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名掌故---梅春亭|作者王建国,湖北蕲春向桥乡人

 家乡文化天地 2021-06-18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作者/王建国

在蕲春县与黄梅县交界处的一个山坳上,建有一座用纯大理石砌成的凉亭,它坐落在大别山腹地公路外侧,亭高约8米,占地50平方米左右,据说是蕲黄两县各据一半,故曰“梅春亭”。

该亭为六方六柱三门六角双层翘檐构造,底座约高出水泥路1米,三门均以5步石阶登入亭内,且石阶两边安有大理石围栏,简约协调。北门连接蕲春县向桥乡的棠树岭村,南门向着黄梅县望江村的界碑石,东门直下望江村的牧马坪。其它三方配以精美的大理石靠椅。亭子正中安有一台石圆桌和六个石凳。石桌上放着茶叶盒、水杯和水瓶。正常情况下可同时容纳十几人休息或饮茶。底层没有石壁,六根硕大的石柱上方以六叶门楣相连接,南方的门楣上刻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梅春亭。亭子的二层较之一层缩小了一圈,同样以六根稍小的石柱为支架,石柱间用雕制精美的石壁相连,每方石壁正中偏上处有一个梅花形的小孔。亭内是一层到顶,抬头上望,门楣、大梁、石壁上镌刻着精美的花草、飞舞的龙凤等图案。造型美观,雕刻精致。整个建筑质朴典雅、古意盎然。

梅春亭雄踞蕲黄,俯视群山,气势宏伟,日迎行人,夜伴松泉,动静有致。

夏日,在亭中饮茶观景,那个惬意真真叫人难以言表。可更让人难以言表的是亭子的历史和她文化道德传承的深厚底蕴。

初观亭者,见其崭新容颜,只知是近年所建。不错,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梅春亭重建于2015年。但她的历史要追溯到150年前。

相传,咸丰15年,棠树岭下家垸王姓先璧公(字秉珪),家境殷实,乐善好施。那时,现梅春亭一带都是他家的林产,蕲黄驿道穿林而过,过往行人很多。  先璧公为了让自家植树护林人有休息之处,也让行人有歇脚之地,他便在大路里边修了三间瓦房,夏天还请人烧水沏茶供行人解渴。后来,界碑石吴旺宝先人便主动免费地承担起了烧水沏茶的义务,并将三间瓦房改建为“蕲林庵”,即蕲春人的山林里建起的庵堂,以纪念先璧公的善举,并一代接一代不间断地给行人供应茶水。

解放的前夕,吴旺宝牵头,修了一个供行人歇脚的亭子,叫吴家凉亭。同时,他遵照家训,继续坚持每天往凉亭送茶。吴旺宝去世后,他的侄儿吴国民又接过接力棒继续为行人烧茶送水。

1998年,蕲春向桥人邓新生调任黄梅县副县长,拨款2万元,在吴家凉亭的基础上重修了一座砖混结构的六角凉亭 并从此改名为梅春亭。(如图)

梅春亭竣工后,蕲黄两县的文人墨客纷纷来填词吟诗。亭中内外四壁题满了诗词雅句。这其中既有名人也有百姓,有老人也有少年学生,小小亭中,书法诗词争奇斗艳。2015年重修梅春亭,部分诗词会随着旧亭的拆除而遗失。

登蕲黄界岭兴吟

黄梅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文芳

登上凉亭放眼宽,

蕲黄大地染斑斓。

滔滔竹海摇空翠,

阵阵松涛逐谷欢。

流瀑铺开千叠玉,

丹花点染万重山。

入云高路接天际,

辽阔乡关一线牵。

蕲春王惠梅题

王惠宝书

分水蕲春一界亭,

云霞笼罩古香型。

窗含竹影摇峰翠,

门映松姿吐岭青。

南北往来休憩地,

东接通贯利名陉。

鸟声不绝飞檐顶,

四野山岚绕座馨。

梅春亭赞

云步蕲黄山坳间,

回眸九州一线连。

坐听川上莺泉脆,

静看林中狐猿喧。

吴月楚天亭空照,

笛啭歌环界牌边。

鲜花漫山飞蝶舞,

巧装梅春艳阳天。

无论这座凉亭的历史发生如何的沧桑变化,凉亭的外貌几异其形,但始终不变的是吴国民一家及其先人烧水沏茶施舍路人的善举。

这道清茶,樵夫喝过,挑夫喝过,客商喝过,学生喝过,军人喝过,大名鼎鼎的刘邓大军也曾喝过。驿道茶香,飘逸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担水,一壶茶,浓墨重彩地写进历史。老吴家开门一件事,烧水泡茶,直到今天,水仍然沸腾。灶台门口不断火,送茶路上不断香。五万个日夜,五代送茶人!没人算得清这笔茶水账,但所有人都看得清,这颗透彻的心!

2015年,年过70的“湖北好人”吴国民被评为“湖北省道德模范”,6月21日,他受邀携全家抵达湖北电视大楼,参加由湖北经视、湖北影视等四家媒体联合主办的《我的全家福 把爱围成家》大型公益晚会的彩排活动。吴国民表示,送茶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助人为乐的送茶精神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做一件事容易,但是坚持150年从不间断就特别不容易。因此,梅春亭不仅仅是供行人休息、纳凉的亭子,更是高尚道德传承的见证和象征。

行笔至此,感概良多,写上几句顺口溜以记之:

梅春亭观感

石亭雄踞蕲黄界,

俯视群峰气势宏。

百载新茶环旧路,

几回旧貌换新容。

遥山近水皆无价,

明月清风俱有功。

感念王吴行善事,

道德接力乐其中。

作者简介

王建国,网名君子笔,男,生于1963年2月,湖北蕲春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已获得"湖北省骨干教师"、”蕲春名师"、"黄冈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委员会会员,《东坡赤壁》诗词学会会员,原蕲春《频湖诗词》学会理事。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散文、诗词、通讯等作品千余篇。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相声、曲艺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平台的维护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布全球各地的乡亲和各界读者,来稿中的部分合适作品,将会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和百度百家号等同名网络平台中刊发,敬请留意。

       本平台对所有作品仅作展示,请各位作者请自行做好来稿的相关校验,以及文字的把关工作,各类文章文责归作者自负。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