个哥哥,母亲是最小的,外公病逝后,整个家庭由外婆支撑,本来还可以勉强铺度。后为躲避乱战,只得举家迁到马练区石垌村那高屯。新中国成立后,母亲上过几年学堂,具备小学文化水平,在当时算是个文化人。加之母亲勤劳朴素,知书识礼,尊老爱幼,深受邻里称赞。17岁那年,通过媒人介绍,母亲嫁给了我父亲,从石垌村那高屯来到生我养我的故乡长胜屯,并在那里度过了她的一生。

 母亲像

母亲是个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父亲是个教书匠,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我是70年代出生的,我出生的时候上面已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我6岁时小妹妹才来到人间)。那时是毛泽东执政的大跃进年代,单靠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和父亲几十元的工资度日,所以日子过得很清贫。经常是有上顿而没有下顿,但母亲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为了不让我们挨饿,经常让好的东西给我们吃,而她自己却去找野菜充饥。我5岁那年,患上严重的痢疾症,由于当时农村的医疗水平相当落后,加上经济困难,几乎无药可救,我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快奄奄一息了。当时许多人劝我父母放弃对我的治疗。但我母亲坚持反对,她说哪怕只有一线的希望就不会放弃。于是,就由父亲挑着行李,母亲背着我走了30多里的山路,来到一个叫水晏的墟市,找到一个老中医把我的病医好,如果当时没有母亲的坚持,恐怕就没有我的今天。

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在我13岁念小学的时候,父亲患上了血管闭塞脉管炎,左腿肿得厉害,有两个脚趾头并已经坏死脱落。那时,哥哥姐姐都在上高中或大学,家庭的经济是非常困难,父亲虽然是小学正式公办教师,但国家医药费报销是有限的,且都是先自己垫支而后报销,当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变卖后凑够路费让父亲去全国唯一的一家脉管炎专科医院-----河南省安阳市脉管炎专科医院治疗。治疗了2个多月病情虽有好转,但由于经济短缺而无法再续进行治疗。在危急之际,母亲与村中族长商量,发动族中兄弟借款,并下达任务每户借20元。当时许多人都传谣我父亲得了不治之症,怕借了还不起来,都找理由推辞不借。那时刚好离1983年春节还有20多天,远在河南那边的父亲想回家和我们过春节也没路费,想留下来治疗也没药费,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兄弟姐妹得知情况后也无计可施,只有泪眼汪汪。母亲见状,马上安慰我们:“放心吧,条草点雾,天无绝人之路,东门不开西门开,会有办法的。”第二天一早,她把文化最高和年纪较大的三姐和永辉兄弟叫来商量:把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母鸡和一些土产给乡里领导送礼,请求借款为父亲治病。这些举动大大感动了乡里领导,他们不但不收礼,还让教育组借钱给父亲治病。危难的时候,母亲在子女面前经常是谈定从容,显出她坚强的一面;但她一个人独自的时候,经常是泪眼婆娑,也显露出她柔情的一面!

母亲是个公道正直、个性刚烈、敢说真话、敢于同真理作斗争的农村妇女。在生产队的时候,她对生产队长的工作安排和粮食分配不公敢提建议,敢鸣不平,经常遭到打击报复。被扣工分,被分配最差的粮食,被没收自留地,被人冷嘲热讽,但她无怨无悔,毫不畏惧。

母亲是个心地善良、有慈悲心、有怜悯心、乐意帮助别人的农村妇女。有助于她的人她几乎有求必应,记得有一年冬天,有一个外乡的人落难到村中行乞,母亲给米又给钱;村中有人遭遇不测,她经常会去帮忙人家,安慰人家,还会鼓励人家要振作做人。记得有一年石刻河的渡口(石刻:地名)发生翻船的事故,村中有几个妇女因此死于非命,看到别人悲伤欲绝,她也禁不止泪流满面,去安慰人家,并无偿去帮助别人料理后事。

今天,母亲离开人世已经18年了,虽然她已在极乐世界,与我们阴阳两隔,但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不能忘怀;尤其是母亲那刚烈的性格和忠直的为人将影响着我的一生,永远激励着我奋勇向前!

作者简介

黄克江,生于1971年,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老家广西大瑶山,现在广东东莞市某企业任副总经理,厂报总编等职。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系统的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